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

建瓯欢度中秋佳节的习俗

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1)

欢度中秋佳节

中秋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流传下来不少习俗。但是,建瓯人欢度中秋佳节除了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吃月饼、亲邻之间互赠月饼外,还流传下来一些独特的习俗活动。例如中秋节送灯是与婚育有关的独特习俗,已被建瓯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送灯

建瓯中秋节送灯是与婚育有关的独特习俗。中秋节的夜晚,父母要给在婆家度过第一个中秋节的女儿送灯。

送灯时,先在自家将灯点亮,由两人抬着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二到四人,共拎四个红色茶盒子①。其中一个茶盒子装带叶的大柚子。一个装直径20-30公分的大月饼,月饼上贴红色“月金娘”②图案。一个装三封月饼,每封重二斤共八块,每封都贴上红色“月金娘”图案。一个则装花生、瓜子、榛子、龙眼、核桃等“五子果”。过去没有电灯,所送的灯大放光明,招搖过市。是时,天上月圆,街市灯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到了女儿家门口,婆家人燃放鞭炮接入,收下各色礼品,将灯高挂在新媳妇房中,并备好各色瓜果招待送灯人。厨房则忙着煮点心。过去,招待老婆舅点心的高规格是:线面一芤③,蛋龟④一对,膏油一扒⑤,酱油酒自己下⑥。送灯人一般为新媳妇的兄弟或堂兄弟。四个茶盒子不能空着回,要回赠月饼瓜果等。

因建瓯方言“灯”与“丁”同音,建瓯中秋节送灯,表达了人们在团圆的日子里“送子添丁”、“五子登科”的美好祝福和愿望。此习俗至今尚存。

建瓯人讲求实际,送的灯与其他地方的花灯不一样,所送的灯,具有长久的实用价值。过去送的灯叫“日光灯”,使用洋油(煤油)做燃料。与现在的日光灯(莹光灯)不是一回事,可以说是煤油灯的豪华造型。是以一个可装3-5斤煤油的球形铜壶为主,上安有可将灯焰旋大旋小的灯头,罩上葫状长形玻璃灯罩。圆铜壶用圆铜圈套住,圈的两边对称向外向上延伸铜制云纹状图案,固定半圆形大白灯罩。玻璃灯罩从半圆形大白灯罩中央仅伸出约四分之一,周边饰以花彩缨穗。灯底上吊一竹骨纸扎的麒麟送子。

将此灯挂在房中,旋大灯焰,可将房间照得如同白日一般,故称"日光灯"。此灯古朴大气又富丽堂皇。过去,此灯唯有建瓯市后街打铜店老师傅会制作。文革前倘有看见过旧灯,但仍不失古朴大气。以后有人送汽灯,文革中破四旧,有人只好送马灯。现在送的灯更加豪华,一盏灯少则几百元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一按开关,大放光彩。不过在送灯的路上只能用电池或电瓶将灯泡点亮。送灯习俗源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

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2)

建瓯市吉阳镇步月桥

吉阳镇步月桥中秋节送灯笼、摘灯笼则又另具特色。每逢中秋佳节,巧溪和玉溪村民,怀着喜悦心情,如约而至,到步月桥送、摘灯笼。灯笼分红白两色,红花灯笼象征吉祥生财,白花灯笼象征平安添丁。摘取灯笼的人不论是摘取红花灯笼还是摘取白花灯笼,都必须在来年的中秋之夜,以一还十地把灯笼送挂到步月桥上,让别人来摘取,让这一传统文化民俗延绵不断,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每年中秋之夜,灯笼与月光互相交织,流光溢彩。桥上河边一派欢歌,寄托着大家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中秋节祭月

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3)

