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

早过了看网文尤其是言情的年纪。直到网易给我推了一首《明月天涯》,习惯性地翻看评论,发现很多人是看了哔哩哔哩的一个视频来的,视频bgm正是这首音乐。强烈的好【jiu】奇【hen】心【xian】驱使我去看了视频,意料之中地看不懂故事情节,但从简介和评论里了解到,人物剧情来自一本叫作《魔道祖师》(以下简称《魔道》)的小说。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

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我是拒绝的,然而当我沉浸在对中二修仙故事的嘲讽中时,哔哩哔哩不甘寂寞地给我推了《同道殊途》。看完这个视频,心态彻底崩了。我意识到,仅凭一本小说的名字就脑补一个故事然后去判定它的好坏,是非常可笑的行为。

《魔道》的衍生绘画、音乐、剧情向视频、广播剧、文章数量之多,其中优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2)

相信许多书粉一开始也是由某个视频或者音乐入坑,这无疑是《魔道》的幸运。因为它拥有众多才华横溢的读者,读者们为之奉献的心血也成为优秀之作,并为之起到巨大的宣传作用。换个角度思考,《魔道》又何尝不是众多读者的幸运?是它,给予创作者灵感,是它,汇聚优秀的CV、唱见,以及乐器区的音乐up主,使他们共同完成一个令人惊艳的作品。以《同道殊途》为例,参演人员根本不是哔哩哔哩半壁江山,这就是江山啊。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3)

即使不了解二次元,边江、赵路这些耳熟能详的配音老师,也总是听过的。

以上便是我的入坑过程。阅读完《魔道》,是在它正式完结不久的时候,之后其势头有增无减,衍生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有关《魔道》的评论、弹幕一度血洗哔哩哔哩、网易云。

除了自家粉丝不亦乐乎,官方给的糖也是甜出天际。

改编动画,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4)

改编电视剧,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5)

进军广告界。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6)

为什么《魔道》可以火到这种程度?在这个网文套路基本已定,读者审美疲劳,很难再翻出新花样的时代,《魔道》为什么还可以描绘出一幕幕出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塑造出善恶难分的非脸谱化角色?

它的主线是魏无羡和蓝忘机两人的同性爱情,即使在越来越多的人为LGBT发声的今天,它仍然是小众的,然而却打破了耽美小说只在腐女圈传播的定律,受众范围广泛。其衍生曲《东风志》的演唱者Aki阿杰这样说: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7)

电视剧《陈情令》为了一些不能说的原因,把感情线换成兄弟情,书粉愤怒、拒绝。然而没多久,就上演了大型真香现场。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8)

除了颜值,更重要的原因是《魔道》本身丰富的剧情和鲜明的人物塑造作为强大支撑,即使更改主角感情线,它优秀的本质不会改变。

关于《魔道》的故事情节、叙事文笔、人物塑造,我想有许多大神已经分析过了,因此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这里,而是尝试另辟蹊径,为大家揭示那些看似普通的情节背后潜藏着的心理学知识,或许这正是《魔道》在一众网文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9)


01 情感篇

《魔道》的感情线是简单的,全书讲述了蓝湛(蓝忘机)与重生的魏无羡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逐渐回忆起前世相识、相知以及错过的时光,最终两人携手的故事。

我们来欣赏一下魏无羡的告白三连:

“我记性是真的很差。从前的事,有很多我都想不起来了。包括不夜天那次,那几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一点儿也不记得了。”

“但是!但是从现在开始,你对我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我都会记得,一件也不会忘!”

“你特别好,我喜欢你。”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0)

不要急着感动!划重点:记性是真的很差。虽说魏无羡天资过人,整日翻墙摸鱼,无论是文字功课还是修行照样把勤勤恳恳的同龄人甩在后面。但只要是蓝湛的事,他的记性似乎就变得特别不好,他记不得蓝湛给他弹过的曲子,记不得蓝湛背过他,也记不得不夜天的守候。然而奇怪的是,说是忘记,在山中为救金凌召唤鬼将军吹奏的却正是那首曲子。

