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黄水镇荷花(双流区黄水镇发展)

今年夏季,“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成都双流黄水镇姿态万千、风情万种的荷花翩翩盛开,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乡间“打卡”。荷花、游客和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

双流区黄水镇荷花(双流区黄水镇发展)(1)

荷花不仅扮靓了乡村,还铺就了一条致富大道。 黄水镇杨公社区的印象荷花景观,地处双流、新津、崇州的接合部,干净漂亮的自然景观井然有序,不仅鼓了村民的腰包,还带动近百名“5060”人员在家门口就业。

荷花绽放乡村美

眼下,在黄水镇杨公社区的印象荷花景点,100多亩荷花争相开放。黄水镇杨公社区党委书记夏治洪介绍,近年来,杨公社区通过发展荷花产业,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来观赏,也为杨公社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6月初,荷花进入观赏期,人多的时候,一天就吸引了二万余游客。”印象荷花负责人秦彬,说起荷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双流区黄水镇荷花(双流区黄水镇发展)(2)

当地人介绍,说是荷塘,其实就是以前金马河边的河滩地、沙漏地,通过引进农旅项目,现在修建成为富有特色的印象荷花景观。荷花池周围改造成步行绿道,建起了亭榭,池中投放了上千公斤的生态鱼,形成优美的环境吸引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在秦彬陪同下,我们用双脚丈量了印象荷花景观,远见利用旧农舍打造的随园风味餐厅,颇有“田野炊烟”的烟火气,还有那川西林盘自然形成的“竹林人家”,再有那修旧如旧农家小院里的“草根三味”勾起一抹“乡愁味道”,更有利用旧牛圈改造后人工饲养的鸽子、土鸡、山羊形成的几分“田园梦想”,最浪漫的当然要数那水车旁、马车边、草坪上举行户外婚庆……

发展旅游促增收

一池荷塘秀色,一桌农家特色菜,一宿田园小住,再来一份与“荷”有关的土特产——以“荷”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促进了村民共同富裕。

2018年,印象荷花引进云南千瓣莲花品种进行试种,采用“企业 农户”(由企业出技术,提供种苗、土地和经营,农户负责管理)模式进行运营。

“不止江南可采莲,椰城荷塘别样美”。在印象荷花,前阵子睡莲开得正好。“平时工作特别忙,周末就想去乡村感受下田园风光。”市民李女士说,上个周末,开车到印象荷花时发现,这里的睡莲十分美丽静谧。

夏治洪介绍,印象荷花是该社区打造农旅融合新场景的重要项目之一,以“睡莲养心、休闲怡神”为主题,着力打造一个集睡莲种植、繁育、衍生品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水莲花综合开发基地,力争成为成都特色乡村旅游的推荐地。

延展荷莲产业链

对于印象荷花,秦彬介绍到:将按照“生态、业态、形态、文态”融合发展原则,以农耕文化为灵魂,立足印象荷花的发展方向,以打造都市后花园主题旅游“微度假”目标,提炼荷花特色文化,融合体育、健康、养老等休闲产业,积极打造富有蜀风蜀味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目前,双流黄水印象荷花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多元化,通过发展集荷花种植、荷塘养鱼养鸭于一体的立体荷花产业,走出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举多得”的发展模式。“荷塘里刚放了2万尾鱼苗,包括鲫鱼、鲤鱼、草鱼等。”秦彬透露,待荷花花期结束后,还可以在荷塘里养鸭子,用一亩田投入赚三亩的钱。

为提高产业附加值,印象荷花正在谋划荷花深加工。“荷花盛开时可供游客观赏,花期过后结出的莲蓬、莲藕又有很多用途。”秦彬说,下一步打算探索深加工,在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下,延长荷花产业链。

面对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如何提升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夏治洪表示,下一步将提升乡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旅游双丰收。

清凉解暑荷花香

在印象荷花,荷花不仅好看更好吃。采用刚摘的新鲜荷花瓣包裹上面粉和蛋液,放置在油锅中高温炸至定型,再用荷叶摆盘,莲子进行点缀,一盘在夏日清热解暑的美食就完成了。

“荷一身都是宝,可以做出很多道美食,这道菜由荷叶、荷花和莲子组成,荷花能美容美颜功效,莲子能清热解毒,广受食客的欢迎。”秦彬介绍,目前印象荷花品种已经达到将近20种,目前,各类荷花已经陆续进入盛花期。

在双流黄水,小小荷花正盛开成富裕花、幸福花。

(作者:杨显云宿丹,摄影:王灵)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