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火箭炮超燃(火箭炮之神喀秋莎火箭炮)

火箭炮之神— —喀秋莎火箭炮

苏联,这个军工强大如斯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便苏联因故成为俄罗斯,他的军事力量在全球依然令人望而退却,要知道,俄罗斯可是仍以一点一万枚的核弹头数量居于全球第一位。

“一朝天昏风雨恶,炮火雷飞箭星落。”

喀秋莎火箭炮超燃(火箭炮之神喀秋莎火箭炮)(1)

在二战时期的苏联,苏德战争时,有一种武器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令纳粹德国闻风丧胆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全称为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被纳粹誉为“斯大林的管风琴”。名称正来源于那首中俄两国人民,皆能吟唱的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

对于火箭弹的研制,苏联可谓历时已久,早在沙俄时代,俄国人就开始研制自己的航空武器,,不过由于技术原因,他们当时所研制的武器并没有较好的机动性和杀伤力。而这个问题,则在1921年,苏联中央特别设计局的成立后,得到了解决。设计师研制出了400米的固体火箭和1300射程的火箭弹。直到1939年,伴随着愈发炉火纯青的火箭弹技术,得以搭载16枚M-1火箭弹的喀秋莎火箭炮应势而生。

喀秋莎火箭炮超燃(火箭炮之神喀秋莎火箭炮)(2)

对于领土面积纵深极长的苏联来讲,发展陆上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显现陆强而海疲的特点,他们的炮兵编制数量,位于各国第一,从这点中也可见一斑。而喀秋莎火箭炮不仅火力压制强,机动性也较高,对于苏联的陆上战略计划来讲无疑是一股绝对力量。

彼时,由纳粹德国将领古德里安为首的装甲部队在欧洲大陆上肆虐横行,1939年闪击波兰,又先后使丹麦— —那个只撑了四个小时的国家,希腊,比利时沦陷。连号称拥有欧洲最强陆上力量的法国,也在1940年,不过撑了不过一月多后,一败涂地。

喀秋莎火箭炮超燃(火箭炮之神喀秋莎火箭炮)(3)

一年后,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国又一次用屡试不爽的闪击战进攻苏联时,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惨重打击。德国的闪击战,靠的就是以坦克为主的装甲部队进行超强火力压制,而这次他们的对手是配备喀秋莎火箭炮的苏联。坦克部队面对火箭炮而言,不过宛若活靶子一般。在奥尔沙市的一场战役中,苏联火箭炮铺天盖地的砸向德国军队,纵然他们有着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却皆被苏军火箭弹以绝对的火力压制一一粉碎,战场变成火海,火箭弹所到之处,德军皆一片尸山血海。喀秋莎火箭弹也因此被称为“魔鬼火炮”。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喀秋莎火箭炮在无数次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火力打击作用,排山倒海的火箭弹倾泻而下,令敌人闻风丧胆,片甲不留。

发展到今天,喀秋莎火箭弹已经得到了更大层次上的研究和改进,而对于我国来讲,也已被改造成更为精准有力的战略武器,捍卫边疆,守卫国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