心理学中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将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人在意识的控制下,主动地收集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内隐记忆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已有的经验对当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作用的记忆。举个例子,如果魏无羡故意秀恩爱吹奏了那首曲子,就是前者,如书中描写则是后者。至于此处情节能不能作为魏无羡其实一直心里有蓝湛但不自知的证据,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1)

读者皆知魏无羡从小怕狗,并且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也难怪,在被江眠枫带回莲花坞之前,年幼的魏无羡流落街头,为了果腹不得不常常和恶犬抢食。可为什么魏无羡在成长之后,甚至修行了得的情况下依然惧怕狗呢?甚至只是听到狗叫,也足够让他魂飞魄散。

写到这里,我仿佛已经看到弗洛伊德露出了邪魅狷狂的微笑。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2)

“童年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噢,嘿嘿嘿……”

“精神分析治疗,约吗?”

此外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魏无羡害怕的并不一定是狗本身。巴甫洛夫在实验中将铃声与肉联系起来,反复多次,狗仅仅是听见铃声,也会分泌本应该只对肉分泌的唾液。对于魏无羡来说,狗就是“铃声”,流落在外的生活则是“肉”。尽管后来的他不再风餐露宿,但狗却是他与这种凄惨生活的联结物,对于那种幼小、可怜、又无助的生活的厌恶与恐惧便对狗反应出来。

既然说到经典条件反射,那当然要继续说说操作性条件反射。什么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呢?这里以一个经典实验来说明:小白鼠在箱子里由于饥饿胡乱走动、触碰,偶然发现碰到杠杆会出现食物,食物成为触碰杠杆这一行为的强化物,多次以后,白鼠便学会了按压杠杆,此后按压杠杆便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说了这么多,和《魔道》有啥关系,你就是在凑字数吧!)

那么问题来了,蓝二哥哥是怎么学会天天的,强化是什么呢?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3)

《魔道》的感情线同时又是复杂的,魏无羡一出场,江澄就有天大的冤仇般要杀掉他,然而通过不断穿插的回忆,我们了解到,两人本是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的兄弟,经历莲花坞灭门之祸,双双都拼尽全力要护对方周全,谁知阴差阳错,魏无羡变成众人讨伐的“魔道祖师”,阿姐江厌离也因此惨死。江澄恨透了魏无羡,一直以来疯狂寻找魏无羡说要报复,甚至第一次见到献舍归来的魏无羡,还不确定其身份之时,便用紫电狠狠地抽了他一鞭子。可后来我们看到,实际上江澄心里有多不舍这份至亲的感情。都说蓝湛“问灵十三年,等一不归人”,江澄又何尝不是等了十三年。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4)

其实江澄矛盾的行为用“反向形成”解释则不难理解。反向形成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即在潜意识中,把某些不被允许的内心冲动、欲望转化为某种相反的行为,以此减轻和消除自我焦虑。金子轩和江厌离的死无论有意无意,确实和魏无羡脱不了干系。死去的是他最温柔的阿姐啊!他怎么能不恨?明明自己才是江家的孩子,却一直活在魏无羡的出色之下!他怎么会不恨?可从小一起在莲花坞的嬉笑打闹,闹矛盾之后两人一起被江厌离带回家的温暖,危难关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拼命护对方周全的情谊,让他根本无法去恨,这恐怕才是他最恨的。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5)

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在文中还有很多,例如苏涉一直疯狂模仿蓝湛以此提升自尊就是典型的“自居作用”,也叫认同。温宁成为鬼将军之后异常暴虐,则是因为生前永远是柔弱可欺的模样,一直处于“压抑”状态。

02 人物塑造篇

金光瑶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6)

我一直喜欢称他为“金光•卡耐基•瑶”。我们来看看卡耐基在《如何获得朋友的喜欢》这本书中提出的6条让别人喜欢的方法:①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②微笑;③要记住名字是一个人所有语言中最美、最重要的声音;④做一个好的聆听者,鼓励别人谈论他们自己;⑤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⑥真诚地使别人觉得他是重要的。是不是每一条都被金光瑶利用得淋漓尽致?

还记得吗?苏涉死心塌地地追随金光瑶,就是从金光瑶记住苏涉名字开始。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7)

“你的名字!”“苏涉 悯善!”

