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意思(词牌有踏莎行)

“莎”的读音

“踏莎行”,是一个较为常用的词牌,却也是一个容易被读错的词牌,关键在“莎”这个字。因为,现代汉语中,“莎”的常用读音是shā,多用于人名、地名之中,比如莎士比亚、莎车(新疆地名)。但在词牌“踏莎行”中,应该读作“suō”。

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意思(词牌有踏莎行)(1)

为什么读作suō呢?因为这里的莎指的是一种草,多生长于水泽岸边。所谓“踏莎行”,就是在岸边草上行走。其含义类似于屈原《离骚》:“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意思是: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踏莎行”,大概也是我在莎草草地上行走。

这么说有何证据呢?明代杨慎《词品》云:“唐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词牌名“踏莎行”本此。杨慎认为,“踏莎行”出自唐代韩翃的诗歌“踏莎行草过春溪”,意思便是春天在长满莎草的溪边行走。

其实"踏莎行草过春溪"并非韩翃之诗,而出自唐代陈羽《过栎阳山溪》:"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但此词牌源于这句诗,应该无误。

何为“莎草”

那么何为莎草呢?

莎草,其实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生于山坡草地、耕地、路旁水边潮湿处。别名有:莎随、薃侯、莎、地毛、回头青、野韭菜、隔夜抽、地沟草、小三棱、米珠子、缩缩草、地贯草、猪鬃草、地糕草、吊马棕、土香草、猪毛青、三棱草。

图片如下,只要有所留意,都应该见到过。

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意思(词牌有踏莎行)(2)

莎草绘图

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意思(词牌有踏莎行)(3)

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意思(词牌有踏莎行)(4)

莎草与香附子

莎草虽然是一种常见的野草,一般人都应该有印象。但曾经拔起莎草,发现莎草根部的块状结节的人恐怕是不多。这部分块状根,是一种中药材——香附子。

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意思(词牌有踏莎行)(5)

莎草块状根茎——香附子

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意思(词牌有踏莎行)(6)

踏莎行词牌格律是什么意思(词牌有踏莎行)(7)

香附子

香附子: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挖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及鳞叶,入沸水中片刻,或放蒸笼中蒸透取出晒干。再放入竹笼中来回撞擦;用竹筛去净灰屑及须毛,即成光香附。亦有不经火燎,即将根茎装入麻袋撞擦后晒干者。也有用石碾碾去毛皮,称为香附米。

《本草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但,香附子与附子绝不是同一种药物,附子是另外一种有毒的中药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