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立春时万物复苏(小禾话立春春回大地)

【小禾话立春】春回大地,乐迎新年万物“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又到一年立春时万物复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又到一年立春时万物复苏(小禾话立春春回大地)

又到一年立春时万物复苏

【小禾话立春】春回大地,乐迎新年万物“生”

最近寒风凛冽,雨雪纷至沓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却要迎接立春的到来。作为春天的前奏,立春自古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节日意义。

“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这期间,气温、日照、降雨趋于上升或增多,万物开始复苏,养生也要开始“万物生”。

【立春习俗多,迎春打春忙】

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在自然界中,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拉开了春的序幕。立春节气有很多习俗,祭祀迎春打春热闹非凡。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会提前三天做好准备并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就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人们也会提前糊春牛,精心制作春牛图像顶礼朝拜,在立春前一日会举行“打春牛”活动,寓意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在立春这天,民间还有吃萝卜或春饼的习俗,也叫“咬春”,说是可以通气解春困,保持青春不老。

【立春养生需“护阳养肝”,恰逢年节宜清淡】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阳气生发,同时也是各种细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时候。中医养生中立春讲究“春生”,需要注重“护阳养肝”。另外,立春后恰逢春节多食荤食,尤其孕产妇人员,应搭配蔬果。要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萝卜、香菜、洋葱、花生、姜、大枣、山药等。一般来说,立春养生饮食要注意五个原则。

原则一:宜清淡

春季“肝气”旺,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脾胃弱的人春季要多吃山药、黑芝麻、大枣、莲子粥,来控制过旺的肝气,立春过后,平日脾胃不好的人,一定要饮食清淡、适量,尤其应忌食羊肉等热性食物或海鲜等发物。

原则二:宜温补

立春时节应适当减少进补,可顺应季节的变化多吃些温性的食物,比如大葱、生姜、大蒜、糯米、黑芝麻、胡萝卜等,炒菜时可滴入纯黑芝麻油,温补润肠道。

原则三:宜甘润

春天气候变化快,这时候应多吃甘味食物,注意滋补脾胃。可以多吃大枣、山药和黑芝麻,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力。此外菠菜、芋头、红薯、土豆、黑木耳、桂圆、栗子等,都是不错的甘味食物,但由于黑木耳和桂圆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妈咪就不宜多吃了。

原则四:忌辛辣

立春后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初春时期,人体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辛辣的食物刺激呼吸道,且损耗阳气,导致上火,更易感染病毒。

原则五:忌酸收

酸味容易入肝,且具有收敛之性,多吃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反而使本就旺盛的肝气更盛,伤及脾胃。具有酸性的食物如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都不宜多吃。

【乍暖还寒是立春,晚睡早起要“春捂”】

民间有“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的谚语,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的转折期,春捂才是硬道理。“春捂”的原则是“捂”两头,即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衣着宜“下厚上薄”。当然,“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在生活习惯上,立春后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并开始履行“踏春”计划。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并适时补充水分,以便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