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

来源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公众号:那一座城(thecity2015)

//////////

公元755年12月,

安禄山起兵造反,

安史之乱爆发。

不久,长安陷落,

唐玄宗带着皇亲和大臣,

逃离这个稳坐了44年的国都,

一路向南,入蜀避难。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

他或许不会想到,

仅仅一年之后,

他就回到了梦中的长安,

但他的这一次逃难,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大大改变了蜀地的一个小县城。

在四川和重庆交界处,

有一座铁峰山,

人们在山上建了县城,

取名安岳,

意为“安居山岳之上”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4)

早在大唐皇帝来到四川之前,

安岳人为自身信仰,

也为一方平安,

自发开凿石窟,建造石像。

由于这里多山、多悬崖,

人们就在高大的山体上开洞,

建造摩崖石刻。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5)

千佛寨,隋朝时已有栖霞寺,

唐代时在寨下的悬崖上雕刻了千佛而得名。

皇帝的逃难,

大批商贾、工匠、僧侣、画师

都随之入蜀。

石窟艺术,顺着金牛道,

经广元、巴中、绵阳,

再顺着涪江进入了安岳、大足。

和龙门、云冈那些

皇家官府统一开凿的石窟不同,

安岳人在吸纳了这些思想和技法之后,

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间大创作,

在安岳的丘陵、山峦、河岸上,

佛教石窟开始了大爆发。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6)

世事变迁,王朝更替。

晚唐到五代,

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北方大规模的石窟造像早已中止,

安岳的百姓就自发结社,

出钱出力,建造石像。

这些石窟,

龛不大,进深浅,

而且少有大型造像,

佛像线条也粗犷简约。

可以想象,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

这里的人们还在

一次次爬上山崖,开凿石窟,

是何等的不容易。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7)

进入北宋,

一尊绝对值得载入中国石像史册的像出现了:

紫竹观音。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8)

观音最早是男子形象,此时的观音已明显女性化。

上身短袖薄纱,下身穿长裙,

头戴华丽的镂空贴金花冠,

背靠着紫竹和柳枝净瓶。

眉目处露出娴静,神态中显露慈悲,

长裙落地,脚踏莲花。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9)

最特别的是,

和我们常见的直立、端坐的观音不同,

她跷起右脚,姿势潇洒自如,

所以我更喜欢当地人对她的别称——

跷脚观音。

学界普遍的观点是,

宋朝国力虽不如唐朝,

但市民阶层发展活跃,

佛教也开始世俗化,

跷脚观音正是世俗化的表现。

再说这里还是丰饶的巴蜀之地,

都说少不入川,

是不是到了四川,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0)菩萨们都可以回归生活了?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1)

这种“跷脚戏坐”坐姿由半跏趺坐而来,

被称为“自在坐”“游戏坐”。

这位身高3米的跷脚观音,

就这么闲适地悬坐在

安县县城50公里外一个2米高的悬崖上,

跷着腿,眼前往来行人变化,

从牵着耕牛入山,

到带着相机而来,

安然自在,一眼万年。

除了跷脚观音,

从唐到北宋,

民间的创造力在这里迸发,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2)大大小小的精美石窟造像,

在山林间四处开花。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3)

在卧佛院里,

853米的范围之内,

142个龛窟星罗棋布,

鳞次栉比地雕刻着1613躯摩崖造像。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4)

长达23米的释迦牟尼造像,

似巨人一般横卧山壁间,

巍峨壮观,令人肃穆。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5)

茗山寺里,

文殊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6)菩萨手托经书,

手与经书加起来重达千斤,

靠垂在地上2.2米的袈裟支撑。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7)

文殊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8)菩萨的左手和经书可能实在太重了,

曾经损坏,现在的是补塑的。

他的宝冠之上,

隐藏5尊小佛,

简直是造像者传世千年的彩蛋。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19)

跷脚观音所在的毗卢洞里,

还有465尊石刻密布龛间,

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0)

毗卢洞是四川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的道场,

主要是讲述柳本尊修行密宗“十炼”的过程。

圆觉洞里,

飞天身姿曼妙,

遨游九天。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1)

