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1)

前段时间阴差阳错的原因 让我忽然对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以及石墨化产生了兴趣,因为平时在玩二级市场所以对动力电池的细分 如刀片电池概念或麒麟电池概念稍有关注 ,电池正极材料关注也不多 只知道 三元锂 、磷酸铁锂、高镍、以及最近热门的储能趋势 钒电池。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2)

言归正传 经过这些天对电池负极材料的深入了解 谈一谈对 负极人工石墨和石墨化的行业现状及前景的看法。电池主要有四部分组成:正极 负极 电解液 隔膜。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3)

电池的能量密度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就负极材料而言目前应用广泛的主要是 天然石墨和人工石墨,人工石墨在长循环、高低温、高倍率上有优势,用量相较于天然石墨也比较大,但是石墨电极的比容量372mAh/g 趋于极值,而硅基负极的比容量可达4200nAh/g。

在当下国家能源战略转型以及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不管是储能还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对续航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续航是人们最担忧的,新能源汽车能不能最终取代传统汽油车,抛开人工智能化不说续航是关键,所以最大化提高电池的负极材料密度是大势所趋。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4)

硅基将是负极主流。硅基的缺点充电膨胀300%,相信迟早会完美解决。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5)

目前硅基负极主要以 硅碳为主 纳米硅和石墨烯应用大大减小硅的膨胀率,虽然目前硅基负极不能完全取代石墨电极 但随着研发的投入,科技的发展往往比我们预想的来的快,而且我国做负极材料的几个龙头企业 贝特瑞 杉杉股份 都已经量产硅基负极 而且产能逐步放大,贝特瑞在深圳新建4万吨硅基负极,其中1.5万吨明年底投产。杉杉股份今年也加快硅氧负极的量产。

人造石墨电极由于去年高能耗限电和下游市场的需求扩大以及石油焦 煤炭价格的上涨 石墨化有原来1.2-1.4万一吨的价格猛涨到2.6万一吨翻了一倍。于是生产负极的企业贝特瑞,杉杉,璞泰来等也不断扩产。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6)

贝特瑞已在云南大理,四川宜宾,山西长治开工建设石墨化以及一体化,并在四川屏山归化5万吨高端人造石墨,石墨化产能逐步上升目标到50%自给,杉杉在也在内蒙,四川 石墨化一体化开工生产,还有我国西北,西南和山西的一些高耗能企业的转产新建石墨化,今年下半年石墨化的价格下跌是必然的,上海有色金属网显示本月已经开始下跌,今年年底投产的石墨化企业也不在少数,明年石墨化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7)

说说储能电池的趋势,国家的能源战略决定将来我国必将是 以风光水核发电取代热电,将以风光为主水核为辅。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8)

核电钍基熔岩堆已经在甘肃武威试运行新一代核能安全无辐射。风光发电的不稳定性决定了 特高压输电和储能是必不可少,所以储能电池市场巨大。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9)

储能电池国家文件规定不让用三元锂电,目前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 但锂矿不可再生价格居高不下 受制于人,储能电池将会以钠离子电池或钒电池取代磷酸铁锂,钒电池前几天在二级市场有所异动。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10)

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硬碳,钒电池的负极材料是石墨毡,石墨毡工艺和人工石墨关系不大,再加上动力电池的最终趋势是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

综上所述人工石墨负极已到瓶颈,被硅碳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软硬碳负极 纳米硅 石墨烯 金属硅 石墨毡都蠢蠢欲动!再加上下游电池负极企业的扩产和一体化自给率提高,以及今年石墨化项目在建的投产 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上半年的价格暴涨可以说告一段落,而石墨化投资大 产品不像 铁合金 金属硅 碳化硅那样属于基础材料应用广泛可持续性长。好比米饭天天要吃只是大米的价格忽高忽低而已,如果电池负极材料的更新迭代加上产能过剩可能整条生产线都成废铁。

石墨化负极材料产业链(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的浅谈)(11)

那么石墨化还有没有投资的价值?现阶段的投资石墨化就像 股票做短线,前期已经有几个涨停板了你还敢不敢追高的问题,如果你看好明天后天还能一字板那就快进快出。从项目的立项到投产争分夺秒,越早投产越好还能赶上个末班车,一年后价格利润是多少不可预知,两年后负极材料谁是主流呢!还有就是降低资产 能借就借能租就租,设备生产线要上新式的箱式炉而不是艾奇逊坩埚炉。还有务必找一家下游企业 让他们参股 来保障产品稳定的销路哪怕市场供大于求也不怕,企业最好建在电价低的省份有成本的优势 最后拼的就是成本和产能,产能小产业链短的代工企业确实很被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