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

23万人在沙漠建城,从吃“沙”到山珍海味,是什么成就了宁夏?

一面是塞上江南,一面又是扶贫区。描述的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宁夏会出现这种看上去很矛盾的现象呢?扶贫的过程中,在沙漠中建起了城市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1)

先对宁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宁夏地处我国中北部,被内蒙古、甘肃和陕西包围着。面积只有6.64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万。作一个简单的对比。整个宁夏的人口和云南的省会昆明差不多。很明显,既然人少,那么宁夏在经济的表现上一定是不如沿海城市那么出色。2020年,宁夏的GDP为3920.55亿元。有些喜欢“唯GDP”论的朋友,一定会对宁夏这份2020年的成绩单嗤之以鼻。因为,这个数字大概只占到我国经济龙头省份广东的三十分之一左右。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2)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拿GDP这个数字来说事。对于沿海地区数字有时候可能很重要,因为借助着地理和政策的优势,沿海地区往往能走在时代浪潮的最前端。而GDP这个数字可能是最直观的检验成果的方式。内陆地区在没有地理优势的情况下,视野与双脚经常会被困在了自己身边的几亩地上。宁夏、青海、西藏、新疆这些西北地区多是如此。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3)

说回宁夏。整个宁夏海拔在1100-1200米左右,黄河从中卫市向东北流去,最终在石嘴山离开宁夏。这一段算是黄河的中上游地区了。留意“中上游”这三个字。黄河流经的区域多为平原,但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平原与旁边的腾格里沙漠只有一山之隔。这座山被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就是贺兰山。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4)

高大的贺兰山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也拦下了北上的暖湿空气。由此,就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宁夏平原。虽然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黄河曾多次改道,但在宁夏这里,黄河那时而暴戾的性格却格外的收敛,早在秦汉时期,先人就开始利用黄河水的自流来进行灌溉。也许是因为黄河在这里的“安静”,才让宁夏人自信地说出:天下黄河,独富宁夏这样的话语。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5)

唐朝诗人韦蟾就曾写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看来塞上江南这个称号保守估计得有个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这个称号,其实多半指的是宁夏平原这一带。当年左宗棠抬棺出征新疆。其实,在他出征之前,还顺手平定了陕甘回乱。平叛期间,他亲眼目睹了陇中地区土地的贫瘠,进而导致的民不聊生。接着在给光绪的奏章中就写道:陇中苦瘠甲于天下。于是,我们就在宁夏看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一边是宁南的“塞上江南”,一边是宁北的“苦瘠甲天下”。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6)

可以说,直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宁夏一直是这样一种靠“吃沙子”就能吃饱的状态。当然这个吃沙子大概有两层意思。一种是类似于形容贫穷的“喝西北风”;另一种就是由于环境太过于恶劣,导致沙尘暴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而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讲述的就是这个时间段的宁夏。具体内容我们不谈,咱们先来看剧中人物的几个名字。马喊水、李水花、白麦苗、张树成、水旺。名字中对水、农作物、环境的渴望简直是呼之欲出了。除此之外,还有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面对宁夏人的渴望,怎么办呢?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7)

最近十四五规划刚刚出炉。其实,解决宁夏问题的办法都从十五计划悄然开始了。1999年-2005年的十五计划,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基础建设、生态基础以及产业结构。1999年时,宁夏的三产业比例为:18.2:39.2:42.6。其实这样的三产比例是非常不健康的。大量的劳动力被钉在了附加值很低的土地上。还有剧中提到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也是从十五计划开始的。标题中提到的23万人在沙漠中建立起了城市,指的红寺堡。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8)

当年,这里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与荒漠。绿洲与农田几乎是找不到的。于是在1998年,这里开始了扶贫移民工作。在23万移民的努力下,今天红寺堡的一些基础设施甚至是超过了其它地区的小城市。有了初步的基础设施后,在2006年-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中,宁夏开始逐渐发力,重点还是在于沿黄河的宁夏平原上的商品粮基地,事实上,今天正宗的银川大米与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交通上,青岛到银川、福州到银川等国家调整公路网太原至中卫铁路延伸线等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完善。如果说十五与十一五规划都是在夯实基础,那2011-2015的十二五计划,算得上是开始建造上层建筑了。交通上,银川到西安等快速铁路、包兰铁路银川到兰州段复线的建设,“易地扶贫”逐渐变成“生态移民”。各种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煤炭、煤电基地的建设等等等等。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9)

2016年-2018年宁夏再次进行产业升级,各种新能源基地、大数据产业、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陆续展开。经过这么一捣扯,宁夏的经济立刻鸟枪换炮,从1999年的264.5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05.18亿元。虽然GDP只是个宏观的数字,但宁夏的三产比例在2018年演变为7.6:44.5:47.9就业人口更是比1999年增加了108.6万人。很明显,宁夏人在选择工作上有了更大的空间。比如,今天宁夏的朋友就算是从事农牧业,也有了很多选择。比如深受大家这样中年男人喜欢的枸杞,宁夏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卫市更是已经成了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宁夏三面环沙漠(23万人在沙漠建城)(10)

除此之外还有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蛋、肉类、牛奶的发菜、宁夏五宝之一的典宝:甘草,还有因贺兰山而得名的贺兰石。对了,据说一万个人里只有一个人吃到过正宗的盐池滩羊肉。滩羊肉吃起来,真的没有腥味。当然,短短的几分钟是无法将宁夏这二十年的变化的,相信生活在宁夏的朋友一定有很多很多想要告诉大家的。那不管是生活在宁夏,还是见证了宁夏的生长,你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