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为什么要被斩(3个护身符在身的李善长)

后人在分析明朝开国功勋李善长不得善终的原因时,曾得出几种原因,但笔者认为李善长最后被杀,主要原因是与朱元璋走得太近了——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少年读书有智谋。元末迎谒朱元璋,拜右相国。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十年复命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二十三年,胡惟庸案事发被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李善长投奔朱元璋之后,因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故一直得到朱元璋重用。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李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朱元璋当了皇上后,作为“大总管”的李善长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可以说,他为明朝的建立、朱元璋的登基立下汗马功劳。

李善长为什么要被斩(3个护身符在身的李善长)(1)

此时此刻,李善长的身份极其尊贵:既是朱元璋登基典礼的“总导演”,还是朱元璋的亲家翁。特别是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军功,但“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乃授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除了这些,朱元璋更赐给李善长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即李善长本人凭此铁券,可以赦免两次死罪,其子可以赦免一次。当时封公的六个人中,李善长名列第一,朱元璋颁发的“嘉奖令”上,李善长被比作汉代的萧何,其风光在洪武功臣中独一无二。

然而,就是这样拥有三重保护(位极人臣、皇亲国戚、免死金牌)的李善长,在不久后发生的胡惟庸案里,因一句话被定为某反罪。原来,胡惟庸在朝时,曾想拉李善长下水,先是托人说服,李善长不从;再自己亲自说服,李善长依旧不允;胡又拉李善长的弟弟劝说李善长,李善长无奈说了一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因为这句话朱元璋由此定下他的谋反罪。而皇帝亲赐的那个可以免二死的铁券,也成了一张废纸、一块废铁…… 由此看来,只要威胁到皇帝地位的稳固,挑战到帝王绝对权威,拥有再大的功劳都无济于事。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多年,深谙朱皇帝的脾气,深知朱老大的一切,彼此的距离(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近是近了,却无所防范、无所顾忌。作为臣子的李善长有意无意之间说了句“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因此犯下不注意小节、不顾及小事的毛病,高居帝位的朱元璋焉能没有察觉或心存反感?这等小事很可能成为反目成仇的导火索。

人们大多都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往往伤害自己最深的最痛的,不是明处的敌人,而是身边极亲极近的亲人或好友。笔者以为,朱元璋未必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后来他一旦获知李善长谋反(是真是假估且不说),肯定深恶痛绝,顿起杀心,所以会毫不客气地“大义灭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