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

1949年12月25日,四川郫县安德铺,国民党军第15兵团在此召开军官会议。

司令官罗广文登上讲台,一语未发就泣不成声。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1)

罗广文

这时,人民解放军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大西南,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努力争取下,罗广文终于从徘徊不定,下决心率部起义,走向光明。

或许是这个抉择对他来说过于艰难,或许是此刻回首往事,百感交集,罗广文在宣布起义的军官会议上,竟然泣不成声。

同一天,重庆。歌乐山大屠杀的幸存者罗广斌,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数万字的秘密报告,汇报了重庆地下党遭破坏及狱中斗争情况。

罗广文、罗广斌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二人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1924年,19岁的罗广文东渡日本求学。同年11月22日,他的继母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取名罗广斌。

有资料说罗广文家境贫寒,这显然是错误的,那个年代能出国留学是很奢侈的事。罗广文是四川忠县(今属重庆市)人,祖父曾做过木工,父亲罗宇涵考取清朝末科秀才,又进了日本人办的成都铁路学堂,后来一直在教育界和司法界任职,继母罗蕴山在四川高等法院任法官,家里已经今非昔比,在成都和洪雅、忠县都有房产、田产。

罗广文东渡日本后,先在东京高等师范就读,没等毕业又考入日本士官学校二十期炮兵科学习。1929年8月毕业回国,被黄埔军校广州分校聘为教官。

1930年秋,罗广文经人介绍到陈诚的部队任炮兵营中校营长,从此逐渐成为土木系的一员干将。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2)

陈诚

对于没有背景关系的罗广文来说,他在土木系内的晋升速度不慢,先后任第98师(师长夏楚中)588团团长、少将参谋长。1937年8月淞沪会战时,该师583团姚子青营守卫宝山,全部战死。罗广文上到一线,打得也很出色,战斗尚未结束,便调任第14师任旅长。之后他一路顺风,升任18师师长、18军副军长,到1943年石牌保卫战结束,他升任土木系核心部队18军军长。

罗广文在土木系能脱颖而出,按他后来回忆:

“我在国民党军队中,从1929年到1949年,干了21个年头。因无政治背景,常被派系排斥,所以只有埋头苦干,向危险和困难作斗争。”

具体来说,他一是治军严明,擅长训练部队;二是作战勇猛。

罗广文当营长、团长时,训练和军纪为全军之冠;1938年武汉会战,18师丢失阵地,师长潜逃,罗广文受命代理师长整顿部队。他严禁嫖赌,亲手枪毙了赌博的少校军医,下令处决强取商贩食品的士兵,18师军容由此为之一振。

他在整训中还着重抓了军官的训练,连排长技战术不及格就会被免职。战地委员会总参议何遂视察后,称赞他是“模范军人”

这年冬,罗广文率18师驻重庆北碚接收新兵训练。军政部长何应钦校阅时,见该师军容整肃,操练纯熟,连声夸奖。

罗广文在抗战中,先后参加了淞沪、武汉、枣宜、常德等会战,但说起来最荣耀的,还是鄂西会战中的石牌保卫战。

1943年4月,日军发动了对鄂西的攻势,至下旬开始进犯石牌要塞。此时,罗广文已升任18军副军长,因新任18师师长覃道善未到任,他仍兼师长,率部防守阵地。

战斗中,罗广文亲自在第一线指挥,顶住了日军的多次猛攻。30日,日军因猛攻不下,乘夜撤退。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3)

18军军长方天

鄂西会战后,有5人获得青天白日勋章:陈诚、吴奇伟,18军军长方天,罗广文和11师师长胡琏。不久,罗广文升任中将军长。

不过,罗广文也显现如他个性的另一面:倔犟不会来事儿,不喜政治。

他当团长时,有个连长违反军纪,旅长方靖想留连长一命,刚说了句“本应枪毙……”罗广文不等他说完,拔枪将连长击毙,搞得方靖好不尴尬。

另外,罗广文对军中的政工系统很不感冒。他在18师时,和师政治部主任熊贻谋关系很僵,部队移防常德时,他故意不通知政治部,结果全师只剩政治部留在原地。熊贻谋找第九战区长官部告状,罗就以熊“潜逃”罪名报请军部缉办,致使熊贻谋因拒捕被打伤,惹得第九战区全体政工人员联名通电,要求惩办罗广文。

