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驻兵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完了,被刘邦大军团团围住。

夜晚,项羽听到四面汉军的楚歌,已经预感自己大势已去,只能饮酒悲歌,并作了这一首诗,表现了他两层意思。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1)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第一层意思就是“霸王别姬”,项羽虽乘乌骓骏马,也难突破汉军重围,虞啊!虞啊!我又如何安排你啊!

很多人只看到了这一层意思。

这首诗是项羽被刘邦大军围困垓下时写的。

当时,正值夜半,他听到汉军四面唱着楚歌,以为自己的根据地全部被汉占领,于是披衣起身,面对爱妾名马触景生情,便唱出这首慷慨悲歌。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2)

普通人认为项羽纯粹就是为宝马和美女而伤感,这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项羽是三军统帅,他还子弟兵,还有各种军事战略,他不可能没有一个最后的交代,也就是对自己成败得失的一个总结。

事实上,前一句就是对战争成败的总结。

表面上是概括了项羽自己的豪气和力量,事实上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一语双关,不仅仅是项羽个人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而是表达楚军的力量,楚军曾经那种所向披靡的力量。

一鼓作气的力量,曾经排山倒海,曾经破釜沉舟,曾经灭掉强秦!

我楚军的力量可以拔起山啊,我楚军的气概当世无双。

时运不利于我啊,宝马也不能再奔驰。

宝马不奔驰啊!拿它有什么办法,虞姬啊虞姬,我拿你怎么办啊!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3)

1《垓下歌》是项羽对自己开始能够百战百胜的一个战略总结|“力拔山兮气盖世”是灭秦和攻汉能够获得一些胜利的原因

这个《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之前,吟唱的一首诗。

项羽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生动地显示出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

篇幅虽短小,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项羽这个人开始还是非常厉害的英雄,他能够灭秦,能够在楚汉相争的两三年时间里面保持战略优势,靠得是什么?

在彭城,他三万人马就能击败刘邦50万大军,这个就是一句话:“力拔山兮,气盖世”,自己善于运用楚军的力量和气势!

首先是力量强大,楚军子弟兵个个都是好汉,精锐无比,所向披靡,在一个就是能够一鼓作气,这个“气”是项羽兵法的精髓!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4)

他打战打得就是人气、大气、胆气。

如今把“力能扛鼎”提升到“力拔山”,把“才气过人”提升到“气盖世”,读者可能认为太夸张,其实是一语双关。

事实上,只要结合项羽的赫赫战功,剖析他当时的心态,便知他作出这样的自我评价并非有意夸张,而是用诗的语言总结过去,毫不掩饰地表达楚军的强大和自己的力量。

这从他唱出《垓下歌》之后所说的:“我起兵至今八年余,亲自出马70余战,阻挡我的人被击破了,我所攻击的人也被征服了,我楚军未尝失败过,我楚军才能够霸有天下”一段话,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5)

仅就巨鹿之战看,秦军围巨鹿,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军,诸侯都做“壁上观”也就是坐山观虎斗。

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

这些是什么,这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气盖世就是战胜秦始皇的军队的勇气和胆气。

然而不到四年。

公元前202年正月,汉王就能够发兵追击项羽,又招韩信、彭越、英布等会战,各路大军云集,将项羽团团围困在垓下。

此情此景,项羽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还来不及总结作战经验,自己已经从“气盖世”变成了“骓不逝”。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6)

就是曾经可以驰骋天下,现在却被围困,如此强烈的反差,他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探索原因何在,于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和军事经验,就归结为天时不利了。

2《垓下歌》也是项羽对大失败的一个战略总结|陷于困境的原因归于天时不利

诗中概括了项羽一生的英雄事迹,塑造出一个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形象。

与此同时,项羽却把他陷于困境的原因全归于天时:

时不利兮,骓不逝

项羽当然只是一位勇士,而不是诗人。

身经百战屡战屡胜,而最后终于被困于垓下。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7)

夜间听到汉军从四面唱起楚歌,更疑心自己的根据地亦已被汉军占领,从内心发出了英雄末路的悲歌。

自刎前唱别爱妃,也堪称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了。

《垓下歌》是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前所作的绝命诗。

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他对虞姬的满腔深情。

这一首诗,谱写了一曲生死不渝的爱情。

也是后人感觉到的“霸王别姬”,但是对项羽来说,他更加在意的还是追寻失败的原因。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8)

由于后人认为他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所以觉得他没有必要总结失败的教训了。

事实上,项羽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东山再起,所以在决定突围的那一刻,他终于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就是:时不利兮!

古人非常看重“天时、地利、人和”,《孙子兵法》也是比较重视天时、地利的,项羽肯定是懂一点兵法的,“人和”他做到了呀!子弟兵个个都为他冲锋陷阵。

所以,他觉得是“天时”不利于自己。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自己处在衰退期。从兵法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说明刘邦善于一鼓作气,他能够做到“敌退我进”,让楚军气衰的时候,他才趁机进攻。

最后,项羽提笔作诗,一曲流传千古的《垓下歌》一气呵成,挥毫而就。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9)

好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只是短短的七个字,就把项羽和楚军英雄们的成功经验总结得清清楚楚。

事实上,虞姬也是一个巾帼英雄,也是懂战略的一个女人,她最后说:“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个“大王意气尽”也是对失败的一个总结,在古代“气”是很重要的东西,所谓人活一口气,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有希望,围棋也是有争气眼的意思!总之“气”是回旋余地,是活动的能力!

总而言之,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楚汉之争,留下了许多英雄事迹,也留下了后人的一声叹息!

垓下之围项羽把头给故人(垓下歌后一句是霸王别姬)(10)

这首诗歌的背景是汉军将项羽军队团团包围,也是项羽兵败之前的绝命之作。

它的内涵远远不是“霸王别姬”那么简单!

事实上,垓下歌后一句才是霸王别姬,前一句项羽想说什么?他道破了自己的失败原因:没有一鼓作气消灭刘邦,最后却因为天时不利,被一鼓作气的刘邦消灭了。

当然,项羽也一语道破了自己开始能够取得成功的经验:善于运用楚军的力量和气势!


一起探讨项羽的故事,从新解读垓下歌的丰富内涵!

作者|龚柳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