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块皮是什么意思(吃东西的垫补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在吃饭前觉得肚子有点饿,且坚持不到开饭时间,提前随便吃一点东西,保定方言就叫做“垫补”。

垫补(diànbu),补读轻声,也叫“垫巴”,还有的写作“点补”。

方言块皮是什么意思(吃东西的垫补到底是什么意思)(1)

垫,原意是衬在物品的下方或铺在上面,后引申为填补空缺。垫,是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使之完整。“垫”和“补”两个同义词组成的联合词组。在方言中表达的意思有两种,其中用的最多一种是吃东西。感到饿时,先吃一点东西,以消除饥饿感。

表示吃东西的“垫补”分三种情况:一是正餐之前饥饿难忍,先随便少吃一点。比如吃一些糕点、点心之类的,就有“点补”之称了。“低血糖的人不要等着吃正顿饭,什么时候饿了,就要先垫补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里有一段时间用到这个词。平儿对尤氏说到:“奶奶请回来。这里有点心,且点补一点儿,回来再吃饭。”

第二种情况是说,虽然在正餐吃饭,因为做得不足量,不够吃,或不对口味,或者其他原因,总之是没吃饱,特别是饭量大的人,吃完饭也感觉到只是“垫补”了一下。在过去,人们生活困难,忍饥挨饿的情况常有,食不果腹也是常事。再加上饭菜油水少,而干体力活儿出大力气更容易饿,饭量就显得格外大。对于普通家庭,能吃上顿饱饭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垫补”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第三种情况是因为手头有事工作忙,或者临时有紧急任务,顾不上吃饭,快速凑合着吃一点,也是垫补。比如要外出了,来不及吃饭,又觉得肚子空,随便拿点吃的垫补点赶紧走。

以上无论哪种情况,都表示的是吃了很少,没有吃饱。

垫补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由“点补”演变来的。“点”是指“糕点”和“点心”。我们现在说吃早餐叫吃早点。早点的意思,就是早晨吃些“糕点”之类的“点补”而已,不能吃太多。而“糕点”“点心”是从唐代以后出现的,唐及唐以前叫“小食”。按照烹饪史上的说法,小食是指一种小分量的食品,通常指正餐之外的食品。以有无汤汁作为标志,有汤的称为小吃,没汤则为点心了。小食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也是奢侈稀罕物,平日里粗茶淡饭,只有节日里才会备些特色小食,以调剂生活,一饱口福。而小食对于王公贵族则不可缺少。山珍海味之外,用小食调节胃口,成为餐桌上的乐事。

《周礼·狎人》记周王饮食中的小食是“糗饵粉餈”,也就是米面制作的各式点心,这说明在周代时小食已经成为御膳的一个重要选择。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中有这样的记载:“凡诸王以下,皆有小食料、午时粥料,各有差。”所谓“小食料”,指的就是早点。后来就把正餐前吃“小食”以“点心”来补充食物消除饥饿,说成“点补”,也写成“垫补”。

“垫补”还形容手头钱不够,临时向朋友借钱。或者暂时挪用别处的钱。《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凤姐冷笑道:“你兄弟又不在家,又没个人商量,少不得拿钱去垫补。”在这,王熙凤的意思是贾琏不在家,钱拿不出来,只能由她自己先垫上。这也等于是挪用钱来救个急的意思。

现在,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了勤劳致富的渠道。很多地方有早市和夜市,有人利用业余时间去摆摊,挣得虽不多,也算是工资之外的进项,可以贴补家用。这也是一种经济上的垫补。

说到“垫补”一词,在过去,无论是涉及食品还是表示借钱,都是中下层黎民百姓的生活写照。肩不担担、手不提篮的上流社会人等,散淡闲适,衣食无忧,不会有时日的局促,更没有捉襟见肘的艰难生活。所以这个词本身是带有情感色彩和阶级、阶层内涵的。当然现代社会,人们再也不会为吃不饱饭担忧。但是随着人们社交范围的扩大,“垫补”东西、“垫补”钱的时候也是常有的。

来源:保定方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