金光瑶出身卑微,当各大世家的孩子从小被高手指导修行时,他只能照着假书胡乱自学。身高170的他在一众挺拔的高富帅中更是折翼天使本人,不过他相对平凡的外貌却在某种程度更讨人喜欢。心理学上有犯错误效应一说,一个看起来很有才华的人,如果表现出一点小小的过错,或暴露一些个人的弱点,反而会使一般人喜欢接近他。也难怪作者描写他时说那是“一张很占便宜的脸”了。

薛洋

若说金光瑶矛盾,杀父却放过了知情的思思,杀兄杀妻杀子却爱护金凌,杀友又在蓝曦臣落魄时倾力相助,甚至这些“善意”都成了最后他落得永世不得超生下场的导火索,那么他的恶友薛洋则几乎是彻头彻尾的反社会人格障碍,具有高度攻击性,没有羞愧感。(关于薛洋,在上一篇《病娇是个什么操作》中已经写得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女性角色

一些同性小说,为了突出主角的真爱,便塑造极其恶毒的异性来制造冲突,形成对比。《魔道》没有这样做,而是塑造了温情、江厌离、绵绵、虞夫人等性格不同,但善良坚强的女性。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8)

根据社会同一性理论,群体划分本身就能引起敌意性的群际行为。以性别作出的善恶划分又何尝不是如此?很感谢在《魔道》中没有看到这样无理的敌意。同时,作者通过描绘各大世家的家族所在、家训、家纹,很好地划分出一个个独具风格的群体,令人记忆深刻。

03 专业篇

醒醒!同性恋不是你想的那样!

《魔道》相关视频下出现过这样的评论:给直男安利《魔道》,直男看得津津有味,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直男表示“我特么快看完了才发现是bl!!!”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也是部分所谓的bl小说通病:即认为同性恋中总会有一方呈现出异性的特征,比如一对男同性恋人,其中一位男性必然会手无缚鸡之力,如女性一般娇弱,性格也被赋予刻板印象中女性的特征,例如细心、敏感等。而在《魔道》中,蓝湛:长得高、实力强、臂力好;魏无羡:长得高(虽然重生之后emmmmm)、实力强、撩绵绵。这种配置,怎么看都没有很gay里gay气啊!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19)

那么这里来区分一下几个概念:性别焦虑(性别认同障碍)、跨性别者、同性恋。

性别焦虑: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并为此产生不舒服或焦虑的感觉。

跨性别: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

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

刚才提到的情况无疑是把跨性别者等同于同性恋,甚至在有些人的想象中,同性恋们都有着严重的性别焦虑。要知道同性恋不再名列于精神疾病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同性恋们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对当事人和与其亲近的人都不会构成健康、精神上的伤害,所以同性恋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或不正常,并且无需要接受治疗。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20)

你以为“共情”是作者瞎掰的?

魏无羡追查真相之时,当事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将情况直接告知,于是他对阿菁、聂明玦使用了名为“共情”的技能。通过这个技能,魏无羡分别以阿菁、聂明玦的视角看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甚至经历了二人当时真真切切苦与乐、忧与惧。“共情”可不是作者随便造的词,而是心理咨询中的专业术语,指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体验感受,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也和书中所描写的一致。如果一个咨询师没有很好的共情能力,他是无法去帮助来访者的。

无处不在的流言。

在魏无羡和蓝湛初到清河查案时,路上的郎中如是说:“有一座‘吃人堡’,里面住着吃人的怪物。凡误闯者,都会被他们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找不到尸体。无一例外!可怕吧?“魏无羡道:“好可怕!不过,既然骨头渣子都不剩,也找不到尸体,那请问如何得知他们是被吃了的?”在郎中说自然是有人看到之后,魏无羡继续道:“误闯者都会被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无一例外?那这传闻是谁传出来的,如此厉害,看到了这种画面还能活着出来?”郎中只能答“传闻就是这么传的,我怎么知道。”

这是不是像极了网络流言的传播者遇到质疑者时尴尬无措只好大骂对方“杠精”的样子。

金光瑶死后,人们看到那尊观音像时,根本不知背后如何曲折,便骂他“妄自尊大”。一名家主用教训的语气对金凌说:“你叔叔这样的人,不值得人为他哭。”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21)