最后,政工系统大头目贺衷寒怕得罪陈诚,只好请第九战区出面,给了罗广文“撤职留任”的处分,算是找了个台阶。可是就连这个处分,也被军长霍揆彰压住没下发。

就在罗广文沙场建功、仕途顺利的同时,罗广斌长成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

1939年2月,罗广斌随父母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从成都迁到洪雅县城,就读于洪雅县中学。在这里,他与一位牟姓女同学恋爱了。

女同学是位小家碧玉,父亲在县城作小生意。他们的关系被发现以后,罗家坚决反对。他母亲罗蕴山说:“我们家的子弟决不能做商人女婿。”家里见罗广斌不屈从,便对他的一切行动进行严格的监管。即使到了1941年全家返回成都,管束仍不放松。

罗广斌自己说,从1940到1943年他在家里度过了三年囚禁般的生活。直到1944年初,罗广斌进入昆明西南联大附中读书,才摆脱了这种生活。

可以说,因爱情对家庭的反抗,是他反叛自己阶级的开始;而西南联大附中,则是他一生中的转折点。

西南联大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也是著名的“民主堡垒”,在附中上学的罗广斌,呼吸到前所未有的新鲜空气。

联大地下党负责人马识途,与罗广斌是同乡、世交,引导他学习进步书籍,参加民主运动。罗广斌终于从个人的小天地走出来,投身于人民解放事业,他参加了“一二·一”运动,成为一名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4)

罗广斌

考虑到罗广斌家庭背景复杂,马识途没有马上介绍他入党,而是先吸收他参加中共外围组织。

这时,他与女友关山远隔,只能鸿雁传书。

就在罗广斌走向进步道路的同时,哥哥罗广文的仕途开始跌宕。

1943年12月常德会战结束后,18军副军长胡琏调侍从室任副官,胡借此润滑了上层关系。1944年8月,罗广文调任87军军长,18军军长被胡琏取代。

都是军长,份量大不一样。说到底,无论出身、背景还是个性原因,罗广文都成不了土木系核心成员,陈诚的起家部队还得自己人掌握。

抗战胜利后,87军建制被裁撤,罗广文赋闲了一段时间,直到全面内战爆发前,才出任14军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罗广文率14军先后转赴晋南、中原战场。1947年7月的鲁西南战役,蒋军大败,罗广文接替被免职的王仲廉出任第四兵团司令。

随着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老蒋为了弥补愈发严重的兵力不足,加紧编练二线兵团,罗广文改任位于汉中的第十训练处处长,归胡宗南指挥。

训练基地设在汉中,就是作为胡长官日后进入四川的跳板。为了避免地方军阀反对,四川人罗广文成为理想人选。罗广文为了摆脱胡宗南的控制,与亲信商议后,以接受新兵和补给方便为由,先在重庆成立机构。

1948年春,各训练处统一改称“陆军编练司令部”,罗广文被任命为陆军第七编练司令,统一指挥员西南地区新组建的部队。

就在罗广文抓紧编练新军的时候,家里出事了,弟弟罗广斌被重庆绥靖公暑二处特务头子徐远举抓了。

罗广斌这时在重庆江北民建中学教书,已于1948年3月加入共产党,介绍人是地下党学运系统的两名干部刘国铉、陈家俊,属于市委副书记冉益智领导的学运系统。

冉益智,就是名著《红岩》中的叛徒“甫志高”的主要原型之一。

同年4月,地下党刊物《挺进报》被国民党特务机关侦破,冉益智和市委书记刘国定被捕后相继叛变,给重庆地下党组织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5)

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特务头子徐鹏飞

罗广斌是9月在成都家中被捕的,很快被押往重庆,关进了渣滓洞。

本来,2月份时经组织同意,他准备接已经相恋8年、在洪雅教书的女友来重庆。就在女友动身的前一周,一位与罗广斌有联系的同志被捕。组织上命令他紧急疏散转移到秀山,不准与外面联系。

