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王谢(王导谢安王羲之)

在人们的印象中,王导、谢安、王羲之三人的形象绝对高大尚,他们或是政治家,或是军事家,或是书法家,可鲜为人知的是,在他们光辉形象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副尊容,即营销的大师,炒作的高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王羲之 王谢?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王羲之 王谢(王导谢安王羲之)

王羲之 王谢

在人们的印象中,王导、谢安、王羲之三人的形象绝对高大尚,他们或是政治家,或是军事家,或是书法家,可鲜为人知的是,在他们光辉形象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副尊容,即营销的大师,炒作的高手。

炒布渡关

王导,东晋的开国元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骠骑大将军、丞相等要职。

西晋晚期,聪明过人的王导已“春江水暖鸭先知”,从种种已显和未显的蛛丝马迹中推知,西晋政局即将发生巨震。于是,他便全力结交和辅佐时为琅玡王的司马睿,并力劝其尽快从洛阳归藩回镇。

司马睿言听计从。永兴元年(304年),经王导反复攻关,上下其手,司马睿跃升为独霸一方的安东将军,司马睿知恩图报,遂请王导担任自己的外脑——安东司马。

三年后,也即永嘉元年(307年),经司马氏“八王”大刀阔斧地反复折腾,西晋大厦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王导又建议司马睿移镇建业,王导则随其渡江。江南曾是东吴的天下,虽被西晋武力征服,但人心未附,特别是江南的一干士族,一直对晋廷有着强烈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司马睿和王导初到建业,一个多月过去,府门之前一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江南的名流士人无一人前来拜谒觐见。王导十分清楚,如果不能征得这些士族名流的信服和合作,要想在江南立足,可谓难上加难。为此,王导抠破脑袋,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三月的一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王导根据当地的习俗,安排司马睿及家人到江边一处龙王庙进香礼拜。行前,王导花重金特意让人打造三辆豪华的四轮马车,每车皆雕栏玉砌,美轮美奂,同时又选调二百余名身高在一米七五以上的仪仗队员,一色的银盔银甲,骑马跨刀,簇拥护卫,车前又安排三十余名乐手,吹吹打打,乐队之后,又有四十余名旗手执各色彩旗招摇作势,而王导和众位北方名流则骑马侍从,整个队伍可谓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建业百姓和众位名士大咖哪里见过如此的场面,皆纷纷前来驻足围观。时为江南名士的纪瞻、顾荣、贺循等,见司马睿和王导等一众北方名流个个神采飞扬,风度翩翩,皆惊叹不已,几天后,便纷纷前来拜谒。王导则因势利导,刻意笼络,暗送秋波。很快,吴地之人便“望风顺附,百姓归心”。

十年后,建兴五年(317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在王导等人的大力协助下,于建康(建业)重建晋廷,登坛称帝,东晋始立,王导如愿以偿出任首任丞相。东晋刚刚建立时,可谓一穷二白,“帑藏空竭”,财政拮据,入不敷出。偌大的一个国库,只有几千匹粗丝布。为了应付开支,王导令人搬到市场出售,可是,一连几天,却无人光顾。

见此,王导遂找来裁工,连夜用此丝布制作了几件潮装,以晋元帝之名,赐予自己和几位当朝大臣,并令其天天着此潮装上朝下朝,走台走秀。众名士和一群吃瓜百姓见了,皆纷纷跟风仿效。不几日,原本滞销的粗布,随之便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和紧俏品,且价格翻番上涨,最高时,一匹粗布价格竟达金一两,超出原价十几倍。见此,王导这才令人将库中的丝布再次推向市场,不出一月,几千匹粗布便被一抢而光。晋廷因此而大获其利,并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玩扇富友

谢安,聪明绝顶,天生的学霸,年少时就名扬乡里。成年后,地方领导三番五次多次举荐,欲将其隆重推出,但皆被其一口回绝,他隐居于山阴县东山之中,与王羲之等名士终日徜徉于山水之中。四十岁那年,谢氏家族在朝中任职的叔伯尽数凋零,谢安这才东山再起,出山为官,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成为王导之后东晋中兴的名臣。