圆觉洞里的飞天石刻,宋代。图/博毅579

从唐末到北宋,

安岳石刻的辉煌持续了近400年。

南宋时,大足石刻兴起,

不少安岳工匠转投大足,

如今在大足留下姓名的29位石匠,

有18人来自安岳。

南宋末年,蒙古入侵四川,

安岳也难逃战火。

尽管明清时也断续的增补和修复,

但大规模、高质量的营造早已停止,

安岳石窟

逐渐被尘封于枯藤、杂草与青苔中……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2)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3)

建国之后,

当世人重新发现这些精美的造像,

仔细盘点之后,才大吃一惊:

石窟寺及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2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4)30处,

石刻造像10万多尊,

石刻经文40多万字。

全县69个乡镇、数百个村里,

都有石窟造像,无一例外。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5)

唐代最大规模的释迦牟尼涅造像,

卧佛下的空地

是居民纳凉、聚会、歌舞的场所,

当地人在卧佛的注视下,

过了数十代的农耕生活。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6)

卧佛全长近23米,照片摄于2009年,

如今前面的稻田已被改成了水泥广场。图/袁蓉荪

在安岳的许多村子里,

你走在路边,一个转头,

就能看到一尊尊有些斑驳的佛像。

千百年来,山体不断剥落,

垫高了沟底的道路,

佛像就慢慢地从半山腰走到了古道旁。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7)

但这是一把双刃剑,

让石像们尽显原生态,又处境堪忧:

在过去的千年之中,

不少石像风化严重,

外层的涂料尽失,

只剩下最本质的石质肌理。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8)

有时大自然的顺手一笔,

风化的柔软线条,

为石像增添了些许神秘。

但更多的是渗水、坍塌,

或者被风化磨平,回归自然。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29)

但相比大自然的柔和与漫长,

人类的影响更是粗暴而直接。

文革时期,安岳也没逃过劫难。

这具“东方维纳斯”断过手,

右手掌被毁,后来才重新接上。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0)

孔雀明王周边的石窟都被炸毁,

所幸孔雀明王的佛龛

当时成了当地人家的厨房,

才得以幸免。

但长年的炊烟熏陶,

让明王吸尽了人间烟火,

也被熏黑了面庞。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1)

大般若洞里,

齐刷刷坐着20尊无头罗汉,

他们的头早已被盗割,了无踪影。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2)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当地人自发捐资“妆彩重塑”,

给13处造像重新上了漆,

从而在去年的网络上“意外走红”。

这一自发的行为并无恶意,

但能看出安岳石刻的生存困境。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3)

在被重新“上妆”之后,

这些石刻造像大部分被列入了

省级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妆彩重塑”没有再发生过。

为防止人为破坏,

安岳县还聘请了60多名管理员24小时看守,

增加了探测器、报警器等防盗设备,

还专门聘用50条狼狗参与防盗。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4)

千佛寨文管处,人与佛就这么近距离自然相处。

安岳县所属的资阳市,

通过了专门的《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

也恢复了安岳石刻申遗小组,

重启申遗工作。

但这些,毕竟无法撼动时间的力量。

上世纪80年代,

卧佛院的石刻经文有40余万字,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5)30多年后的今天,

能看清的只有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6)30余万字了。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7)

卧佛院第59窟唐代刻经,

这里的经文不是刻在石板上藏在洞内,

而是直接刻在洞壁上。图/陈新宇

南宋时,安岳走出的石匠,

参与营造了大足石刻。

如今,在不到100公里之外的重庆大足区,

大足石刻已经是世界遗产,

终日人声鼎沸,世人瞻仰。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8)

大足石刻。图/圆斌

而这些散落四处的安岳石刻,

仍在静静地等待,

继续对抗悠长的时光。

安岳石刻位置在哪里(不能再被忽视的石刻之乡)(39)

参考资料:

1. 从世俗的角度分析巴蜀佛教石窟艺术

2. 安岳石刻保护困境:探访被“毁容式修复”的四川大佛,《三联生活周刊》

3. 安岳石窟:隐秘的佛息之地萧易

4. 安岳石窟:中国最大的摩崖经窟

5. 跷脚观音——安岳毗卢洞19号水月观音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