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藏传佛教中的大黑天护法到底是谁?

梵林文化-藏传佛教中的大黑天护法到底是谁?(1)

大黑天(梵语:Mahakala,藏语:Gonpo贡布)又意译为大黑、大时、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或者直接音译为摩诃迦罗、莫诃哥罗、玛哈噶喇等名称。在西藏的大小寺庙里,几乎都有一座神秘的护法殿称为:贡康,专门供奉以大黑天贡布为首得大小护法神灵。

梵林文化-藏传佛教中的大黑天护法到底是谁?(2)

该神本是婆罗门教湿婆(梵语:Shiva,梵语又名:Mahesvara,即大自在天)的变身,后为佛教吸收而成为佛教的护法,特别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护法神。

藏传佛教认为大黑天是毗卢遮那佛(梵语:Vairocana,藏语:nam par nang zhe,或称为大日如来)

据说龙树菩萨在恒河边散步的时发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黑天,随后便将他带回那烂陀寺,并收编为印度佛教的寺庙守护神。之后,十一世纪时,西藏最伟大的译经师仁钦桑布将大黑天引入到西藏。

大黑天由印度教神,转换成印度佛教的庙宇守护神,再而传入西藏又成为兼具保护庙宇与穷人的护法,最后扩及到西藏,蒙古,尼泊尔等地区成为帐篷守护神。

梵林文化-藏传佛教中的大黑天护法到底是谁?(3)

大黑天能成为藏传佛教的首席护法,还与他具有战斗神,厨房神,冢间神,福德神四种性格有关。

第一,由于此神有无量鬼神眷属,且擅长隐形飞行之术,因此能在战争时加持那些向他祈祷的众生。

第二,此神能使食物经常丰足,因此在各地方,都有人在厨房供奉。

第三,此神也是佛教徒在坟场中供奉的神灵之一。

第四,相传大黑天及其明妃班丹拉姆,能给与贫穷者以最大的福德。

其中大黑天以战神的特征深受历朝统治者信封。元朝时藏密开始传入内地,大黑天首先得到了忽必烈的崇信,成为蒙古军队的保护神。蒙军征战时时常把他带在军中,作战前必先祈求于他。传说蒙古军队攻打一座宋朝城池时,城中将士突然看到天兵天将布满天空,宋军不战而降,据说是大黑天所显得威灵。

清朝时,满族人因受蒙古族人信封藏传佛教的影响,对大黑天也十分崇信。据说皇太极曾得到一尊元朝末年从五台山辗转流落到蒙古察哈尔部纯金制作的大黑天像,特建庙(实胜寺)供奉。清朝入关后,北京等地大建大黑天庙,最明显的例子是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的玛哈嘎喇庙。它原为睿亲王多尔衮私邸,多尔衮削爵后,康熙帝即令改为喇嘛庙,供奉大黑天。

大黑天有许多不同的化身形象,相传有72或是75种形象,二臂,四臂,六臂,颜色黑或者白等,都经常出现。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忿怒尊,三面六臂,身呈黑色,坐在圆座上,怒发上竖,右边第一只手执偃月刀,第二只手执人骨念珠,第三只手执手鼓,左边第一只手执嘎巴拉碗,第二只手执三股叉,第三只手执金刚绳。另外一类为凡人型,戴圆帽,背负一囊,持小槌,踏米袋。在修法时,忿怒像多用在降魔法时,凡人形多用在求福德时。不过常见基本都是忿怒相的大黑天。

梵林文化-藏传佛教中的大黑天护法到底是谁?(4)

宝帐护法大黑天一面二臂,深蓝色身,现忿怒相。右手持金刚钺刀,左手托嘎巴拉碗,当胸持一根木廷杖,半蹲在铺着人尸垫的莲台上。

梵林文化-藏传佛教中的大黑天护法到底是谁?(5)

上图为阿尔契庙三层宝塔大黑天。他一面四臂,黑色身,面相和蔼,右手执刀,左手托嘎巴拉碗,头戴骷髅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