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一线保护电力工人的感人事迹(80后继电保护工汪敏)

人民网-安徽频道

坚守一线保护电力工人的感人事迹(80后继电保护工汪敏)(1)

汪敏在继电保护装置前接线(张龙跃 摄影)

汪敏,80后继电保护工,她身材清瘦娇小,说话腼腆而害羞,笑起来眼眯成一条线,可说起专业来,举止眼神尽显果断坚毅。就是她,安徽电力首席技师、国网优秀专家人才、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江淮工匠、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省技能大奖、中国好人……扎根国网淮南供电公司最基层最一线,用20年的执着和坚守,从一名普通继电保护新兵成长为继电保护尖兵,用工匠精神守护着万家灯火,成长为同事眼中继电保护专业的“最佳代言”。

担当:弱女子也有“铁肩膀”

“记得小时候,眯着双眼,仰望着电灯,我充满好奇:没有火,电灯怎么就能发光呢?中学毕业,我选择了电力学校,渐渐理解了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一个梦想在我心中悄然萌芽——我梦想华夏大地在夜幕降临时,依然能够灿若白昼。”这段淮南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见证着汪敏一颗追求“光明事业”的初心。

2000年,她从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淮南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从事二次设备检修工作。为尽快熟悉工作,汪敏和其他男同事一样,从最基础的体力工作干起。

汪敏勇敢地拿起电缆刀学着剥电缆,任凭手指磨得生疼;跳进电缆沟,背起电缆奋力前行;找来长撬棍,吃力地撬开电缆沟水泥盖板……最终,勇敢的心战胜了怯懦的心。

由于继电保护班人手不够,加上变电站的保护设备需要大面积更换,工作起来经常加班加点,吃不上热饭,喝不到热水;有的变电站还没来得及盖宿舍,工作累了,只能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休息小憩……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她却依旧干劲十足,钻电缆沟铺设电缆,在保护屏、端子箱前接线,一接就是一整天,平均每天要为数百个保护端子接线,从不喊苦说累,她的耐心和毅力让男同事也为之汗颜,久而久之,她被班组同事亲切地称为“女汉子”。面对这样的调侃,她笑着说道:“我来到这里,就没有想着离开。谁说女子不如男?”二十年的铿锵岁月,就是最好的证明。

坚持:苦功夫练就“技术咖”

继电保护,不仅是一项体力活,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要想业务技术过硬、技能操作娴熟,更需下功夫,才能啃下这“硬骨头”。

汪敏工作之初,正值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全面展开之际,新老技术交替,相关专业涉及多。为抓紧新知识的学习,她背着锅碗瓢盆就去了变电站,吃住都在现场。白天跟着师傅完成工作任务,晚上挑灯夜战——苦读书籍、钻研原理、绘制图纸,直到彻底弄明白。

2010年,淮南地区第一座500kV汤庄变电站即将验收投运。面对超高压站的新技术、新设备,汪敏主动请缨负责二次设备验收工作,在一个多月中,她带领验收组吃住在工地,吃透每一张图纸、每一项标准,还解决了设备运行和检修中的难题和疑点,确保变电站一次送电成功。这背后的付出和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2015年,淮南地区首座220kV智能变电站验收在即,对电网来说,这又是一次技术升级。父亲生病住院,自己也在手术后的康复中,面对组织对有经验技术骨干来主持这项工作的需求,汪敏毅然接受了任务,忍着术后身体不适,白天忙于现场,晚上照料父亲,一次次往返于施工现场和医院之间,变电站投运了,她却又病倒了。“这是我的职责所在!”面对前来看望的同事,她这样解释。

在高质量完成现场工作的同时,汪敏更是带着疑问去学习,将自己的思考、想法汇集成著。她主持编写公司所辖500kV变电站和220kV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等规程、规范,并参与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电网智能变电站220kV继电保护运行规定》、《安徽电网继电保护工程验收规范实施细则》等多项规程、标准的编写工作,为电网的可靠运行打下扎实的基础。

正是这一次次的迎接挑战,汪敏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一步步得到各方的肯定。先后荣获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优秀职工、首席技师、五一巾帼标兵、安徽省劳动模范、“五四”青年奖章和国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等殊荣。2016年,获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高票当选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2017年3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突破:青年创新“领跑者”

