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敬静谨恒五个字经典书法(以正诚)

⊙ 余德泉/文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本原也。本原即本身具有的东西,也就是规律。道亦法自然,可见自然之层次至高无上。自然者,无为顺势而成,减一分则少,添一分则多,无过无不及,正如庄子所言“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这就是中正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之境界,亦中庸之境界也。明白这一点,书法才有为之长期奋斗的方向。书家们常写“道法自然”四字,一个书法爱好者,即使已经获得很高的声誉,有很大的影响,也未必就达到了自然的境界。而要追求这个境界,心中“正、诚、恒、谦”四字必不可少。

正就是中,中就是正,前文已述。学术经纶,皆由心起。项穆曰:“人正则书正。”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故欲正书艺必先正自心,正自心就是使心不偏执。“其心不正,所动悉邪”,书艺亦无从谈起。数十年来,搞书法的人,对于书法而言,有一部分心并不正。他们搞书法不是为了追求书法艺术本身,仅仅是为了以书法为手段去达到其他目的。在某地一个书法培训班上,有老师公开对学生说:“今天在这里学习书法,就是为了今后多赚钱。不能赚钱,你们来学什么?”这是纯粹把书法作为赚钱的手段。前些年因为中小学生书法到了一定级别升学可以加分,于是家长就让孩子去学书法。有的老师为了给家长一个交代,让孩子尽量早得分,得高分,一年半载,就让孩子反复临摹几个字,考试时就写那几个。目的达到了,字就不写了。这又是把书法作为升学的阶梯。这些现象在当今社会都可以理解。但如果都这样,哪还有书法艺术可言?单纯为了赚钱或者为了达到其他目的而搞书法,不该是追求书法艺术境界之人应有的心态。因为大凡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对书法都没有高度的追求,从而进不了艺术殿堂。

诚敬静谨恒五个字经典书法(以正诚)(1)

正还包括法,法就是法度,就是规矩。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书法的内涵,包括结构、笔法、墨法、章法、力度、工拙、气势、气韵等多个方面。所谓结构,指字的构成方式,比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等。结构是字的基础。在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中,每个偏旁占一定的比例,高手张缩增减,随手所成,一般人功夫不到,不能随意打破,否则就会失衡走偏。草书因势流变,结构比例没有楷行篆隶那么严格,但也不是随心所欲。古人的草书,一个字怎么草才顺势,才省便,才科学,通过一两千年书家们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代代相续,也有基本规律可寻,并非全无规矩。笔法是指用笔方法,不同字体有不同的用笔方法,同一字体不同书家也有不同的用笔方法。甲骨文的用笔方法与金文和小篆就有不同。同样写小篆,李斯和李阳冰和赵之谦也有不同。用笔方法不同,写出的字格调便不相同。一种字体,结构固然不能忽视,笔法在创作中则更为重要。如果用魏碑或者草书的笔法去写甲骨文,肯定不伦不类甚至行不通。墨法指浓墨、淡墨、涨墨、枯墨(亦称枯笔)的运用,用得好可以增加作品的色彩。章法是指一幅作品的通篇安排,不仅包括字的排列、款文的配合,还包括印章的选用、钤印的位置,等等。章法安排是否得体,对一幅作品的整体效果颇有损益。工指点画谨严规范,结体恰当美观;拙指字象古朴高雅,返璞归真,不落俗套。不能一味求工或一味求拙,应既工且拙,才能相得益彰。力度指笔下显出的刚柔程度。一味柔软,一味刚强,皆属偏颇。刚柔相济,乃得其道。气势指书家笔下显出的总体力量和威势。力度是就单个字的笔画而言的,气势则是整篇作品给人的感觉。气势是强是弱,可以从总体上看出书写者的功力。气韵即书卷气亦即文气,指书法作品中透露出的高雅清逸之气息、意蕴、风度和文化涵养。气韵是彰显中正和谐必不可少的因素,层次高者都给人以浓郁的熏陶。气韵不可能刻意增添,而是字里行间的自然流露,只有在传统文化修养高的书家笔下才有显现的可能。有人曾说写字就是写字,与传统文化修养没有关系,这是浅薄之人的无知妄言。结构、笔法、墨法、章法、工拙、力度、气势、气韵等几个方面,只要一方面修养不到,配合不好,就不可能做到中正和谐,就不可能达到中庸境界。

