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定要看懂曾国藩这三句话(曾国藩的四次耻辱及成长)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可谓功勋卓著。近几年很出名的《曾国藩家书》,展示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态度,其中“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很像曾国藩的一生,最终落到了耕耘二字,多少青年才俊被他提拔脱颖而出,多少名人对比于他自愧不如,左宗棠就说过:“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亦可证其为人处世之精明。大家了解曾国藩,多是局限于他的伟大事迹,对其经受的耻辱和挫折不甚了解。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今天咱们解读曾国藩辉煌成功背后的耻辱磨难,你会对曾国藩重新有一番认知,也能在此得到一些启示。

人一定要看懂曾国藩这三句话(曾国藩的四次耻辱及成长)(1)

一. 秀才考试被公开批评

曾国藩第一次受辱是在道光十二年,二十一岁的曾国藩又一次参加秀才考试,前五次名落孙山,此次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准备,考完后也自觉发挥不错。结果发榜当日却被湖南省学政责其文理太浅,以佾生注册。佾生指考秀才未入围但成绩尚好者,下次再考可免县试,府试,只参加院试即可,故称“半个秀才“。曾国藩视此在大庭广众下被批斥为奇耻大辱,他回到家闭门不出,咬牙发奋,突破了刻板教育下形成的僵化思路,文理大进。次年中了秀才,又一年,中举人,又四年,中进士,点翰林,从此飞黄腾达。

这是曾国藩平生第一大辱,被公开批评无疑点燃了他的神经,六次未中,自尊心又被狠狠的蹂躏,本人又不是胸无大志之辈,此时多年的悲愤聚集一起化为力量,倒是增加了额外的动力,成就了曾国藩的科考入门,也是一大成功。耻辱,似乎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曾国藩视此为一动力,颇有卧薪尝胆之感,每每想到,顿觉身体中有无限力量涌动,一种负面的推动力,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不言败的积极态度。

二. “画图甚陋“ 遭同事讥笑

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去世,咸丰即位,下诏求言。曾国藩心情激奋,建议皇帝举行“日讲“,即加强学习,扭转官场的不良风气,同时改革官场选拔办法,让更多进取之员有机会脱颖而出。皇帝对此很感兴趣,令他详细解释,于是曾国藩精心准备了一张图表,不过不擅长作画,化的非常难看,朝廷传阅,皆讽其作图太陋,而且很快传于全城,人们见了他,眼里都带有些讥笑。

这是曾国藩受到的第二次耻辱,非但没有其变得消沉,反而增加了其不断战斗的决心,坚定了他的意志。也许耻辱应该是个中性词,因为用在了不同人的身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曾国藩身上,我们屡屡见到耻辱开出来的美丽的花,一种从蜿蜒荆棘中的一抹娇艳。

三. 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到长沙办公,其雷厉风行,刚正不阿的态度与当地官员格格不入,真正想为国家分忧的曾国藩触犯了官场的潜规则,几个绿营兵犯了法,抓了起来,其他绿营军不服,闯到衙门下,险些伤到曾国藩,幸而夺门逃到旁边巡抚衙内。巡抚骆秉章了解事件原委,放了绿营军。湖南官员见曾国藩被狠狠修理,人人眉开眼笑,当笑话四处飞传,满城都是讥笑之声。

这次对曾国藩的打击无疑是最大的,连生命安全都受到了威胁,更是自己尝试改变官场陋习的一次完败,不过这一大片耻辱的土地上即将显现一番新景象。自知不能改变,曾国藩跑到湖南衡阳办起了湘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始终有一口坚毅气的曾国藩,虽一介文人练兵,受尽了各种磨难,但依然咬紧牙关,死磕下来。

四.江西之困

湘军在江西就地筹饷,江西巡抚陈启迈拒绝,曾国藩上报朝廷,陈启迈被革职,但江西官员变本加厉,处处给曾国藩使绊子,连手下的兵勇也被人打骂,最令曾国藩寒心的是皇帝的不信任,又像在湖南是一样,满城讥笑他,适逢丁忧,忧愤归家。

每一次起之又受辱,人生坎坷如此,非坚毅之士不能坚持,这一次受辱,适逢归家,每日思考,磨练了自己的性情,掌握官场的生存秘诀,但他的内心依然大是大非分明,这种心性态度成就了晚清一代名臣。

人生在世,难免会受到他人的嘲讽和侮辱,重要的是对此的处理态度,以暴制暴不是好方式,与其情绪化去对抗,不如积蓄力量,厚积薄发。知耻方能后勇,正所谓:前途坎坷莫相忘,人生何处不春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