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从头哭到尾(跨过鸭绿江的些许遗憾)

跨过鸭绿江从头哭到尾(跨过鸭绿江的些许遗憾)(1)

《跨过鸭绿江》佳评如潮,震撼收官。近些年荧屏充斥着粗制滥造的鲜肉娘炮总裁豪门这些流量明星,难得有这样的正剧弘扬了主旋律,又具有超强的感染力。整个剧组在短短的时间里能够制造这样一部浩大的精品巨作,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不起!

当然影视作品作为一门遗憾的艺术,《跨过鸭绿江》个人认为还是有点小小的遗憾,体现在三点:

1,一些主要的战役没有或者没有充分的表现,减弱了电视剧想表达的内涵。抗美援朝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新中国处于完全劣势下打败了、打疼了美国。美国在之后长时间里对志愿军战术和将领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很多案例都被纳入军校教材,成为美国军官的共同记忆。例1,云山战役。云山战役是近代以来中美两国军队现代战争的第一次交锋,双方一交手立刻感到对方的份量,结果是三十九军重创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成为该师军史上最耻辱的一页。云山一战后来也成为多国的步兵教学经典案例,可惜剧中没有表现。例2,温井战斗。这是志愿军入朝第一战,经过两天战斗重创韩国陆军第六师,也因为战斗于10月25日首先打响,当天后来被国家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剧中只是简单带过不失为遗憾。例3,长津湖战役。整个战役历经近一个月,毫不夸张地说经过这场战,美国军队从原来的瞧不起到了恐惧中国军队的地步,中国军队彻底打服了美国军队,西点军校教案中至今对中国军人的坚强意志记忆犹新,就是从长津湖案例中得来的。但剧中除了对“冰雕连”展现外,其它战斗场面并未呈现,应该是一种遗憾。

电视剧篇幅有限,不可能将所有战役都表现,那么就应该选取打对手最疼的战斗拿出来。

2,一些演员选拔的不尽合理,没有为剧增添光彩,与同时播出的《山海情》不能相比,山剧中可谓大小人物都出彩。《跨过鸭绿江》反方演员这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要知道敌人绝不是草包,美军官兵全是经历过二战的胜利之师。演员中除了李奇微表现好外,白宫国防部长马歇尔还不错,其余人形象气质相差太远;那些大兵连个军礼都没样,没名没姓就算了,但范佛利特作为反方主要角色,感觉这个演员应该是演喜剧的,怎么让他来演一个二战名将?范实际形象上其实是个很挺拨的军人,作战凶狠勇敢,不计成本,当时国会议员专门发明了一个专有名词“范佛利特当量”,他的儿子是空军中校,战死在朝鲜。坦率地说这是个合格的对手,正是有了他才衬托了志愿军的伟大。

正方阵容中,一些演员尽管做了化妆,但看得出还是白白胖胖,与当时志愿军形象相距过远。演韩先楚将军的王挺和聂荣臻元帅的王志飞表现平平,其实可以选原来演过的徐洪浩和林永键,象以前演过洪学智将军的姚刚和秦基伟将军的徐僧表现就不错。最失败的当属孙维民,拿腔拿调、做作,镜头一到他这里,就显得拖沓凝滞,为了人民心中的好总理形象,建议孙老师退休吧。

3,尽管是央视国家队,但用电影语言来讲述英雄故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为是志愿军后代,我不光自己追,也很留意别人追剧情况,我问了同事朋友,发现追剧的主要还是中老年人,我问过一些年轻的朋友,大部分人没看,包括在地铁里看到年轻人拿着手机追剧,几乎没看到过追该剧的,中老年人热捧,年轻人温吞水。但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外国影片上映,其中有不少战争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去电影院买票的可基本上是年轻人,为什么自家的剧就没有热捧呢?不得不说我们用电影的手法讲述英雄的能力比不过人家。剧中表现战争的镜头很多雷同,就是狂轰乱炸,如果略去情节,几乎每场战争场面都是一样的。从武戏的角度来看,个性不足,同时也没有到令人热血贲张的地步。从文戏角度看,表现领导人智慧谋略,为国为民殚精竭虑挖掘不够,节奏拖沓,有点流于形式。除了领导人、志司,虚拟的几个人物作为基层指战员要串联起整剧,效果很一般,例如郑锐,参照这个人物的前半部分经历,完全可以用一级战斗英雄曹玉海作为原型延展,曹玉海生前也有未婚妻,如果表现岀来,比剧中的郑锐金医生马金虎护士更能打动观众。

作为一名志愿军后人,是怀着景仰和朝拜的心来看这部作品的;之所以提出一些遗憾,希望未来的同类产品更加出色。西方世界有几万本著作论述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但好莱坞此类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少,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我相信《跨过鸭绿江》后面还有更多佳作出现,一句话,敌人不敢提的就是我们要提倡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