晋简文帝去世后,谢安一举挫败了野心家桓温欲改朝换代的图谋。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的总司令,指挥八万“北府兵”力挽狂澜,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从而使晋室得以屹立于南方。

谢安在出山之前,即名扬天下,粉丝众多。名声大到什么程度?话说谢安一直患有鼻炎,一次,应几位书生之请,为其吟诵自己的新作,因鼻炎所致,发音浊重低沉。谢安这边还在为自己的鼻音太重而心生愧意,可那知,那边他的这种病态的发音方式居然不胫而走,成为了一种时尚——许多士人为了模仿其发音,每每吟诵时皆故意捂鼻以求。

史称:谢安三十岁那年,有位好友在外地做官,因渎职被遣返回乡,谢安前去探视,寒暄过后,谢安“问其归资”——带回了多少民脂民膏?朋友面有苦色,惭愧答道:“有蒲葵扇五万,别无分文。”谢安见其家徒四壁,生活拮据,心有不忍,于是,也未多言,只索一扇而归。此后,谢安即整日将此扇带在身旁,人前人后,时时把玩。果然,小扇一挥,风韵独具。众位名士和百姓见了,附庸风雅,争相购买,以致“价增数倍”。朋友因此而暴富,并一举步入小康。

题扇推销

王羲之,东晋时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先后出任秘书郞、右将军等职。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出身东晋名门望族,自小就含着金钥匙而来。据称,四五岁时即拜师学书,七岁时其书法即小有名气。成人后,其书艺更是炉火纯青。

火到什么程度?据传:王羲之因字写得太好,很多人皆将其视为不可多得的墨宝。每逢除夕,按惯例,王羲之都要书写一幅作品贴于门上。因此,每当他的春联刚一“出炉”,不久,即被人偷偷顺走。于是,王羲之不得不再写一幅,可是再写再偷,循环往复,王羲之哭笑不得,颇为头痛。

这一年,又至除夕,王羲之吸取以往的教训,变得聪明了。这回,他写了一幅内容颇不吉利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然后放心大胆地贴于门上。果然,众位惦记王羲之春联的人见了,皆傻了眼,个个兴致勃勃而来,垂头丧气而回。当夜午时,王羲之又一挥而就,写下了六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贴于门上。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报之不怕事大的心态,皆来看王家的笑话,可是看完春联后,众人却会心大笑,拍手叫绝。原来在颇不吉利的门对下方,各又增补了三字,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史称: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内的一座桥旁。见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正拎着一篮子六角竹扇在吃力地沿街叫卖。扇子是普通的扇子,老人是普通的老人,可谓武大郎卖豆腐——“人熊货软”。虽然老太太满头大汗极力叫卖,但篮子里的扇子却始终不见“起色”。王羲之恻隐之心顿生,遂走上前去,拿起一把扇子,二话不说,“书其扇”——写下“如沐春风”四个遒劲大字,老太太不认识王羲之,更不识其字写得是好是坏,见王羲之将好端端的一把扇子弄得满面乌黑,面目全非,很不高兴,口中嘟嘟囔囔很是埋怨了一番。

王羲之笑笑,拊其耳缓缓说道:“但言是王右军(王羲之官职名),以求百钱邪。”——就说是王羲之所写,没有百元不卖。老太太虽不认识王羲之,但王羲之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听此,当即心下大喜,转身欲向王羲之道谢,可是哪知王羲之已悄悄远去。老太太照方抓药,依“计”而行,刚一吆喝,即引来众人,大家见确是王羲之真迹,皆争相购买,最终,不仅题扇被抢购,其余几十把竹扇也被销售一空,据说连竹篮也被人强行购去。

说王、谢、王三人是投机倒把之徒,当然是戏说,但说三人是营销炒作的高手,则是不争的事实。王导、谢安、王羲之三人为何能名垂青史?时至今日,仍为万众仰慕,除其文韬武略之外,我想很大程度上也与其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有关。

参考资料:房玄龄等《晋书》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丛中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