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茶和神茶(美罗老鹰茶南丝绸路上的)

​说到石棉县美罗乡,雅安茶人自然会想到那里的老鹰茶。

老鹰茶,带着神奇的传说,从历史中走来。它以特色的品质,吸引着众多顾客,也带动着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

如今,以老鹰茶为主的美罗高山茶,已然成为了美罗的一大特色。

老鹰茶和神茶(美罗老鹰茶南丝绸路上的)(1)

传说,老鹰茶的“神奇”

6月初,大渡河畔的高山上,石棉县美罗乡沐浴着阳光。

从山脚走到山顶,沿路都是枇杷等果树,直到走到海拔1300米左右的美罗乡山泉村时时,才看到了片片茶园。

山泉村背靠的大山大脉间,有着八座高高突起的大山。

“我们称其为八佛山,八佛山里产‘神茶’。”山泉村党支部书记刘福喜指着大山说,“神茶”就是远近闻名的“老鹰茶”。

今年50多岁的刘福喜,常常为来此游玩的客人们讲述“老鹰茶”的传说。

相传,有个穷困书生翻山越岭去赶考,身上的盘缠花光了,又饿又困又病,晕倒在一块岩石下面。这块巨大的岩石顶部生长着一株茂盛的植物。起风了,下雨了。雨水滴在书生的身上,他醒了,感觉到强烈的饥饿。岩石上面的植物随风起舞,落下来几片叶子,饥不择食的书生伸手捡起几片叶子塞到嘴里,很快,书生恢复了一点力气,支起随身携带的简易锅灶,将飘落的叶子放到锅里煮。阵阵清香扑鼻,书生将汤水一饮而尽。顿时,浑身充满了力气,继续赶路。书生后来中了举人,回想起当初救命的叶子,沿路找到了这棵“神树”……

“这棵‘神树’就是老鹰茶,从此老鹰茶开始为人所知,并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刘福喜并于“神茶”的故事还有很多,尤其是将八佛山与老鹰茶结合起来的故事,最为玄幻。

刘福喜说,八佛山有八位神仙,因为争地盘而大打出手。其中最先挑事者,最后得到了被“捏碎”的惩罚,而他的“碎肉”就成了美罗大山最的养料和老鹰的食物。因为是神灵的“碎肉”,经过老鹰胃后,却也发生了变异。因此老鹰的粪便处,长出了一种新的植物。八佛山下居住的人发现,这种植物的叶子有着妙用。他们叶子煮成成汤水,给初生的婴孩洗澡,以求孩子身体健康,少生病,茁壮成长。老人和它来止腹泻,并且能够迅速恢复……

“神树”、“八佛山”、“老鹰茶”,刘福喜的故事吸引着游客。

不管真假,这些故事都让美罗的老鹰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美罗的老鹰茶茶树都是野生的,人工种植存活率很低,现有的茶树都是移植的野生茶树。还有人们相信,这些野生的茶树是以神鹰的粪便滋养长大,人工种植的茶树无法比拟,所以无法生长。在石棉县,还有很多和老鹰茶相关的传说。一段段美妙的故事,都彰显着美罗老鹰茶极高的品质以及悠久历史。

其实,“老鹰茶”名称在民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据石棉县相关史料记载,老鹰茶的名称由来有三:一是因为石棉县毛豹皮樟只产于崇山峻岭之间,由于山高,一般只有像老鹰那样的飞禽才能飞到上面。二是由于毛豹皮樟树芽具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老鹰等飞禽会飞到毛豹皮樟树上啄食树叶解毒。三是很久以前当地人将产于大渡河中游生长的毛豹皮樟的嫩芽放在开水里捞起来,阴干后存放,当有贵客来时饮用,故叫“捞阴茶”,因为发音相近,逐渐被称为“老鹰茶”。

山泉村村民口中所谓的“神树”,其实是一种樟科的木本植物。《四川野生经济植物志》中称其为老鹰茶树。属常绿乔木,叶互生,叶质甚厚,色泽深绿。这种树遍及四川山区,生长海拔要求比较高,在雅安等地较多,采其嫩枝嫩叶晒干后,可当茶泡饮,当地人称它为老鹰茶,也叫“老阴茶”。雅安农村有自采自制自饮老鹰茶的习惯。

