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庄桥改造效果图(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环境改造提升)

作为北京中轴线沿线环境改造提升的重要项目,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改造提升工程正在进行。

9月1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前门五牌楼油饰进行彩绘翻新,本次改造还涉及前门大街沿线第五立面、景观照明、牌匾标识改造等。预计大北照相馆、五牌楼彩绘油饰翻新将于9月底至10月中旬完工,整体工程预计年底前完工。

燕庄桥改造效果图(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环境改造提升)(1)

施工人员正在对前门五牌楼油饰进行彩绘翻新。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前门五牌楼油饰彩绘原工艺翻新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这句老北京民谣,道出了前门的高大,也道出五牌楼在北京人心中的地标性位置。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古建油饰彩画专家罗德阳介绍,前门五牌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位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桥南,曾是古代皇帝出内城前往天坛、山川坛祭拜必经的“御路”。但因其为木制,在明清时期多次遭遇大火,后于1958年被拆除。2008年,北京市参照原样、原工艺在原址重新复建五牌楼,保持了“五间、六柱、五楼”的冲天式牌楼风格。

如今,近15年过去了。前门五牌楼虽然整体完好,但是经过长年的雨淋暴晒,油饰层出现开裂、局部脱落以及描金剥离、彩绘褪色等情况。

罗德阳介绍,此次油饰彩绘翻新坚持修旧如旧,沿用了传统的“一麻五灰”地仗工艺,并将原有彩绘全部用老手艺“扎谱子”的方法,原样复制下来,之后用旋子金线大点金彩绘龙锦方心。

与五牌楼翻新同时进行的,还有大北照相馆的建筑彩绘及门前的冲天三柱牌楼,此前查补过程中发现,牌楼柱体发生破损,此次修缮在设计方面以铁木结构组合为主。

记者看到,前门五牌楼施工现场已经搭起围挡。顺着马道来到脚手架上,罗德阳告诉记者,彩绘油饰翻新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是斩砍见木。前期,工人用小斧子一点点砍掉前门五牌楼最外层褪色、破旧的油灰皮,铲除污垢灰迹,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显露出来的木质结构。

接下来,工人需要在木质构件表面打底子,重新做“地仗”,“地仗”是油饰很重要的基层。地仗层材料由砖粉、石灰、面粉、桐油、猪血、灰油等传统材料调制而成,“我们会在木质构件上涂很多层地仗材料,在表层形成厚厚的灰壳,就像给构件穿了衣服,起到保护木质构件的作用。”现场施工工长彭新强说,目前,五牌楼的地仗已经基本做完,现在天气好,晾晒3到4天后就可以开始彩绘了。

与以前相比,如今地仗做得越来越厚,是为了能够长期抗御自然界的各种侵蚀,保持其长久性。罗德阳表示,地仗做完后,还有一道“披麻增布”的工序,就是针对棱角不完整、存在缝隙和疤结等部位,用麻布包裹进行遮掩,再用猪血调好的灰泥或油腻子,在表面反复涂抹并用砂纸打磨数遍,直至表面光滑,便于后期上色均匀饱满。

燕庄桥改造效果图(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环境改造提升)(2)

施工人员正在打磨“正阳桥”牌匾部分。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牌匾上的“正阳桥”重新贴金

基础打牢,最后一道大工序就是彩绘油饰了。施工过程中延续采用清式旋子金线大点金的彩绘(龙锦方心)手法。

“这种彩绘手法规格较高,多用于明清时期宫殿庙宇等建筑。五牌楼梁枋大木都是用的这种彩绘,以大青、大绿两种颜色为主,复刻梁枋大木上原有的龙、锦和旋花图案,相间加上西蕃莲、轱辘草、八宝等各种花纹,整体色彩丰富,典雅大气。”罗德阳说。

油饰材料也采用传统工艺调配,用新鲜猪(牛、羊)血、白面、熟桐油、灰油、矿物质颜料和胶结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调制而成。彩绘颜料的调制也有讲究,通常古建筑彩绘颜料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入胶调制,根据颜料的种类及施工气候的不同,使用的胶量也不一样。胶量大容易发黑掉皮,胶量小容易脱色,因此在调制时,通常以不掉色为准。

34岁的康丽红是前门五牌楼项目的一名彩绘师傅,有15年的彩绘经验。只见她从容地站在脚手架上,拿出提前扎好的旋花图案“谱子”模板,紧附在梁枋大木表面上,再用粉包沿着谱子上已经扎好的线拍打,白色粉透过针孔把旋花图案复制在构件上,随后涂上颜色并细细勾画,确保涂色饱满均匀,整洁不虚。

