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人品不好的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

如何与人品不好的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1)

|全文共24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如何与人品不好的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2)

身在人群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打交道。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经营一份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来说助益良多。

因为它不仅能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还会成为你低谷时的助缘,事业成功的贵人。

那么,如何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人际关系不好,应该如何改善?

其实,人际关系有三个阶段,即务实阶段、不执着阶段和中庸阶段。

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依次做好,你的人际关系就能获得明显改善,收获越来越好的人缘。

如何与人品不好的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3)

1

务实求本,为人诚恳

务实求本是人际关系的第一阶段,属于人际关系的基础工程。

我们都知道,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规规矩矩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诚实做人,不得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并且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事实在、为人诚恳,人人都欢迎。

打好基础工程首先要多听少说。

人人都有一双眼睛,这是要我们多看;两只耳朵是要我们多听;左右脑是让我们多想;而嘴巴一个,则是要我们少说。

如何与人品不好的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4)

可是,现在我经常看见媒体宣称:我有话要说,这种观点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年轻人。

有话当然要讲,只是在讲之前,必须经过许多思虑和历练,才能趋吉避凶,不害人害己。

初出社会的年轻人就算满腹经纶,也不能够忽略一点,即书本上的理论不过是一般性的,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却是现实性的。

现实社会充满特殊性,并非书本上那些一般性理论所能够涵盖的。

为了避免滥发议论而屡屡碰壁、饱尝挫折,年轻人最好多看、多听,先了解环境,再适应环境,然后再来动脑筋改造环境,最后才有能力合理地创造环境。

对于社会中正面、负面的状况,也要多看、多听、多问,暂时先不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少开口并不是不开口,而是看准了,想明白了,才开口。

这样言必有中,每一句话都合理,正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优良条件。胡言乱语只会让人家看不起,降低自己的信用。

够条件、有本事,还要加上时空合适,才能够有话直说,不然的话,说出一些话来固然痛快,却也要无可避免地承受某些痛苦了。

先培养条件、练好本事,然后抓住时机、看准场合,再来有话就说,应该比较妥当。

有条件的有话直说、有话就说是一种十分圆熟的境界,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这样的。

把它摆在前面,当作努力的目标,应该比较安全。若是一下子就要如此,恐怕吉少凶多,少试为妙。

记住 “祸从口出”的警语,小心说话,才是打好人际关系基础工程的最佳保障。

2

随机应变,择善固执

人际关系的第二阶段为不执着。

前面讲过务实求本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但人际关系如同逆水行舟,是不进则退的。

如果不能随时注意调整,久而久之,人际关系只会转坏而不可能转好。

所以,真正务实需要不执着的修养,才能够适当地调整策略,使人际关系的根本得到稳固。

不执着就是我们常说的随机应变,任何事情都需要因人、因地、因事、因时而制宜,不可以一成不变。

变来变去都能够务实才是真正的务实。否则,实际到动摇根基,岂不是徒然使自己失去务实求本的信心?

因此,在确保务实基础的前提下,求取进阶的应变才能更为务实。

天下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都在变的。

我们必须富有改善意识,运用敏锐的眼光,发挥自己的智慧,不断寻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以期人际关系能够日新月异。

依凭这种态度来调整人际关系,就算终其一生只有少数几位亲朋好友,也不会感到倦怠,反而会兴致盎然,充分体会“人是旧的好”。

不执着的重点,必须放在“不可不变,不可乱变”上面。不可以一心求新求变,却忘掉了务实的根本,也不应该抗拒变革,不利于固本。

有所变还要有所不变,才称为“以不变应万变”。

孔子讲“学则不固”,意思是刚开始学习时不要固执,更不可以固执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其实就是要求人们不执着。

但是,不执着并不是永远都不执着,总不执着,就不可能有所作为。

不执着的目的在择善固执,而善的标准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机未成熟,不必急于执着;时机成熟,那就应该当机立断,立即执着。

采取不执着的心态来执着,以期执着得恰到好处,才是不执着的真意,才是真正的随机应变,才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3

追求中庸,寻求合理

执着如果有时对,有时不对,是执着得不合理的证明,这就需要继续修行,勤加磨炼,以求“不变则已,一变便合理”,达到中庸的境界。

长久以来,我们都误解了中庸的真意,以致有些人一提中庸就很反感,认为中庸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其实,中庸就是合理,无一事不合理就叫中庸。

我们一方面要求合理化,一方面又否定中庸,简直是一大笑话。

中庸之道,实际上便是一切求合理,这是人际关系最高的层次。

孔子说:“射箭很像君子的做人之道,射不中正鹄,不要怪来怪去,要反求诸己,怨自己的功夫不够。”

自己做不到合理,不必怨中庸,应该反过来问自己:为什么凡事合理对我而言如此困难呢?

择善固执已经相当困难,要求不固而中,一执着便合理,当然更加不容易。

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它不容易达到便放弃,反而要接受这种高难度的挑战,力求突破。

方法不固定,程序不固定,但是无论如何,必须命中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不固而中的主要精神,也就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击中要害”的意思。

不固而中看起来随随便便,实际上一点也不随便;看起来马马虎虎,实际上丝毫都不马虎。

要达到这种地步,必须时时用心,勤加练习。

抄捷径、求速成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固而中不是一朝一夕、不做练习就能够达到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庸的确很难达到,但是不可以因为困难便否定它的存在与价值。相反,它值得我们努力一辈子,成为终生努力的长期目标。

人际关系的优化,不仅在于努力提高不固而中的能力,还有赖于自己的声望。

尽管中国人很讲道理,却往往把道理和人连接在一起。

同样一句话,声望不够的人说出来,便是人微言轻,很少有人加以理会;换一位有声望的人说出来,马上显得有分量。

但是,声望的培养相当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需要持久的努力。

总之,和人打交道,先求务实,再学不执着,然后再不固而中。

三个阶段按部就班,层层推进,就能一步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逐渐培养起来自己的声望,收获游刃有余的好人缘。

如何与人品不好的人打交道(不会和人打交道)(5)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