之前买买买的坑还在填补中(不想再冲动地买买买)

大家好,我是悦心第一次看经济行为学方面的书籍,自我感觉收获很大作者郑毓煌、苏丹写得太精彩了,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真过瘾,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之前买买买的坑还在填补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之前买买买的坑还在填补中(不想再冲动地买买买)

之前买买买的坑还在填补中

大家好,我是悦心。

第一次看经济行为学方面的书籍,自我感觉收获很大。作者郑毓煌、苏丹写得太精彩了,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真过瘾。

简单介绍一下,《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这本书从营销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大量的事实案例,向我们解释了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其背后都有某种原理和规律。

这是一本充满趣味的“故事书”,在我看来书中的案例就是一个个的小故事,每一个案例都十分经典,甚至让人觉得这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经济行为指导。

书中有抽象的概念,但每个概念都配有对应的解释、案例,通俗易懂,无论你是谁,读了立马就能用上。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几个自己感悟较深的点。

1 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就是两者之间的比较。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

假如你有一家服装店,其中有件男士夹克,质量不错,标价1000元,销量却不好。这时你会选择打5折,还是标价2000元再打5折出售?

如此打折就能改善这件夹克的销售现状了吗?

有人说,在其旁边挂一件质量较差的夹克,标价1500元,品质好坏,让人一看就知道。

这时如果你刚好需要这样一件夹克,身为消费者,你会如何选择呢?

如果你不差钱,可能会选择1500元那件,如果你识货你可能会选购1000元那件,当你感觉赚到时,商家才是最大的赢家,无论你买哪件,都是商家赚钱。

其实这不过是商家的一种销售策略。

故意把一件质量下乘和一件上乘的商品摆一块,目的就是给你造成强烈的可视化差距,优劣高下立判。

这个例子很好地阐释了“对比效应”,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违背了传统的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很多场景就是对比效应的运用。比如曾志伟和姚明站在一起,两人的身高差一望即知。一个微胖的女生,站到一群较胖的女生当中,“瘦”将成为她在这群人当中的突出标识。

想起我曾在云南某个小县,看到当地菜农把菜按堆卖,一堆一块钱或者两元钱。

就和超市打折架上的蔬菜一样,其食用和营养价值都是安全的,只是表面看起来不那么新鲜而已。

有了显而易见的价格和数量“对比”存在,大多数人会选择买一堆一堆的菜。

学习生活经济学,用起来,以后购物不再轻易掉坑里了。想要赚钱的老板也有启发了。

具有对比效应的广告,同样的长度、同样的一滴油,放到不同的环境,造成不同的视觉对比。

2 评估模式

评估模式包括单独评估和联合评估。

单独评估就好比,小区里唯一的粮油蔬菜店,附近都没有其他同类的店,你在购买时就没有比较对象。不管你要买哪种食品,一旦你选择在这家店购买,无论贵贱,你都得接受。

依此类推,联合评估就如同多维度比较。比如具有一定规模的菜市场、商场,各类商品都有销售专区,同类商品你都有可比较的对象,你的购买行为都有大量的参照评估。

对此,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好几个有意思的案例。

假设女孩第一次相亲,是否要带女伴,有4种情况:1.自己比女伴长得漂亮,带去能衬出自己的优势。2.女伴比自己长得漂亮,带去将凸显自己的不足。3.自己和女都一样漂亮。4.自己和女伴都不漂亮。

不言而喻,前两种属于对比效应,后两种属于联合评估。当然,女孩自己去就是单独评估。

如此分析,怎样才能显示出相亲女孩的优势,我想聪明的你一定心中有数了。

由此可见,不同情景下的评估模式和对比效应,影响了一个人对人和事物的判断决策。

香奈儿5号香水的畅销秘籍,在于它的独一无二。

可可.香奈儿研发了三款香水,最终只推香奈儿5号这一种香水,只给消费者呈现单独评估模式,避免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放弃购买。

然后再调整配方,衍生出浓淡香水和淡香精三种香水。

香奈儿5号香水能长期独占鳌头,并不是得益于香水本水有多好,而是经营者掌握了人们认识和选择事物的规律,才因此大获成功。

3 折中效应

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居中选择,“中庸之道”。

想起我有一次购买脉动饮料的经历。一家超市一瓶800mL的脉动卖12元,600mL卖8元,我看了看没买。

我又去另一家超市,有三个选择,800mL和600mL也是分别卖12元和8元,买两瓶800mL的脉动18元,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瓶800mL的脉动饮料。

理发店的价目表,同是理发,我却看到有25元到230元不等的价格,如果好奇地多问一句。

服务员就会介绍说“230元是首席发型师给您理发,190元是高级发型师给您理发……25元是普通发型师给您理发”。

餐厅的菜单也有类似的现象。假设你请朋友吃饭,面对18元的酸溜土豆丝,98元的手抓羊排和688元的“鱼翅”几个档次的菜品。

出于实惠和面子的需要,你会不会觉得选择98元的手抓羊排比较合理?

同样地,诸如苹果手机的定价,高端经济舱的设置,汽车的多种配置版本等,都是“折中效应”的使用案例。

如果你有机会读到本书,我想你今后去消费购物将会变得更加理性。

4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相当于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

举个例子,我们平时逛街,走到热闹繁华的步行街去,当你看上一件衣服,问价才知要500元,远超出你的预算。

于是你开始砍价,如果你清楚这家店卖的只是高仿品,你可能只打算出70元购买。你将和卖家围绕70元讨价还价,最终出价绝对不会太高。

相反如果你能接受500元的价格,就会围绕500元和商家讨价还价,最终只会花较高价才能买下。

这里的70元和500元就是“锚定点”。买家越是主动报低价,越容易让较低价成为新的“锚定点”。

究竟谁赚谁亏,关键在于谁更有能力让自己的报价成为讨价还价的“锚定点”。

当然啦,这也和你所掌握的信息多少和自信程度有关。你越了解行情,谈判时越自信,情形将越有利于你。

5

作为求职者,你会选择月薪7000元但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会选择月薪2万但不喜欢的工作?

作为招聘者,你愿意录用名校毕业工作经验只有一年的新人,还是录用普通学历工作经验有12年的职场老手呢?

作为消费者,你愿意花2999元买一台像素1420万的尼康数字单反相机,还是愿意花3999元购买一台像素1800万的佳能数字单反相机?

人们为什么会在双十一疯狂购物?某家餐厅明明要排很长队,你都愿意等上一两个小时去吃,原因何在?如果你在某家超市和商店办了会员,你是不是更倾向于重复购买,有没有觉得如果不去就浪费了会员的福利和优惠?

……

生活无小事,件件都有营销学和心理学的秘密在里头,若是你希望消费有度,又能买到物美价廉的物品,那么这本书正好可以帮到你。

如果你需要了解突破销售天花板,加快商品和资金的流动,那么这本书正好可以帮到你。

我第一次感到被科普的快乐(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这本书简直就是生活行为的向导,有些行为看似非理性,背后都蕴含着你不一定了解的规律和原理。

学习《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让你的生活更智慧,让你既能赚钱也会花钱,你值得拥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