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前进沟来历 漫话井陉地都峪沟

根据《南峪镇地都村地形图》标识,地都村后从西北到东南有一条大的山谷,俗称“峪沟”或“倒沟”。北起地都村,南至核桃园村,徒步距离大约15华里。在地都的历史上,峪沟也有说不完的故事。2019年8月即将建成的旅游路将地都和核桃园两个中国传统古村落连接起来,将地都划入首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之中。这条旅游路将贯穿整个“峪沟”,北与037线相接,南与307国道、石太高速路相通,是地都通往秦皇古驿道的南大门。

井陉前进沟来历 漫话井陉地都峪沟(1)

峪者,山谷也。 汉字“峪”为形声字,形从山,声依谷,读作( yù),本义为山谷,引申义是山谷或峡谷开始的地方,多用于北方地区。峪在山西方言中读( yòu ) 四声,如阳泉市西峪村、牛家峪村、神峪村等,故地都村的峪沟,习惯上都读作峪(yòu)沟。周边的南峪、北峪、张家峪的村名中的“峪”亦都读作(yòu)。甚至河北省井陉县的“三川九岭十八峪”中的“十八峪”也都叫(yòu),至今没有人去叫( yù)的,可见山西的方言的影响范围如此之大,说不定“三国分晋”前,晋国的疆域与赵国也是彼此难分的,民间的方言便可知晓其中的原为。

井陉前进沟来历 漫话井陉地都峪沟(2)

峪沟位于地都村村南,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北起地都山神庙,南至核桃园庙园岭、草帽顶梁。山谷两侧分别有八亩沟、崖窝、垛洼沟、石偏头、米(si)仓沟、小涝滩、侯家峪、大涝滩、围掌、核桃沟、松道沟、垜扎、车掌、石塘沟、小杏树、龙门、大杏树、大斗仓、小东峪、小斗仓、大东峪、倒沟等大小二十二道主要沟壑、或山谷、或山沟。峪沟山谷地貌可谓沟壑纵横,沟谷蜿蜒,植被茂密,山多地少,乔木主要有梧桐树、椿树、楸树、杨树、柳树、槐树等;果木有桃树、梨树、杏树、桑葚树、黑枣树、柿子树、石榴树等;特别是有一种树,幼树的树干不是圆的,而是四方的,所以叫四棱木,稀奇别致。峪沟可谓是地都村的后花园,是地都村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风水宝地。

井陉前进沟来历 漫话井陉地都峪沟(3)

早先村民在峪沟山地开荒居住的并不少。据段怀亮生前介绍, 解放前有三十多家住户,山地居民大多来自井陉梅庄村、沙窑村。地都村村民也有许多村民曾在峪沟居住。松道沟的大小南掌、垛扎、倒沟至今仍保存着当年居民生活居住的房屋、石窑、水井、石桌、米臼、石磨、石碾、碌碡、捕猎的陷阱等建筑和生活用具遗留在荒原中。

大家熟悉的,地都段氏河坡股的段育芝和他的父辈、祖父辈,段灵芝的父辈、祖父辈都曾在小南掌山里生活居住,直至上世纪70年代左右才搬回村里居住;地都李氏李瑞芝和他的父亲李玉昌曾在倒沟生活居住,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搬回村里居住;李瑞才的父辈弟兄三人均在倒沟开荒耕种,居住生活;最晚居住在峪沟的是井陉天长镇蔡庄人李宝昌,80年代左右搬回原籍蔡庄村居住。后来听说,为了看护林区圪台段彦明是最后在峪沟居住过的地都人。居住在山里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许多住户为了守护地里的庄稼家里都备有猎枪,对袭扰庄稼和危及家园的豹子、狼、野猪、狍子等驱赶或捕杀,有时也在山中狩猎,野兔、猪獾、狗獾等是山里居民主要的狩猎动物,一来吃肉改善生活,二来毛皮加工交换油盐酱醋生活必需品。据说,一天午后,住山居民李宝昌的女儿正在地里劳作,突然一个豹子从山上来袭,正好村民段黑旦在附近放牧,拿起铁锹朝豹子劈去,一人将袭人的土豹子打死,救了李宝昌的女儿。这在地都传为舍己救人的一段佳话。

