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抗疫赋全文解析(端午感怀抗疫必胜)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端午节。

端午这一天成为节日有很多种说法,最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夫,楚王不听他的正确的治国主张,反而将他免职流放到沅湘一带。他在流放中看到楚国衰亡,人民遭受苦难,自己又无力挽救,心中悲愤难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投入汨罗江自尽。楚国百姓得知后,纷纷想划船去救他,但已来不及,百姓们又恐江中鱼鳖吞食屈原的遗体,便用竹壳裹米投入江中喂鱼,从此划龙舟、包粽子便成了端午习俗。

除了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说法外,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曹娥的。曹娥是汉代上虞人,相传她14岁时父亲淹死于江中,曹娥为寻找父亲尸体,沿江痛哭17天后投江而死,她投江那天恰好是农历五月初五。当人们发现曹娥尸体时,却见她抱着父亲躺在水中,嘴上还挂着一丝笑意,十分感人。江浙百姓为她这种孝心美德所感动,每年五月初五都要纪念她,还将这条江命名为曹娥江,因此,五月初五又被称为女儿节。

端午节的来历,除了对纪念古人的说法外,有些学者认为是源于我国古代的防疫活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到了五月初五,盛夏即将来临,百虫已滋生,疫病将流行,我国古代的南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都把五月称为“毒月”,所以古代有在端午这天煮兰草汤沐浴去病的传统,这是端午最古老的习俗,因而古代称端午为“浴兰节”。

除了用药汤沐浴之外,流传至今的还有将艾草、菖蒲之类的草药挂于门口,防治瘟疫及虫害,吃雄黄酒就是为了解蛇毒啊!流传下来的习俗,便有妇女们用五色线裹三角小彩粽,用黄绒布缝制小老虎。彩粽是为讨吉利,小老虎是为了图健壮,在西南,妇女们端午节在手腕及脚腕缠五色丝的习俗至今还保留着,这都是为了避邪。

所以端午节互相问候,只言安康,不说快乐。近几月,新冠疫情在全国横行霸道,感觉端午节可以煞煞瘟疫的晦气,增强我们战疫必胜的决心和勇气。端午是属于中国人最正能量的节日,也代表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与中华民族的仁爱慈孝的传统美德,更体现出不畏艰难险阻,与苦难病魔抗争到底的坚韧意志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吟端午,最喜文天祥的《端午感兴》:“当年忠⾎堕谗波,千古荆⼈祭汩罗。风⾬天涯芳草梦,江⼭如此故都何。”读着已感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特别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更是如此。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感叹钦佩先生的忧国忧民,为国献身的精神。如今疫情肆虐,那些自动请缨、奋不顾身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身上流淌着中华儿女善良不屈的血液,更是延续了先辈崇高的舍己利他,为国家为民族牺牲个人利益的大爱品格。

端午,是缅怀先人,也是坚定爱国信念的节日,粽子是表达对志士的爱戴敬仰,龙舟是催生奋勇向前的力量,艾草、菖蒲则是排除万难、邪不压正的象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众志成城,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魔,势如破竹,迎来光明灿烂的一天!因为我们是有着优秀传统,无坚不摧的中华民族,我骄傲,我自豪!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作者系广东省茂名市作协会员)

庚子抗疫赋全文解析(端午感怀抗疫必胜)(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