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扎染制作过程(永善马楠苗族蜡染)

苗族扎染制作过程(永善马楠苗族蜡染)(1)

走进2021云南文博会州市文化产业综合馆,一块块天青色的“蓝色画布”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据了解,这些“画布”正是来自昭通永善马楠的苗族蜡染项目。

马楠苗族蜡染项目位于水善县溪落渡镇干海组。该项目属云南省十大文化主导产业艺之一的“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中的布产业。项目主要依托云南省把苗族蜡染作为非物质文化选产进行传承保护,作为文化产业进行培育,并与旅游、科技等各类行业独合发展。省、市、县都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马楠苗族蜡染布艺的开发搭建了很好的严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接续乡村振兴中,对马楠蜡染布艺的开发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永善马楠苗族蜡染出自美丽的“云上草原 浪漫马楠”,是1912年前后,随着马楠苗族同胞从由贵州威宁等地迁入传袭发展变化的,在地方民族文化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高天蓝的生活环境,使马楠苗族同胞用象征着梦想和纯洁的蓝白两色描绘表达自己质朴善良简单的生活方式,同时赋予了马楠蜡染以“布艺上的青花瓷”之称,马楠乡也因此被誉为云南省“蜡染刺绣”之乡。

马楠的苗族同胞主要分布在高寒、偏远的贫困村寨,面对艰难的生活环境,勤劳智慧的苗族同胞,用传承千年的苗家文化布艺技艺,用水麻、棉花和羊毛捻结成线的方式自织自衣,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体现在了自己的民族布艺品之上。

同时马楠蜡染图案有着民族风情图案和古典吉祥图案两大类。民族风情图案想象力异常大胆简练传神,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是勤芬的马楠苗族妇女以朴素的生活积累,用蜡刀蘸熔蜡,随手而画,粗犷的民族风情画风展现了马楠苗族同胞质朴的现实生活和苗家风情。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苗族古典图案是苗族祖先传下来的,图案的形制、大小、数目及排列位置等均有严格的规定,图案制作要求更为严格和精细,细节之处的线条有的细如发丝,连接长度甚至达到了20余米,且无明显接痕,因此对制作勾画的蜡刀尤为讲究,刀尖可与绣花针尖相比,使制作出的蜡染布艺产品显得典雅吉祥、庄重精美。

云南网记者 徐永进 见习记者 时光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