得知重庆党组织遭破坏后,在秀山以教书为职业掩护的罗广斌,暑假时设法与主持重庆善后工作的领导接上头。组织决定他回成都家中隐蔽,争取做好家庭成员的统战工作。

对于罗广斌被捕,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徐远举在批捕前,通知了罗广文。罗广文对这个不听话的弟弟也没见过几面,就让徐远举管教一下。第二种说法是罗广文事先并不知情,弟弟被捕后,父亲来找他疏通关系,罗广文就给徐远举写了封信。

不管怎么说,罗广斌因为哥哥的关系,少受了一些酷刑折磨;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在狱中一度不被难友们信任。他硬是靠自己坚定的表现,改变了了大家的看法。

罗广斌后来在一份自传中回忆道:

“刚进牢,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度日如年’‘完了’,在大脑的一片混乱中,只还记得老马(马识途)的一句话:不管直接、间接、影响别人被捕,都算犯罪行为!我当时并没有为了人民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绝对明确的意志,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影响任何朋友。”。

这是他心态的真实写照。实际上,罗广斌从开始时一个讲义气的年轻人,到后来积极参加狱中斗争,并利用特殊身份发挥作用,江姐等很多革命者在酷刑折磨下依然不屈,给了他极大的影响和教育。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6)

许云峰剧照

刚入狱时,徐远举软硬兼施、冉益智当面对质,他都坚守秘密。徐远举恼羞成怒,给他加上40斤脚镣,他还是没有屈服。幸存的难友直到晚年还记得,他在那次著名的“新年大联欢”中,带着脚镣为难友们跳踢踏舞的情景。

罗广斌经受住了考验。狱中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江姐,传话给大家说:此人可靠

这是对他的最高褒奖。

狱中的革命者们在歌乐山坚持斗争的同时,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取得了大决战的胜利,国民党政权已是风雨飘摇。

在淮海战役中,罗广文担任过军长的18军、14军全军覆灭,给他以极大的震撼。

1949年4月,罗广文奉命指挥第108军242师对华莹山地区“搜剿”,意图消灭华莹山游击队。在这次行动中,罗广文奉西南长官公署(原重庆绥靖公署)之命,将抓捕的游击队负责人王代甲等18人杀害,又欠了一笔血债。

同年8月,罗广文第七编练司令部改为第15兵团,辖44军、108军、110军共9个师。不久,老蒋飞抵重庆,部署建立“西南反共根据地”,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大厦将倾,这些话糊弄不了高级将领们,他们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罗广文与关系密切的72军军长郭汝瑰以及亲信赵秀昆、贾应华等多次研究,认为应该在川西南建立根据地,做为今后的根本。

这时,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

陈济生,抗战时期任第14军10师少校营长,与贾应华私交甚厚。他后来调入傅作义部队,平津战役时已升任副师长,参加了和平起义。

考虑到陈济生的特殊关系,组织上选派他去做策动超义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徒步跋涉到达重庆后,他设法与贾应华取得了联系。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7)

二野、四野司令员等首长研究进军西南

这时已经是11月初,西南战役第一阶段已经打响。

老朋友一见面,陈济生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坦率地指出罗广文与傅作义将军相比,军事、政治力量皆不如,不要再愚忠于蒋介石了,并断定,“3个月之内全国必然解放”。

贾应华同意先去试探罗对起义的态度,罗广文听了刘、邓首长的期望后,没有明确表态,但随后就把曾任蒋介石侍从参谋的罗果从兵团副参谋长位置调开,改由贾应华继任,此举颇有深意。

再下来的事就不那么顺利了。陈、贾二人决定面见罗广文,但在罗家连等了3个晚上,都因人多没有机会面谈。然后罗广文奉命去了南川前线。

南川兵败,第15兵团溃不成军,兵团部退到重庆收容部队。陈济生又找到了贾应华,传达上级指示,要罗广文、贾应华留在重庆起义,贾应华则想待部队收拢再起义。

陈济生去请示领导,等他赶回来时,部队却在当夜撤走,去向不明。

此时的歌乐山,刽子手的屠刀已经举起。

实际上,随着我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新中国成立,狱中党组织领导人对反动派狗急跳墙是有心理准备的。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8)

张国维

早在1948年底,罗广斌的直接领导、原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张国维,向罗广斌交代了一个任务: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没法活着出去,但你不一样。你有个哥,掌十万雄兵。你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报告。”