康丽红说:“我会提前在牛皮纸上按照构件的实际尺寸勾勒出要画的图案,这就叫‘起谱子’,把谱子的构图修整精确后,用大针沿谱子线均匀地扎出针孔,确保拍出来的线和牌楼原先彩绘图案保持一致。”

五牌楼正中牌匾上的“正阳桥”三个字,还要重新贴金。彭新强介绍,在打磨好的基础上,先对字体的位置“包黄胶”,等黄胶充分干透后,开始“呛粉”,这是为了防止金色料落到牌楼的其他位置造成污染。“呛粉”工序完成后会开始“打金胶”,待字体的金胶油火候到位时,也就是有黏性且未干透的时候,开始粘贴金箔。等金箔与金胶油融合干透后,再对匾额进行最后一道“扣油”工序,即涂刷最后一道光油,使整体起亮,这样贴出来的金箔光泽效果更好。

燕庄桥改造效果图(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环境改造提升)(3)

施工人员正在进行贴金。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营造景观视廊,提升整体城市景观

“景观视廊,是指以城市中某一特定地点作为视野起点,望向某一方向城市景象时,在起点与景象之间所形成的视线廊道。”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说。

据了解,东城区全面开展景观视廊沿线的环境整治提升,重点为前门五牌楼油饰翻新、前门大街沿线第五立面、景观照明、牌匾标识改造,改造区域南起珠市口,北至正阳门箭楼,东到前门东路,西到东城区与西城区交界,南北长约810米、东西最宽处约260米。

王涛表示,如果说街巷空间给人的感受像一个长镜头,那么景观视廊更像是一部全景大戏。良好的景观视廊,范围内应视线通达,并且通过有序布局的建筑空间、富有韵律的天际轮廓、丰富多彩的开放空间、精心配置的城市绿色景观,构成城市整体景观风貌。

景观视廊营造是城市更新的必经之路。北京市总规、核心区控规要求“营造特色景观视廊,感受历史空间联系”。近年来,东城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街巷环境品质取得巨大提升,风貌得到普遍改善,经历了从街巷到街区、由“线”到“面”的提升过程,景观视廊的营造将进一步带动由“面”到“体”,提升整体城市景观。

景观视廊的改造提升是综合且复杂的工程,以前门大街为例,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色彩都是景观视廊的重要组成,“这里沿线整体符合中轴线的传统风貌,但在正阳门箭楼南望,还是可以看到沿线屋顶,也就是‘第五立面’上有很多杂物、棚架、设施。另外,五牌楼油饰斑驳、夜景照明效果等问题,也是本次景观视廊的重点提升内容。”王涛说。

燕庄桥改造效果图(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环境改造提升)(4)

前门五牌楼施工现场。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整体工程预计年底前完工

针对沿线“第五立面”的问题,王涛介绍,东城区对前门大街的屋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严格管控屋顶环境和设施设备,保证景观视廊内视线通畅与景观协调。

具体分为“一规”“二拆”“三保”“四改”。“一规”是规划先行,逐户走访调研,并结合相关规范和老照片,制定详细方案。“二拆”是拆除违章搭建和废弃设备。“三保”是对前门大街传统格局、街巷风貌以及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四改”是对沿线52个屋顶具体整治,包括挪移、集中屋顶设备,利用仿古金属罩遮蔽,通过材质处理,让设备群组和建筑尽可能融合。结合部分建筑的位置和商户性质,对屋顶统一改造利用,融入一些类似屋顶花园的功能。

同时,对前门步行区域进行广告牌匾规划设计,从形、纹、质、色、光五个方面,结合老字号业态与传统建筑风貌,延续前门大街商业文脉,凸显京韵文化。

按照“点亮中轴线”的要求,在前门大街分区域定制照明色温,并在沿线街巷出入口和部分节点通过增加装饰性照明、增加地面文化图案、凸显节点雕塑形态及故事性等形式,增强视觉引导。此外,东城区还完成了前门旅游集散中心的外迁。

王涛介绍,接下来,项目将分批完工,预计大北照相馆、五牌楼彩绘油饰翻新将在9月底至10月中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第五立面改造,包括更换破损屋顶、涂料粉饰、对各类机箱实施遮蔽处理等,整体工程预计年底前完工。

届时,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内将实现视线通畅、景观协调,呈现平缓开阔的城市空间形态,展现大街立体的古都神韵。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