中秋节祭月

中秋节祭月是建瓯欢度佳节与别处不同的又一种习俗。

中秋节的晚上,全家人团聚吃完团圆饭后,将请来的“月金娘”(用芦苇梗做高约二尺,宽约一尺的长方形框,糊上印有月亮、嫦娥等图纸。过去,店铺有售,叫请“月金娘”)。立在大厅“敬桌”(即供桌)中央。

“月金娘”前摆上香案,供奉两重敬品:第一重是用红色茶盒子装满大米,大米当中插立一块2至4斤重的斋月饼,斋月饼前插一面圆镜(比斋月饼小)。据传说,运气好和时辰好时,可以从镜子中看到“月金娘” 来享用祭品。斋月饼两边又分别插一把尺子和一把剪子。第二重是在红色的茶合子前面摆上带有叶子的大柚子、瓜果点心等。两重敬品摆好后,点上香烛拜祭。拜祭结束就邀伙上街游玩、踏月、观看送花灯或观看烧塔等活动。

回来后将“月金娘”焚化,叫送“月金娘”,再吃瓜果点心。大柚子要等到月亮当头时才剥来吃,柚皮要分别放到猪栏和鸡窝上。据说,这样做,家禽家畜不生病,而且长得快。

中秋节烧塔

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4)

中秋节烧塔

建瓯除了中秋节送灯丶祭月外,还有烧塔习俗。中秋节烧塔是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塔越烧越旺越好,寓意祈求幸福、财运、健康,一切都红红火火兴兴旺旺。据传,烧塔习俗始于元朝末年。

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中秋节当天捡来许多碎瓦片搭塔,用“薄子砖”做塔门,塔高约一米五左右。燃料有木.竹.芝麻梗.刨花.谷壳等,火旺时撒松香粉引焰助威。

据传说,当塔烧得通红时,用米汤从上往下泼浇整座塔,可将整座塔粘连在一起,冷却后可将整座塔搬移而不会散架。因为比较危险,大人们怕我们烫伤不让我们试试。所以这个传说是真是假至今不得而知。

大人们烧的是大砖塔。在建瓯市豪栋街的下豪栋水井坡上有一座古老的大砖塔,三米多高。传说这座塔有塔神,而且很灵应。所以,过去小松街(路程约20公里)有很多人会来参加烧塔。在没通公路时,不少小松人是用肩挑来“松柴块”,通公路后是用木轮手板车拉“松柴块”来参加烧塔。

烧塔前,摆上香案和各色祭品,由豪栋街头面人物主持仪式,点上香烛祈福,拜祭一番后才开始烧塔。据说,在塔神的护佑下,凡参加烧塔活动的人回去后,做什么事都很顺利,很红火,很兴旺。(此塔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推倒)

中秋节行月

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5)

两人手牵着手,静静地仰望星空

“行”( 音giang)是建瓯话,即歩行。行月,即步行望月、赏月、聊天,官话叫踏月。或一家人,或和邻居亲朋等三五成群行月。

最高兴的是小孩子和青年男女。小孩子们手提各种灯笼,唱着儿歌,兴高彩烈地跟在大人左右。青年男女们也是分别三五成群地上街嘻笑打闹,他们不是在赏月,而是籍行月在看人。“一片晶光映碧流,云溪桥上仕女游。天上水中两月明,说出心事低头羞"。

过去,没有情人节,也没有丘比特地传说,这些洋玩意儿是近年才传入而兴起来的。因此,青年男女们只相信月下老人,希冀月老牵红线,搭鹊桥,在中秋之夜,结束单身,能成双成对。籍中秋节行月,他们有的走长街,过溪桥,边赏月,边散步。月夜相会,谈情说爱,笑声盈耳,眉语传情;他们有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远离人群,静静的手牵着手,静静的仰望天空。彼此许下的承诺,瞬间点亮的火花,都表达他们对爱情坚贞不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希冀却是永恒而极具光泽的。

中秋节行月,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中秋节唱月

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6)