老鹰茶和神茶(美罗老鹰茶南丝绸路上的)(2)

闻名,高山出好茶

在刘福喜的带领下,我们走进高山里,找到了野生的老鹰茶树。

老鹰茶树,树形高大,树皮形似豹斑。紫红的嫩芽正茁壮成长,在阳光发出耀眼的光芒。

老鹰茶全芽披毫,干茶色泽棕红,形态圆浑肥大、壮实;汤色黄亮,滋味醇和爽口、回甜、樟香浓郁。老鹰茶具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胀、解毒消肿、提神益智、明目健胃等多种功效。《本草纲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的记载。老鹰茶还是天然解暑饮品,可生津止渴、去腻减肥,被称为“长寿茶”。

“老鹰茶树的叶子含芳香油,揉碎可闻到强烈的气味,制成茶叶后冲泡,汤色深红晶亮,饮之先涩后甘,消暑解渴,十分具有经济价值。”同行的美罗乡副乡长李元惠说, “老鹰茶是我们乡一个独具特色的纯天然保健型‘茶’饮料。”

这种纯野生生态茶看上去卖相不佳,却有着非常奇特的香味,喝过后余香满口,让人一试难忘。

“老鹰茶,还曾是贡茶。”刘福喜说。

据史料记载,老鹰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唐朝时期还曾为贡茶。据历史文献记载,熙宁和元丰年间:“蜀茶博马皆用粗茶;到了宋朝,随着推茶制、茶马互市和以茶治边等政策的实施,粗茶和细茶都作为博马易的商品。”嘉庆已未纂辑《清溪县志》载:“宋元以后茶马交通,故市繁。”民国版《汉源县志》载:“县中惟黄泥保产之,顺河八谷山亦产,味最浓,厚吸不多,有茶,黄泥保两河乡出产较丰。”从石棉县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历史纪念馆陈列的1935年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煮泡老鹰茶的铜壶及采购老鹰茶等物质的文献资料,也可以看出老鹰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实际上,翻过美罗八佛山,正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汉源县宜东镇,而宜东镇大山又与石棉县王岗坪相连。《石棉县志》记载,在人行古道中,有一条线路叫“宜东到挖角线”,从石棉挖角乡翻王岗坪经“七十二道脚不干”(地名)至宜东。此道崎岖难行,穿行于高山深涧密林中,为古黎州的官方和商贾往来通道。

这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一条大道,美罗八佛山,也在这条线路上。老鹰茶,正是通过古老商贸大道,走出大山……

近年来,石棉县美罗乡一直将老鹰茶作为高山上的一主打产业来发展。老鹰茶,在当地党委政府和茶农的努力下,带着历史的荣光,也再次走出大山。

2010年,在“中国上海世博会国际茶叶博览会”上,美罗乡出产的茶叶在卖出了天价,其中的黄芽每公斤卖到了11600元,老鹰茶每公斤,卖到了9760元,毛峰每公斤卖到了3600元,受到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众多国外茶商的青睐和好评。

现在,美罗乡的野生老鹰茶,已有200多亩。老鹰茶亩产优质茶叶约50公斤,老鹰茶每亩平均产值上万元,全年销售老鹰茶约5000公斤,销售收入达上百万元。

老鹰茶和神茶(美罗老鹰茶南丝绸路上的)(3)

以老鹰茶带动全乡茶产业发展

6月的美罗八佛山,处处生机勃勃。山间的茶农们,背着竹条编织的背篓,顶着骄阳采摘茶叶,成为高山上最质朴的风景。

美罗乡山泉村有376户人家,家家户户种植茶叶。小小的茶叶,润养着每一个美罗人。

“除了200亩老鹰茶外,我们还有3000多亩茶。”李元惠说。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当地茶农(商)看来,在石棉县,仅有美罗乡有3000多亩茶园,从产业规模来看,无法与茶乡相比。加上距离雅安茶乡较远,销售和推广有一定的制约。