魏无羡明明什么坏事也没做,便被传为杀人不眨眼的邪魔外道,还莫名其妙封了个“夷陵老祖”的称号,连他自己也觉得可笑。

流言是在人群中广为流传,但没有确切根据的消息言论。社会心理学中提到,流言的传播和社会环境有着莫大关系,例如在聂氏衰落无主之时,清河百姓失去安全庇佑,便常常处于担忧恐惧之中,“吃人堡”的传闻迅速散布且越传越可怕则不难理解。

《魔道》里许多情节都显示着流言的巨大影响力,看得人可笑可气,尤其是前世的魏无羡死后,种种不易皆无人知晓,众人只管落井下石甚至添油加醋,令人心酸(甚至对坏事做尽的金光瑶也有此感)。或许我们没有魏无羡那样快准狠击破流言的能力,但至少不要沦为轻易传播流言的乌合之众。对于流言,我们应该都曾不同程度地深受其害,这里分享一句文中的话吧——“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 (据说改编自岳麓书院中的一副对联)

你们对教育的力量一无所知!

对于人的发展,到底是先天遗传因素更重要,还是后天环境教育更重要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个时候发出这样的思考。这同样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发展心理学一直在探索着的问题。

《魔道》中许多情节都彰显着教育环境的影响。比如薛洋、魏无羡智商相仿,但因为从小际遇不同,人格天差地别。尽管蓝启仁等所谓正派和魏无羡的“术”不同,一开始非常不耻他的作为,但说到底他们的“道”是相同的,所以最后也能比较和谐地相处。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22)

蓝启仁: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

反之,蓝启仁和温家、苏涉这类人,绝不可能同为一路。单看温家公子温晁欺辱他人,宠幸王灵娇,遇事又懦弱胆小的嘴脸,足以窥一斑可见全豹,看出温家的奢侈暴虐,家风不正。尽管苏涉一开始装得正派,极尽模仿蓝湛,但从洞中绵绵遇险之时就能看出此人格局不高,反之一向骄傲不讨人喜欢的金子轩和蓝湛等人没有后退,挺身而出。

云梦江氏家训“明知不可而为之”尽显侠义;姑苏蓝氏“雅正”,与“抹额”一道提醒着克制;兰陵金氏家纹为牡丹,喜精致奢华,弟子额前点朱砂寓意“启智明志,朱光耀世”。即使是强调光耀门楣,受人尊敬,前提也是拥有智慧和志气。而温家家纹为太阳,直言要“与日争辉,与日同寿”,妄图以欺压他人获得高高在上的快感,结局则是讨伐温家致其覆灭的战争名为“射日之征”,多么讽刺。


因为作者清奇的思路,又结合着这一系列心理学的知识,最终呈现出来的《魔道》给人的感觉是:惊喜又在意料之中,意外却也合情合理。

青春期孩子看魔道祖师 用心理学的方式打开魔道祖师(23)

写得有些凌乱,总之是想对《魔道》致敬、致谢。能为喜欢《魔道》同时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读者介绍一番,想想还有点小激动。文中所提的心理学知识实在粗浅,见笑,好在我们都仍在学习的路上。

最后还想说一说的有趣之处(姑且当作彩蛋好了):

一开始我强烈吐槽的小说题目,其实也很有意思。所谓魔道,即偏离了库恩所说的科学范式,更像是一场科学革命。如同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提出了和往常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现有的权威科学家们自然不服,所以魏无羡难以被正派认可,并被打上“邪魔外道”的称号。不过事实证明他的方法实在好用,没有人和提高修行过不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一边嘴上骂着魏无羡十恶不赦,身体却很诚实地使用风邪盘、招阴旗等魏无羡的专利仪器。

此外文中常常能看见大学生活的影子,例如科研狂魔魏无羡,搞着发明写着论文;绝命导师蓝启仁,办着学校考察历史,尤其是看到学生们被抽查各大世家的发展历史时,直接笑出声,这怎么这么像我在背各大心理流派发展历程的样子啊!


相关资料来源:

梁宁建心理学导论》

崔丽娟 《社会心理学》

百度百科

文中动图来源于《明月天涯》、《同道殊途》

感谢衍生作品相关制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