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的画论(董元奔杨维桢的)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杨维桢的画论(董元奔杨维桢的)(1)

(鸡鸣寺胭脂井)


杨维桢有一首讽刺陈后主的《胭脂井》诗:“井无水,荒龙倚,不得如,巴马子。仰天夜见黄姑星,水底喽喽话红鬼,长绳卷起天河水。井中人,不殉死,宫人斜在雷塘尾。”(“巴马子”指马,马有龙性,故籍此以贬喻之。)

古代有三类文人。其一,只爱文艺不爱江山型,如陈后主、李煜、宋徽宗,他们不爱江山而爱文艺、爱美人、爱各种声色之娱,他们的艺术发现也就在声色之娱中,他们珍爱自己的生命,愿意放下尊严换取生理上的苟延残喘以及延续他们那可怜的文艺的生命。其二,大义凛然型,如文天祥、陈子龙、王国维,他们为了艺术人格而一点也不珍惜生命,只要能够保全自己的艺术人格,刀架到脖子上连眼都不会眨一眨。其三,道貌岸然型或者说站着说话腰不疼型,如这杨维桢以及数不清的历代文人,这类文人数量最多,他们对像陈后主这样的人的遭遇喜欢评头品足,责怪他们不以身取义,其实如果换作他们自己,他们大抵也会如此,杨维桢在元亡后不是也以古稀之躯应朱元璋之召去明朝廷做了几天事吗?做就做呗,还写了首《老客妇谣》,说什么自己作为时代老寡妇嫁人了。不仅虚伪,还倚老卖老,霸道得很。

胭脂井如今还在鸡鸣寺里,此乐府诗取题“胭脂井”,同样反映了杨维桢的虚伪心态。陈后主的两个妃子在井中哪里有雅兴关心自己的胭脂呢,以“胭脂井”作题,大有欣赏女人的细腰、小脚、病容的乐趣,这是南宋以后的文人士大夫所拥有的“发明”啊。

(编辑:董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