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诗(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

文武兼备、智谋过人,这两个词用来形容北宋名臣范仲淹十分恰当。谈到范仲淹,大多数人首先想到他那句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他仁人志士的风范。

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诗(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1)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范仲淹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他逝世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司马光曾说道:“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一般来说皇帝不会轻易地将“文正”这个谥号敕封给大臣,足见范仲淹评价之高,影响之大。

历代的文人士子对范仲淹的赞美也不吝其辞,欧阳修说:“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苏轼赞道:“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

元好问颂扬道:“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之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

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诗(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2)

范仲淹的身世颇为悲凉,虽说他的祖上是官宦世家,但家道中落,两岁时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朱家,名字改为朱说。在他二十二时,得知了身世,感伤不已,辞家远赴南都应天府求学。

在求学的路上,范仲淹非常的刻苦,冬日读书疲倦发困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但他却从不叫苦。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他中乙科第九十七名,成为进士,走上了仕途。

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诗(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3)

范仲淹的求学之路很好的印证了《孟子》中所写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仕途上,范仲淹凭借着自己的才干和勇气,业绩突出,得到了当时的宰相王曾的赏识,推荐范仲淹入京任职,这是他仕途的一个转折点。他直言敢为,大胆的提意见,因此得罪了权贵,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三次被贬,却越挫越勇,正如他在《灵乌赋》中所写:“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诗(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4)

范仲淹不仅政绩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极高,诗词文赋样样精通,有不少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这首《苏幕遮》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词作,亦是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描绘了迷人的秋色,写出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是范仲淹戍边西北边塞时所作,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展现了一幅辽阔宏大的秋景图,这在宋词中不多见。

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诗(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5)

“碧云天,黄叶地”两句六字,下笔非凡,碧蓝的天空,黄叶纷飞的大地,一高一低,描绘了苍茫浑厚秋景,接着词人从碧蓝的天空一直往远处延伸,直至水天相接,江上弥漫着一层翠色的寒烟,将天与地链接在一起,而“寒”字既点明了秋意的寒冷,也与上句相呼应。碧云、黄叶、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夕阳照在山峦上,芳草不暗人情,在这里词人赋予了“芳草”情感,抱怨“芳草”无情,衬托出身处异乡的词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诗(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6)

词的下片通过“夜不能寐”、“独倚高楼”、“借酒浇愁”这三个场景抒发了词人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非常直白的点明了难以排遣的羁旅愁思,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亲友,“除非”二字用得妙,除非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足见词人离家之久,思念之深。

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诗(宋词中最经典的一首)(7)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夜不能寐,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泪,只能徒添更多的思乡之情,正如李白诗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首《苏幕遮》是景与情的完美融合,尤其是词中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十分传神,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就是化用的这首词中的前两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