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的深度解析(红楼揭秘结构特点之二)

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写中秋节前夕,贾雨村去甄家作客,听见窗外有人咳嗽,看见一个丫环在摘花,那姑娘生得是“仪容不俗,眉目清朗,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贾雨村竟然看上了这个女子,这个女子见甄家来了个“敝巾旧服,虽是贫窘”,却也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的人,想必就是贾雨村了,就回头看了两眼。据此,贾雨村就误认作这个丫环对自己有意,就把甄家的丫环认作自己的知己,于是在中秋节的晚上,他对月感怀,口占一绝曰: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勘月下月?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关于红楼的深度解析(红楼揭秘结构特点之二)(1)

怡红院

这是在写贾雨村的雎鸠之叹,写他对甄家丫环的想念之情。然后他又思想到自己半生抱负,生不逢时,不由得对天长叹,最后高声地吟诵一联曰:

玉在匮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快。

这是说自己就像匮中的宝玉一样祈求卖得好的价钱,就像宝钗藏在龛内等待着丽人来戴,这是他叹息自己的被埋没,生不逢时,面对中秋之月所发出的感慨,读来还真有点伤感、悲秋的味道。这是开始。

关于红楼的深度解析(红楼揭秘结构特点之二)(2)

大观园

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节里,也是在中秋之夜,面对中秋之月,林黛玉、史湘云面对“上下争辉”使人“神清气净”的天上的一轮皓月、池中的一轮水月,谈论起了各自的身世之感——黛玉说“事若求全何所乐”,湘云就说,得陇望蜀,是人之常情。贫穷之家思想富贵之家的人会事事称心,如果你告诉他说不能遂心的话,他就会不相信。他必须要身临其境才会得知。就像她们两个虽然父母双亲都不在,却也生活在富贵之乡,还是有许多不随心之事的。黛玉就说——

“不但你我不能称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关于红楼的深度解析(红楼揭秘结构特点之二)(3)

大观园

俩人各有感伤,面对明月就作起了诗来,就是有名的《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赊。渐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外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关于红楼的深度解析(红楼揭秘结构特点之二)(4)

大观园

后面的诗句是妙玉续上的——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上面这首诗自是伤秋的诗句。

关于红楼的深度解析(红楼揭秘结构特点之二)(5)

大观园

在第七十七回、第七十八回里,写晴雯死于中秋;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跟了地藏庵的圆信,也是在这一天出家做了尼姑。在七十八回,贾宝玉再一次去探望晴雯,晴雯已死家人出殡未归,宝玉扑空回来后,找黛玉,黛玉不在房内,找宝钗,宝钗搬走了,宝玉自是感慨万分,发出了“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他着实悲感伤心了一番,他又想到了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五个人,又死了晴雯,现在又去了宝钗等一处,迎春不日也要出嫁,他得出了“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的结论。这些都是在中秋这天发生的事情。至于说在七十九回宝玉听说迎春要出嫁的消息以后,就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徘徊,曾经作诗云: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深!

这自然写的也是秋愁,是伤秋之语。

关于红楼的深度解析(红楼揭秘结构特点之二)(6)

大观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