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

一、了解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1)

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2)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3)

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4)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节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5)

打午时水

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云”,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6)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7)

二、收集端午童谣

(一)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二)

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

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

(三)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四)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8)

三、端午节传说

1、纪念屈原而设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楚国大夫屈原为楚王所厌恶,后楚国被灭后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纪念屈原在端午节那一天纪念他,遂成端午节。

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却寻不到尸体,人们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9)

2、走黄巢说

据传说,陆河端午节的起源是纪念“走黄巢”。黄巢领导农民大起义。起义军攻下唐都长安。很多人认为黄巢和起义军是魔鬼,以讹传讹,大家非常害怕他们。在黄巢起义期间的一年农历五月初五,大家听说黄巢的军队马上要打过来,忙于逃命。逃难的路上,一位妇女背着一年纪较大的男孩,手里拉着一个年纪较小的男孩,恰好遇见了黄巢,但并不知晓他的身份。黄巢看见这位妇女的行为不对劲就问她:“你为什么大的孩子背,小的孩子拉?”这位妇女直率地回答说:“背的是我的侄儿,拉的是我的小孩。一旦黄巢追来,我就放弃自己的小孩,背着侄儿快速逃走。侄儿已亡父,若被杀,他家就断根绝后了。儿子若被杀,我还年轻可再生。” [8]

黄巢被她这种崇高的德行所感动,于是对她说:“我就是黄巢,你不用怕,更不用逃,回去在自家的门楣上插上艾,我的军队就不会杀你们。”这位妇女回去照这样做。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纷纷效仿。起义军来到这个村子看见家家户户的门楣都插上艾,认为他们都是好人,便没有杀他们。从此,人们每年都把“五月初五”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以示纪念“走黄巢”,还要在门楣上插艾,以保全家平安。几百年前,陆河人的祖先迁到陆河,也把这种风俗带到陆河。

端午的习俗提纲(端午风俗资料集锦)(10)

三、包粽子的细节描写

包粽子,首先要把菜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

先把长长的梗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梗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馅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操成一团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你让细线系在什么地方啊?”我晕!感情粽子包出四个棱角是方便用细线系着挂起来的,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

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时间总是特别的漫长,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黄松软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