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有一座冈仁波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

张亮在《爸爸去哪儿》节目里,总是随身带着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书中讲述了一个60多岁的老人哈罗德,用87天,走了627英里(1009公里),徒步去看望身患癌症的老友,一路上,完成自我寻找与灵魂救赎的故事。

难忘书中老人说“当你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

每个人心里有一座冈仁波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1)

不同于这本关于一个人身心灵朝圣之旅的书,电影《冈仁波齐》则讲述的是11个人的朝圣之旅。

普拉村的鳏夫杨培老人一辈子只围着牛屁股转,没有离开过小村半步。他哥哥去世后,侄子尼玛扎堆决定完成叔叔的心愿,带他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于是,和他们叔侄一起,小村里的孕妇、屠夫、残疾青年、12岁的少女等11人组成了一支独特的朝圣队伍,怀揣着各自的希望,开始了历时一年的朝圣之旅......

从芒康到拉萨,在318国道上,一行人一步一叩首,磕长头匍匐前行,要手脚并用丈量完2000多公里。

全片无美女帅哥,无明星大腕,很多人都是本色演出的普通藏族人。观影过程中,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东西触动着我的内心。让人感觉到被震慑,无法平静,心潮起伏。

这11个男男女女,那么平凡普通。

但是面对他们,你内心充溢的却是满满的尊重和肃然起敬。

为什么?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影者,比我牛逼百倍千倍的人都被这11个衣衫褴褛的男男女女震撼住了呢?

我反复地问自己。

因为他们让我们觉得难以企及。

每个人心里有一座冈仁波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2)

一路上,问题来了就解决。

有女人生孩子,就暂停朝圣之旅,送到医院。

生完孩子后的女人,坐在车上休息几日后,继续一步一叩首。

遇到水路,没有越过去。一行人匍匐在水里,继续一步一叩首。

载着帐篷等重要物资的车被撞坏了,他们就把无法修好的车头弃下,用人力推着继续前行。

男人们先推着车走,女人们在后面一步一叩首,匍匐前行;行若干距离之后,男人们将“车”停下,走回去,再一步一叩首匍匐着到车边。

整个朝圣之旅,是实打实一步一步磕长头过来的,没有少过半步。那份虔诚令人震惊。

钱花光了,就打工给人洗车去挣。

快到神山冈仁波齐时候,杨培老人去世了。

众人平静地将老人天葬。

继续一步一叩首。

每个人心里有一座冈仁波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3)

他们毫无杂念,那么纯粹干净。就是为了去冈仁波齐朝圣,去转山。

在我们看来是天大的事情,是让人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的变故。

到了他们那里,处理得简单、从容、宁静。

他们永远神色笃实,不卑不亢,不喜不悲,不惊不乍,无忧无惧。

这份笃定不是金钱和优越的物质所能带来的,而是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某种信仰。

信仰就是信仰本身。

这信仰未必有多牛逼,但有和没有就是不一样。

他们笃信只要向前走,就有希望,有期盼,信仰如光,照着这11个人。

去世前,每到晚上在帐篷里休息的时候,

杨培老人对众人说朝圣磕头重要的是心。然后一句:我们开始念经吧。

老人去世后,一众白天继续长磕头行进,晚上在帐篷里,有人说了句:我们开始念经吧。

每个人心里有一座冈仁波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4)

影片戛然而止。

响起朴树那低沉喑哑的声音:

你在躲避什么

你在挽留什么

你想取悦谁呢

你曾经下跪

这冷漠的世界

何曾将你善待

……

影片并没有呈现出他们抵达最终极目的地的情形。

常人最在乎的所谓的结果并没有出现。

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终将抵达。

导演张扬一直试图克制地表达着:生活没有高低,每种有信仰的活着方式都值得记录。

每个人心里有一座冈仁波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5)

每一个在路上的行者,都不仅仅是身体的移动。走着走着,总会有东西撞击涤荡心灵。其实,信仰也没有高低贵贱,我们每一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走在自己的朝圣之路上。

至于你心中的那个“圣”是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李宗盛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认定的“冈仁波齐”,都默默地用脚步一点点地向她靠近。只要有这么一座山在心中,这一路就会行得淡定从容,更心平气和一些,心里就会得到平安。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