“制约”,有时换一个角度,反而成了优势。

美罗乡的老鹰茶主要是野生茶树,而其它茶园都集中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高山上。

“我们以老鹰茶为主要品牌,主打高山茶,尽力将美罗的茶推介出去。”李元惠说,近年来,美罗乡的老鹰茶已被人们熟知,美罗的高山茶也越来越受人喜爱。

除了政府的努力外,茶农、茶商们也在努力着。

6月,走进八佛山下的村庄内,不时会传来沁人心脾的茶香,那是茶农们正在手工制茶。

虽然手艺有好有坏,制的茶品质不一,但是家家户户都有茶树,都会制茶,也是多年传承下来的习惯。做的好、产量大的就卖手工茶,品相差一些的就自己喝、不外卖,有的直接将鲜叶卖给茶厂。 而刘锦就是其中“手艺好”,制茶“品质好”的人。

今年43岁的刘锦,是美罗手工茶的“领军人物”。刘锦从18岁开始学习制茶,曾有几年到名山等地学艺。他已经做了20多年的茶。

“老鹰茶因为产量限制,每年都做得少,更多还是做高山品质的手工茶。”在刘锦家后屋后,有着他的手工作坊。 刘锦的手上全是厚厚的茧,20多年来,他用这双“铁砂掌”感控温度、翻炒茶叶,将制作手工茶的技艺练的是炉火纯青。

“手工茶全凭一双手,以及多年来的经验,做茶时候注意温度,还有颜色变化之类的……”刘锦说起制茶十分轻松,实际上,手工制茶非常考验技术,一不留神,做出的茶就容易品质不好。

刘锦制作的高山手工茶,特别受当地人喜欢。记者采访当天,就有客人专程从成都赶来,购买他所制作的手工茶。

“现在,我的手工茶很多都被成都的客商‘定制’了。”刘锦说,去年有个成都的客户,觉得刘锦的茶“口感好”,订购了40斤。没想到这位客户是个“较真儿”的人,将刘锦的茶带给专门做检测的朋友检测。检测结果,证明了高山茶的好品质。今年成都客户预订了400斤。

实际上,在此之前,刘锦制作的茶,每年都“内销了”,大部分就是被美罗当地以及石棉县城的人们买完。因为品质好、产量小,而供不应求。

向来高山出好茶,刘锦制的茶好,还得益于美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海拔1500米到1800米的茶树生长环境,较长的生长周期,产出高品质的高山茶。

在美罗乡,还有很多像刘锦一样的制茶人,他们一边坚持做着老鹰茶这一品牌,一边还坚持做着高山茶。

方元村的曹正武,早在几年前就看到了美罗茶的发展机遇。 4年前,他到山泉村承包了200多亩茶园并办起茶厂。

这4年来,曹正武从只会喝茶,到自己能够手工制茶,他积累了许多经验,也付出了许多汗水。

“为了扩大规模,我们人工种植过老鹰茶茶树,但是都不行,无法存活”,由于人工种植存活率小,老鹰茶茶树由于都是野生的,导致老鹰茶产量小。光做老鹰茶无法将规模做大。

“当地手工制茶品质好,但是产量太小,要真正将美罗的茶做成品牌,带领大家以茶致富,就需要茶厂将规模做大!”曹正斌说。

“必须将高山茶也做起来。虽然我们高山茶品质好,但是名气不及老鹰茶大,销路比老鹰茶差一些!”曹正斌说,将老鹰茶做成特色,带动其他茶叶的销量,将美罗的高山茶做成品牌,是他们下一步的目标。

曹正武还计划着,利用美罗的茶树资源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以茶为主,发展周边。比如“茶家乐”、“观光农业”以及一些茶产品。不过他说,目前还是先把茶做好,茶才是根本。

现在,已经有外地客商在美罗八佛山投资兴建高档的高山宾馆。他们正准备依托美罗的历史文化和当地茶叶资源,打造一个集吃、住、娱、探秘为一体的高山特色旅游基地。

雅安日报/北纬网实习记者 任思瑗 记者 黄伟(北纬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