中秋节唱月

中秋节唱月、咏月是中国欢度中秋佳节的一大主题。

中秋节的晚上,迎着初升的月亮,老人们会端把马扎坐在门前的月光之下,教儿孙们唱有关月亮的儿歌: “月尼奶⑦,月光光。问你哪里住?天当央⑧……”儿孙们则围着老人,学一句唱一句。“火莹虫,火丽绿。点灯笼,接新妇……” “月尼奶,月光光。唱个曲,心麦⑨慌……”、“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老人们教得开心,儿孙们学得高兴,真真地享尽了天伦之乐。

过去,文人唱月丶咏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这些千古绝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全家人团圆的期盼。和老人们教儿孙唱有关月亮的儿歌一样,享受温馨的团圆,这才是中秋节的精髓。

以前,老人们教唱、孩童们学唱圆月歌谣,仅靠口口相传。如今唱月的歌可就多了:“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飞翔……”、“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在白莲花般云朵里穿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过去,老人们教唱、孩童们学唱圆月歌谣,文人们唱月丶咏月,现在年青男女高唱月亮之歌,寄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愿和憧憬,表达出祖祖辈辈对美好年景的祝福和期望。

中秋节做灯

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7)

中秋节做柚子灯

中秋节大人们忙着过节和送灯等各种的准备工作,孩子们则忙着用柚子, 西瓜、 白籽瓜做灯笼。在外皮或雕上月亮、 玉兔、嫦娥图案,或刻上“欢度中秋” 字样 ,或雕上各种花饰。中秋节的晚上,七八个小朋友提着这些灯笼,唱着儿歌“月尼奶,月光光。问你哪里住?天当央……”排着队上街,迎来了许多小朋友羨慕的眼光和大人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所有会唱的儿歌唱了一遍又一遍。那是几多的自豪, 几多的开心!

当年,做灯笼的大柚子有三个品种: 白露柚,白露成熟,和白籽瓜差不多大; 交冬柚,立冬成熟,与西瓜差不多大; 斗柚,还远没成熟,但个头大、皮厚,做灯笼很好看。做灯笼时,先将靠柚蒂的上面切掉一片,在柚皮上进行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再慢慢的小心的掏空掏薄里面,将切面分三等分,分别钻个洞,穿上红绳子,将三根红绳子绑在一根约三尺长的竹子一头。这样,一盏柚子灯就做好了。在里面插根红蜡烛点上,柚子皮上雕刻的各种图案就照得非常好看。点上蜡烛不久,柚子的清香就会散发出来,味道好闻极了。做西瓜灯和白籽瓜灯比做柚子灯容易多了。主要是掏里面容易,雕刻也容易。但有一个缺点,瓜灯怕碰怕摔,容易破。瓜灯点上蜡烛后,雕刻的图案更好看,散发出瓜的清香,让人谗得垂涎欲滴。

中秋节人们都有什么传统习俗(中秋佳节都有哪些习俗让你重回青少年时代)(8)

中秋节各种灯笼漂亮极了

现在,中秋节的夜晚,各种灯笼,五花八门,流光溢彩,争奇斗艳,漂亮极了。看着热闹,但找不到 儿时玩自己做的柚子灯西瓜灯那种感觉,那种愉悦。

注 ①:茶盒子:建瓯方言,即装瓜子、点心的盒子。

②:月金娘:建瓯方言,即嫦娥,是对嫦娥的尊称。

③:芤:建瓯方言,即一束,唸抠音。

④:蛋龟:建瓯方言,即荷包蛋。将蛋煎得象龟一样。

⑤:膏油一扒:建瓯方言,膏油,即猪油;一扒,即一小团或一小块,有比在正常情况下 大一些多一些的含意。

⑥:下:建瓯方言,即添加的意思。唸哈音。

⑦:月尼奶:建瓯方言,即月亮,是对月亮的尊称。

⑧:天当央:建瓯方言,即天的当中。

⑨:麦:建瓯方言,即不是得意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