一份执着,一份坚毅。辛勤与汗水,一路浇灌创新之花。2007年,汪敏凭借充足的准备、扎实的功底在省电力公司专业技术技能竞赛中取得个人三等奖的好成绩。之后,她更是潜心钻研,编写了多项运行规程,发明6项国家专利,发表多篇技术论文,出版1本专著,并被聘为安徽省电力公司兼职培训教师,连续五年承担继电保护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教学以及考评工作,成为安徽继电保护专业的标杆。成为淮南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的她,签订师徒协议记录在册的就有四个徒弟,而现实中为多少人理论讲解、现场释疑、有过多少徒弟,恐怕就连她自己也说不清。

汪敏有写工作日记的习惯。17年的工作积累,汪敏写下了10多本专业学习日记,被徒弟们称之为“葵花宝典”。汪敏毫不保留,全部赠予了四个徒弟。“葵花宝典”经过复印,在年轻人之间传开,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也得以传承。如今,在册的四个徒弟中,有两人取得了技师证,一人获得安徽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专业知识及技能竞赛前10名。

“刚进单位是就听说我们这有位国网公司技术专家,30岁就被聘为安徽省电力公司首席技师,竞赛拿过很多大奖,没想到她是这么一个年轻的师傅,能当她的徒弟,我感到特别自豪!”说起师傅汪敏,徒弟平夏由衷地佩服。

爱心:志愿服务“掌灯人”

2016年参加公司“光明驿站”活动时,汪敏结识了潘集区泥河镇中心小学的一位小朋友——畅畅。也许是缘分,汪敏决心对生活困难的小畅畅进行资助。节假日里,她拎着东西去看小朋友,或把小朋友接过来,给她指导作业,帮她疏导心理压力,成了小朋友生活的知情人、成长的保护人、学习的引路人,让她不再孤单,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后来的一次志愿者活动中,当汪敏让小畅畅写下自己想要的生日礼物时,畅畅写下了希望汪敏妈妈多来看她的愿望!

在汪敏的带动下,公司党员服务队连续7年结对帮扶了大通区一对孤儿姐弟;如今,这对姐弟都已经顺利考取大学。此外,2011年成立的党员服务队,被推为队长的她不仅探索出现场安全作业管控“五步法”,同时还带领队员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2016年,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汪敏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经常走社区、进企业、入校园、访贫困户,帮残助弱、点亮黑楼道,开展爱心活动,受到淮南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汪敏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18-2019年度省青年文明号”称号,汪敏本人获得2017年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近日,她又将获得“安徽省技能大奖”的奖金悉数捐入了公司扶贫基金账户,用无声的行动,传递爱和希望。

责任:抗疫保电“排头兵”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汪敏自1月27日起,坚持每天到岗值班,时刻关注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的数据,对设备的温度、负荷大小、运行工况等信息进行监测,确保淮南医疗机构的重要上级电源点没有任何一个故障点。“当重要用户遇到停电等突发事件时,我必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快速查找故障点,尽快恢复供电。”汪敏始终在脑中绷着这样一根弦。疫情期间,淮南市主网二次设备稳定运行,未发生异常事件,重要用户未发生停电突发事件。

主动靠前服务,为社会抗疫工作出力。在社区微信群里看到《关于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她带领“志愿者服务队”,从2月11日起就深入社区,采取轮流值班机制,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测温、防疫知识宣传以及保供电工作,连日来政策宣传、值班值守、楼栋观察、义务巡逻、日常消毒、管控监督,使得疫情防控网络织得更密、护得更实。为了解决新入职返岗异地青年职工封闭小区居家隔离的困难,汪敏主动关心关爱,为封闭期间生活不便的职工送去面包、牛奶、饼干、口罩等物资,每周送到小区门口,帮助开展工作证明、疏导疫期心理、代办各类事项。微信不断,电话不停,汪敏把很多工作都默默担在了自己肩头,“让职工少出门、不出门,我们就要多关心、多跑腿。”汪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汪敏用实际行动践行最初梦想,用工匠精神守护万千光明。如今,她更加忙碌,可她认为:日子忙碌,是自己的选择,与生计无关,与爱好相关,与责任相连;工作带来的不仅是一蔬一饭,更是欢欣和期盼,一路相伴,哪怕平淡,始终烂漫。(杨赛君 张龙跃 安莉 朱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