诚就是不忘初心,刻意追求。先贤们认为,要想达到中庸即中正和谐的境界,诚是最基本的修为。孔子说,诚是上天的法则。追求诚的人,是要把诚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天生诚的人,就是圣人,不必勉强就合中庸,不用思考就能领会中庸,不费力气就可以达到中庸。追求诚实的人,是一旦认定正确的目标就不放弃的人。他会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清楚地辨析,认真地实行。没有学过的,学了还没到位,决不搁置;没有问过的,问了还不知道,绝不搁置;没有想到的,想了还没想通,决不搁置;没有辨析的,辨了还不明白,绝不搁置;没有践行的,践行了还不切实,绝不搁置。人家做一次自己决心做一百次,人家做十次自己决心做一千次。真能如此诚心,愚昧的人也会变得聪明,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刚强。对待书法艺术也是如此。只要目标选对了,就一心一意地追求,即使不是圣人,即使不能完全达到“自然”境界,也会不断取得成果。如为实现所图,弄许多虚衔戴在头上,又使出种种怪招传播名声,这就无诚可言。有人为了包装自己,竟然在名字前冠上“当代书圣”四字,自己是何许人都忘记了。“书圣”是谁都可以自称的吗?这种人就无诚可言。过去常说“无私者无畏”,后来又说“无知者无畏”,而今还应加一个“无耻者无畏”。连羞耻都不知道的人,除了被嘲笑以外,还能收获什么?

诚敬静谨恒五个字经典书法(以正诚)(2)

恒,就是长期坚持,不半途而废。诚是信念,恒是实现信念的手段。没有诚便不可能有恒。真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心正了,心诚了,还必须持之以恒,为理想的目标不断奋斗,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无刻意追求便不能进入领域,便不能发现前人之长短,便不能一步步取得成功。不能持之以恒同样达不到目标。自然状态肯定是非刻意的,但没有长期刻意的努力便不能达到自然。刻意绝不是故作姿态。一味故作姿态,把书法当杂耍,最终只能骗骗自己。孔子告诫我们:“欲速则不达。”欲速,指急于求成。希望尽快取得成果并没有错,但急于求成则要避免。数十年来,搞书法的人中,心正心诚且能持恒者固然不少,心浮意躁亦很普遍。那些本来就心不正也不诚,其走到书法中来只是别有所图的人,不是书道中人,持恒奋斗,他们做不到也没有打算做到。由于多年打压传统文化,社会上许多人不识真货,他们一时还可捞点虚名,搞点钱财,不过最终也就“江湖”一个,如此而已。

谦,就是谦虚。王阳明曾题如下一段话勉励其子:“今人通病,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为学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傲之反为谦,谦字便是对症之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屈下人”,即屈居于地位或学问比不上自己的人。“撙节”,指有所节制而不敢放肆与过分。《尚书•大禹谟》谓“满遭损,谦受益”,《三字经》亦有载。《尚书》又言“时乃天道”。时,是也,即此也。天道者,自然规律也。这些都是至理。大凡有傲气之人,都目光短浅,没有真本事,其傲不过借以掩其虚陋而已。只有虚心学习,才能开阔眼界,才能进步提高,才能克服自己的不足,才能进入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满而要谦虚,真正求知的人,知识越多也越谦虚。

书法艺术要达到中庸境界确实非常不容易。一切有志于书法艺术的人,千万别把“正、诚、恒、谦”四个字忘记了。

(原载于《大学书法》 2021年第2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