井陉前进沟来历 漫话井陉地都峪沟(4)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峪沟世世代代以农耕利用土地和山林。除了耕种山地外,村民夏采连翘制茶叶,秋割荆条编篮筐,冬割忽雷做香粉。古有联说“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漫山遍野的蔻皮花、荆梢条是冬季上山割柴的主要柴火;生长丰富多样的中药材更是举不胜举,不一而足。大山的一草一木生生不息地赏赐着地都的老百姓。历时几十年的封山禁牧,春夏秋冬的雨雪浸润,那满山坡的杨桃蔓,满山坡的山葡萄,如大腿粗的荆条藤,如胳膊粗的连丝瓜藤,随处可见,仿佛走进原始森林的绿色莽原,保护她大家义不容辞,这是记住乡愁永恒的青山。

沿山谷东西两侧的山梁上,有随山梁走向战时修筑的战场工事,人称东山梁的工事为“炮台梁”,有的人说晴日站在炮台梁上,远远可以望见宋古城的大石桥。地都地处晋冀边陲,从古至今战事频发不断,每一次战争来临,村民都要拖儿带女躲进峪沟避难。据说,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由东向西进攻山西会攻太原,国民革命军在晋冀边界设防抗击日本侵略者入侵,雪花山、乏驴岭、百花山、长生口、黑桃园、南障城、测鱼、南石门都是日军向山西进攻的关口,从南峪到核桃园的山梁上的工事就是抗击日寇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击侵略者的历史见证。听老人们讲,军队后勤战士在村里做好饭,为了把饭送到前线想尽了一切办法,因缺少装饭的家什,甚至将茅房人们用的尿盆、尿罐、茅桶都洗洗用上了;有的在野外做好饭,战况紧急来不及吃饭,就把做好的饭倒在地里就走了。逃难的老百姓东躲西藏,躲进山谷里、山洞里、山岩下、山林中,过着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生死难卜的避难生活。出生在那时的很多孩子的名字也留下了那时的印记,如,逃生、逃民、逃春、逃科、逃宝等,“逃”或许用的是家族的某个字,但是“逃”的悲惨经历永远记在他们的记忆之中,终生难以忘怀。

井陉前进沟来历 漫话井陉地都峪沟(5)

山谷中部山崖下有一块传奇的石头,先人们在石头上画线刻字,俗称“石柜”,传说对面山上的一块石头形如“钥匙”,是专门开“石柜”的。有“钥匙”有“石柜”人们就赋予有了石头的故事。在地都坊间至今流传着,“只要石柜开,男人长出奶头来,女人长出胡子来。”可见,“钥匙”就是块石头,“石柜”也是块石头而已,没有外在的力量那是永远不会开的。也是老辈人们敬山爱山的一种情怀寄托,让世世代代的地都子孙永远保护这山山水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遗憾的是,“石柜”至今仍然淹埋在开山废弃的乱石渣之下,难见天日。这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地都发展钙镁工业需要大量采用含钙量高的石灰岩石,对峪沟部分地方石灰岩进行开采利用。山谷部分山体地貌遭到毁坏,岩石裸露,植被毁灭,难以自然恢复。这就是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可恢复的影响。山谷中唯一的、有传说的“石柜”也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如何?

井陉前进沟来历 漫话井陉地都峪沟(6)

地都峪沟就是一个绿色的长廊。人们在山谷中寻找着四季的景色。那是满山红叶的黄栌,那是山中稀有的白腊杆树,那是木质坚硬的黑檀树或白檀树,那是散发着幽香的文冠果,那里还有郁郁葱葱茂密的的长者紫黑色或纯白色桑葚的桑椹树,更有挺拔在山间的松树、柏树,还有那岩石上的崖柏。这里的确是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有看不完的天然景色,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的天然氧吧。

井陉前进沟来历 漫话井陉地都峪沟(7)

一条旅游路将会打开地都的致富门,一扇致富门将迎来无数的天下游客,地都的父老乡亲你的思想解放了吗?地都的创业者你的思路打开了吗?地都也要进入新时代,静谧的村落会在大家不知不觉中远去,地都将变成一个“热闹”的地方。因为她将会建成晋冀的“地都水乡”,因为她是陉山再造的“传统村落桥头堡”,她总要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面向未来。

(撰稿:段有珠 照片提供:段志军 资料完善:段瑞军、李成刚、段志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