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屋和扫天下相关的名言(扫天下与扫一屋)

《世说新语》之“德行第一”之1“扫天下”与“扫一屋”的辩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扫一屋和扫天下相关的名言?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扫一屋和扫天下相关的名言(扫天下与扫一屋)

扫一屋和扫天下相关的名言

《世说新语》之“德行第一”之1

“扫天下”与“扫一屋”的辩论

南朝刘义庆作《世说新语》,第一篇说的就是陈藩。陈藩何许人也?现代人都不太熟悉。陈藩,东汉名臣(这个不重要),少有大志(记得这个就行了)。他这个“少有大志”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屋,荒芜不扫除,曰:‘大丈夫当为国家扫天下。’”《世说新语》里面寥寥几笔,就把这个故事给说完了,实在是叹用词之简练了。

如果要说得明白一点,大概是这样的吧。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杂物满地,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说:“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应当以平定天下治理国家为己任,怎么能够去做打扫房间这种琐碎小事呢!”

后世有学者认为此故事是杜撰的,根据是《后汉书·陈藩列传》并未记载此事。其实不然。《后汉书》作者范晔跟刘义庆一样,都是南朝宋人。而刘义庆写《世说新语》,说此事是由《汝南先贤传》记载的,而《汝南先贤传》的作者是晋朝人周斐。所以,并不能以《后汉书》未记载此事就说是杜撰了,只能说,范晔认为此事可能系杜撰,故不录之;而刘义庆认为此事是真的,故记录之。当然,晋朝人周斐做《汝南先贤传》时,是否有必要杜撰这么一个故事,窃以为不然。

那么,“当丈夫当扫天下”的对立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吧,这句话也有个故事,不过已经是陈藩死了一千多年后的事情了。

清朝有个文学家叫刘蓉(不晓得是不是刘义庆的族中后人啊,呵呵,要是真是的话就比较搞笑了,跟他老祖宗唱反调啊!),写了篇散文《习惯说》,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原文如下: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翻译一下,大意就是说,刘蓉的房间里面有块地不平,他爹就训诫他说:“你连自己的房间都搞不定,又怎么去治理天下呢?”

刘蓉写这篇文章讲这个故事,本意是要说明一个道理,成大业当从小事做起。这个道理其实老祖宗们早就说过了,比如荀子《劝学篇》里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我们小时候都读过的了。

我不知道刘蓉他爹有没有读过《世说新语》或者《汝南先贤传》,或许应该差不多读过的可能性比较大吧。所以他跟儿子讲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故意针对陈藩的“大丈夫当扫天下”之弘志而发呢?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即使刘老爹本来没有这么个意思,后人还是硬生生的把这两句话给拉了郎配。当然,为了更加般配一些,刘老爹的话就变成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故事讲到这里,基本上就都清楚了。至于到底是“扫一屋”还是“扫天下”,这个公案我是无从判断的。你们说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