不久后,江姐起草了一份讨论大纲,要求大家对被捕前以及狱中情形进行总结。

2月,罗广斌被转到白公馆,这里关押有不少党的领导干部。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凭借对党的忠诚道出了自己的意见,也托付给罗广斌。

我们在文章开始提到的秘密报告,就是罗广斌脱险后,立即把这些用生命换来的宝贵信息和意见,汇总以后写成的。

上世纪80年代,这份报告被发现时,已经有一部分遗失,保留下来的约两万字。据专家推测,整个报告约三万字。

早在11.27大屠杀之前,毛人凤于8月份就下达了“清理积案”的指令。屠杀从9月份杀害杨虎城将军开始,已经陆续进行。

11月26日,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两个营,逼近重庆近郊南温泉,距歌乐山只有几十公里,与一个师的守敌打响了解放重庆最艰苦、最激烈的南温泉遭遇战。

就在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大屠杀之夜开始了。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9)

电影《在烈火中永生》剧照

罗广斌等19人能从白公馆生还,得益于狱中党组织对看守的长期争取工作。当时白公馆狱中主要领导者许晓轩、刘国鋕、陈然等人已经争取了4名看守,但到了大屠杀前,已调走3人,只有杨钦典还留在看守所。

大屠杀时,刽子手们本来是在白公馆、渣滓洞分别进行的。由于渣滓洞要杀的人太多,白公馆的刽子手们乘车赶去增援,杨钦典乘只剩几名看守之机,把钥匙给了罗广斌,19名难友得以逃脱。

因为哥哥罗广文的身份,罗广斌共接受了6次审查,包括非正常死亡多年后平反昭雪那一次。

罗广斌没有叛党,没有出卖同志,他是个讲义气的热血汉子,更是一个在监狱中经受考验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他若想离开,随时在声明上签字即可,他的家庭也给他创造了这样的机会,然而他没有这么做。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10)

罗广斌写的秘密报告

我们最后再说说罗广文起义的情况。

对于没有接受陈济生策动的起义,罗广文后来回忆说:

当时情况不允许,蒋介石坐镇重庆,并且还受蒋介石所派人员监视,故不敢轻举妄动,鲁莽从事。

但是,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已经不容他再犹豫观望下去。刘、邓指挥的二野第3、5兵团及四野一部,贺龙指挥的一野第18兵团正席卷四川。

胡宗南于12月23日丢下十多万部队飞离四川的逃跑行为,引起一片哗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在12月上旬,在重庆解放时投诚的兵团政工处长谷若虚、团长关德辉,赶到新都面见罗广文,捎来了3兵团陈锡联司令员的口信,转送刘、邓首长发布的四项忠告及问候和致意。

罗广文并没有马上决定起义,但开始与刘文辉、邓锡侯等川军大佬及第20兵团司令陈克非频频联系,并且不听胡宗南指令,将部队相互靠拢。

胡宗南飞离四川后,罗广文认为起义时机已到,便于24日通电起义,25日召开兵团军官会议正式宣布。

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始时罗广文泣不成声的那一幕。最终宣布起义决定的,是108军(罗广文兼军长)参谋长张荣宪。

至于他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谁能说的清楚呢?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11)

最后,也许有读者会关心,罗广斌持续了8年的初恋结局如何?

在罗广斌紧急转移到秀山,中断对外联系后,女友有了新的感情,结婚后离开了重庆。

有些遗憾,但这就是人生。

结语

罗广文率部起义后,受到贺龙、刘伯承司令员接见。群众代表要求清算他在华莹山的血债,贺龙耐心向群众做了思想工作。次年春,罗广文部开到华东整编。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12)

刘伯承、贺龙、邓小平在重庆接见国民党起义将领

1954年12月,罗广文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1956年,罗广文病逝,时任山东省林业厅厅长。

罗广斌等人共同创作的小说《红岩》,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被改编成电影、歌剧。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革命者的群像,经久不衰。其中也有罗广斌的影子,有些脍炙人口的情节,其实就是他自己的故事。

2019年,《红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红岩》,是一座丰碑。

红岩渣滓洞的英雄故事(弟弟是渣滓洞英雄留传世名著)(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