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话一勺是什么意思(寻乌话籴米)

寻乌地处闽粤赣边区,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据调查,县内人口来源,多是在明代从闽西、粤东及本省安远、会昌、赣县、于都等地先后迁入寻乌人使用的语言是属于汉语客家方言的一种地方方言,一般称为寻乌话,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柳州话一勺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柳州话一勺是什么意思(寻乌话籴米)

柳州话一勺是什么意思

寻乌地处闽粤赣边区,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据调查,县内人口来源,多是在明代从闽西、粤东及本省安远、会昌、赣县、于都等地先后迁入。寻乌人使用的语言是属于汉语客家方言的一种地方方言,一般称为寻乌话。

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不同,寻乌话大体可分为三个片:东北片为罗塘腔,东南片为岑峰腔,中部大片为长宁腔。罗塘腔接近会昌的筠门岭话,岑峰腔接近广东省平远和兴宁话。长宁腔居南北两片之中,有它自己的特色。

1、单音词比普通话多。如:

被(被子) 皮(皮肤) 企(站立) 地(坟墓) 禾(稻子)

衫(衣服) 壮(肥胖) 岽(山顶) 坳(山窝) 屋(房子)

2、意义范围比普通话更大的词多。如:

眼:在寻乌方言中,“眼”除了指眼睛之外,凡“孔”、“洞”的意思都称“眼”。例如木板上的孔、衣服上的孔、纸上的孔、墙上的洞等等,都叫做“眼”;又如人体上的“鼻公眼”、“肚脐眼”等。此外,“眼”还可当量词,如“一眼井”、“一眼塘”等等。

屎:在寻乌方言中,“屎”除了指大便外,还指称许多排泄物和脏物。例如“耳屎”、“鼻屎”、“眼屎”、“卵屎”(男子精液)、“烟屎”(烟斗里的油膏),还有“脑屎”(脑髓)等等。

讨:在寻乌方言中,“讨”除了向人“乞讨”、“要”的意思之外,还有“娶”(讨老婆)等意思。

跌:在赣南客家方言中,“跌”除了“跌倒”的意思之外,还有“往下掉”(“跌落”)、“遗失”(“跌钱”)的意思。此外,家道衰落也叫“跌”(“跌苦”),“丢脸”也叫“跌”(“跌面子”)等等。

3、有丰富的同义词

在寻乌方言中,存在着相当丰富的同义词,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精确,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如:

买:方言除了用“买”表示购买的意思之外,还根据购买对象的不同而采用其它的说法。例如:

称盐(买盐) 籴米(买米) 舀油(买油) 斫猪肉(买肉) 剪布(买布)

在这里,“称”、“籴”、“舀”、“斫”、“剪”都是“买”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同义词。

4、多有词头词尾

寻乌方言多有词头词尾,使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充满了乡土气息。

词头用“阿”、“老”,如:

阿公(祖父) 阿婆(祖母) 阿爸(父亲) 老叔(叔叔) 老弟(弟弟) 老妹(妹妹) 老公(丈夫) 老婆(妻子) 老表(表兄弟) 老华(同郡望)

词尾用“头”、“公”、“牯”、“嫲”、“佬”,如:

石头 墙头 砖头 钵头 镬头 肩头 灶头 上昼头(上午) 下昼头(下午) 夜晡头(晚上) 鸡公 鸡嫲 牛牯 牛嫲 鸭公 鸭嫲 狗牯 狗嫲 打铁佬(铁匠) 打石佬(石匠) 剃头佬(理发匠) 撑船佬(船夫) 丈人佬(岳父) 爷佬(父亲) 叔佬(叔父)

5、保存了较多的古汉语词汇

有些古语词,普通话口语已不用了,只在一些书面词语中出现,但在寻乌话中却是常用词。例如:

寻乌话称黑色为“乌”,乌为古语词。《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身上披着黑色的外衣,手里拿着耕地用的农具,做将士的表率)。

称脸为“面”,面为古语词。《战国策•赵策四》:“老妇必唾其面”(老妇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称稻子为“禾”,禾为古语词。张舜民《打麦》诗:“麦秋正急又秧禾”(麦子收获正忙的时候水稻又要插秧了)。

称绳子为“索”,索为古语词。司马迁《报任安书》:“关木索,被菙楚受辱”(戴上刑枷,用绳子绑着,被鞭子抽打,蒙受耻辱)。

称吃为“食”,食为古语词。《礼记•大学》:“食而不知其味”(吃东西不知道其中的味道)。

称早上为“朝”,朝为古语词。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称白天为“昼”,白天的上午叫“晏(音‘an’)昼”,下午叫“下昼”,昼为古语词。《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于绹”(白天出外割茅草,晚上搓绳长又长)。

称跑为“走”,跑得飞快叫“走得飞快”,走为“跑”的古语词。《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兔子跑的太快撞到树杆上,折断了颈而死亡)。

称走为“行”,如俗语“慢慢行(音‘hang’)。李商隐《瑶池》诗:“八骏日行三万里”(八匹骏马一天可以走三万里)。

6、颇具地方特色的特殊词语

寻乌方言中有一部分独特的词语,颇能体现地方特色。如:

俺(我) 汝(你) 渠(他) 汝众人(你们) 渠众人(他们)

爷佬/阿爸(父亲) 娭佬(母亲) 公大/阿公(祖父) 娭毑(祖母)

公太(曾祖父) 毑太(曾祖母) 叔佬(叔父) 叔姆(叔母)

伯姆(伯母) 老弟(弟弟) 老妹(妹妹) 赖子(儿子)

妹子(女儿) 满子/宝子(对儿孙的昵称) 俩子爷(父子俩) 俩子娭(母子俩)新妇/新婄(儿媳) 婿郎(女婿) 家倌/老倌(公公) 家娘(婆婆)

丈人佬(岳父) 丈人娭(岳母) 外家/妹家(娘家) 男子人(男人)

妇人家(妇女) 半公嫲(不男不女者) 细哥子/细赖子(小男孩) 细妹子(小女孩) 膣屄(女阴) 卵坨/卵棍(男阴) 上昼(上午) 当昼(中午) 下昼(下午) 夜晡/暗晡(晚上) 日子头(白天) 今晡(今天) 明朝(明天) 天光(天亮) 食(吃/喝/抽) 食朝(吃早饭) 食昼(吃午饭)

食夜(吃晚饭) 镬头(锅) 炙盎(瓦锅) 勺嫲(水瓢) 调羹(汤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