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赤灵芝生长在什么树上(是巨型灵芝的考证)

黎友源、李 勇、黎 敏公元前505年,楚昭王渡江时,偶然获得一个江上漂来的野生稀罕物[1]此物为何?遍问满朝文武却无人知晓,于是,楚昭王派使臣到鲁国请教孔子孔子辨识后说:“此物称萍实,为吉祥之物”于是,楚昭王获得“萍实”的地方被誉称为“萍实之乡”,简称“萍乡”“萍实”到底是何生物?至今无人说清过,成为千古一谜最近,经过考证发现:“萍实”应该是巨型灵芝[2],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广东赤灵芝生长在什么树上?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广东赤灵芝生长在什么树上(是巨型灵芝的考证)

广东赤灵芝生长在什么树上

黎友源、李 勇、黎 敏

公元前505年,楚昭王渡江时,偶然获得一个江上漂来的野生稀罕物[1]。此物为何?遍问满朝文武却无人知晓,于是,楚昭王派使臣到鲁国请教孔子。孔子辨识后说:“此物称萍实,为吉祥之物。”于是,楚昭王获得“萍实”的地方被誉称为“萍实之乡”,简称“萍乡”。“萍实”到底是何生物?至今无人说清过,成为千古一谜。最近,经过考证发现:“萍实”应该是巨型灵芝[2]。

按照〔魏〕王肃注《孔子家语》第1卷《致思》中的记载:“楚昭王渡江,江中有物,大如斗,圆而赤,直触王舟,取之。王大怪之,遍问群臣,莫之能识,王使使聘于鲁,问於孔子。子曰:‘此所谓萍实者也(萍水草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使者返。王遂食之,大美久之”[3]。其中,“萍实者也”被注释为“萍水草也”。以此解释,“萍实”是作为了“草”类。所以,“萍实”是一种“草”。

〔明〕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第78回写道:楚昭王使人询问孔子,渡江所得之物是何物?孔子答使者曰:“是名萍实,可剖而食也……”使者又曰:“可常得乎?”孔子曰:“萍者,浮泛不根之物,乃结而成实,虽千百年不易得也……”[4]。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指明了“萍实”是不根之物。由此可以得出“萍实”是不根之“草”。

在宋朝官定药书——唐慎徽著《证类本草》中,灵芝被编排在草部中。该书的草部含有3类药物:旱地草药、水草药和六芝(灵芝)[5]。可见,古人说的“草”包含有根有叶的旱地草、有根有叶的水草和无根的灵芝草。所以,“萍实”是灵芝草。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已经认识到上品六芝和通常的草、通常的水草有本质上的不同,认识到六芝是“菌”,可食,于是,他将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从草部中抽出,另辟为芝栭类,移放在菜部中,使六芝离开了草部,还原了六芝是“真菌”生物的真面目[2]。李时珍说:“昔四皓采芝,群仙服食,则芝亦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6]。所以,灵芝草即灵芝。所以,“萍实”是灵芝。

又萍实“大如斗”[3](斗是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斗),所以,萍实是巨型灵芝。

另有萍实“甜如蜜”一说,它与灵芝味苦相斥。萍实“甜如蜜”出自于《孔子家语》引用的一首童谣。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童谣是文艺作品,为了喜悦于儿童,不免有些虚构和夸张,如“甜如蜜”就是为喜悦儿童而虚构的。童谣不可以作为科学论证的证据,更不可能用它去推翻已有的科学结论。 总上所述,可得出这样的认识:“萍实”应该是一种灵芝,而且是巨型灵芝。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泽华等编著《中国古代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2

[2]黎友源、李勇、黎敏等《试论“萍实”是武功山巨型灵芝》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2),76

[3](魏)王肃注《孔子家语》·致思(第1卷),古籍线装本版,清乾隆32年(1767年):19

[4](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0卷),古籍线装本版,民国11年(1922年):4

[5](宋)唐慎徽《证类本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740册),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14-215 [6](明)李时珍著陈大为编著,本草纲目图鉴,北京:长征出版社,2009,38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