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以工代赈(建立以工代赈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持续增收)

编者按:以工代赈是集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提升就业技能、激发内生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推荐工作典型、交流做法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从各地遴选了一批以工代赈典型案例,现予以推介。

近年来,四川省古蔺县按照以工代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围绕“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劳务报酬发放 资产折股量化分红 就业技能培训”综合模式,以苏坝村1000亩土地为基础,修建产业园内的产业便道、蓄水池等配套基础设施,并将以工代赈资金支持实施的项目进行资产折股量化。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将土地资源及配套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量化股权入股猕猴桃产业园,参与猕猴桃产业园的入股分红,整合了公司、村集体、群众的多方需求,形成了可量化的利益联结新机制,避免了帮扶资金“一股了之”。

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造血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村民自建方式,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项目理事会和村民监督小组、理财小组,在大村镇政府、项目理事会、村民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监督指导下,定期审议公示以工代赈工程项目进展、群众务工和劳务报酬发放、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大村镇经发办和园区办、苏坝村村委监督小组、聘请的专业监理单位和群众义务自发组织的监督组形成“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共同监督项目的建设进度、劳务报酬发放、工程质量等,对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和工程建设质量实行“一票否决制”。古蔺县以工代赈办公室制定规则、流程、管理规定,指导项目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后实行县、乡、村三级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同时,明确规定向参与务工的群众发放劳务报酬不低于中央预算内资金的15%,充分发挥了“赈济”的作用。此外,为当地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变原来的“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提高村民的就业技能。

农村以工代赈(建立以工代赈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持续增收)(1)

当地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

“固定分红 收益分红”模式,利益联结有保障

根据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特点,建立分三个阶段的利益联结机制。第一阶段:猕猴桃园区建设期,为企业资金投入阶段,不进行分红,村民们的收益主要是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参与园区务工或项目建设务工获得的工资。第二阶段:猕猴桃产业培育期,该期间猕猴桃尚未投产,仍在剪枝、培育阶段,企业未产生实际收益。这一阶段采取固定股息分红模式,企业按照以村集体经营管理公司的名义已投入的、用于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85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折合为423.6万元入股公司,按折股资金423.6万元的2%分红8.5万元,村集体经营管理公司开始有收益。第三阶段:猕猴桃产业收益期,即从猕猴桃开始正式挂果投产起,企业开始盈利。按猕猴桃园的实际经营情况,大村镇设计了“保底分红 收益分红”模式。保底分红按以工代赈项目折股后资金423.6万元的2%分红,即8.5万元,收益分红按1000亩猕猴桃园当年实际利润的3%分红。如果当年的收益分红低于保底分红的金额,则采用保底分红,即至少入账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8.5万元,如果收益分红高于保底分红,则采用收益分红来分配,确保收益期最低的分红收益。

农村以工代赈(建立以工代赈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持续增收)(2)

当地群众在猕猴桃园参与务工

利益分配可量化,“村集体 农户”实现双盈

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入股分红的收益,按照2:3:5的原则进行分配,即:20%用于成立资产收益基金,解决苏坝村内因病、因残、因灾、无劳动力、70周岁以上老人等特困群体的救济和扶持,主要以现金或农资实物形式发放;30%用于园区投地户分红,1000亩土地中根据投地户土地投入比例,给予红利分成,使企业与农户共同盈利;50%留存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主要用于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提供村公益性岗位、为村民提供猕猴桃栽种技术等就业技能培训。以前仅以土地入股分红,每亩土地收益为200-300元/年,现在有了固定资产入股,按每年至少入账8.5万,30%用于园区投地户分红测算,农户的土地收益每年至少提升10%以上。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也得到了极大的充实。2021年之前,苏坝村的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几乎没有资金。根据新型利益联结方式测算,到2022年以后,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每年至少可留存4.25万元。

农村以工代赈(建立以工代赈利益联结机制帮助群众持续增收)(3)

当地群众参与苗木管理技能培训

利益联结效益日益显著,以工代赈实现“一石多鸟”

一是“一地生多金”,齐抓共管同参与。作为以工代赈资金的实际受益人,村民们务工得报酬、土地得租金、入股得分红,通过工资性、资产性收益联结,使得利益联结从以脱贫群众为主向,拓展为既包括脱贫群众、也包括非脱贫群众,苏坝村全村的群众都深度参与到猕猴桃产业的建设中。同时,群众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工资由以工代赈资金负责发放,参与园区其他工作的工资由企业负责发放,由于基础设施本身建在自己的家门口,参与建设不仅能挣得劳动收入,还能便于自身交通出行等,一举多得,长期受益,更调动了村民主人翁意识,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建设过程中,村民们不仅不会偷工减料、磨洋工,反而会主动监督工程的质量,确保能长期受益。

二是产业发展条件优化,企业投资信心更强。新的利益联结方式分担了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让企业看到了政府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决心和支持企业发展的诚意。原本只计划承包3000亩的企业负责人,决定扩大承包范围,后将苏坝村全村能流转的土地全部承包下来,总计6000余亩。

三是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集体经济更有保障。在“管营分离”的机制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原本只派人监督公司的财务管理。现在成立了公司董事会,由村主要干部担任董事会成员。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猕猴桃的种植、管理,园区的出入账等,都要经过公司董事会议决策论证,必要时还要邀请专家参与,共同决策重大事项,并且定期向村民进行公示。

新型的入股分红方式,有效整合了民间资本、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农户的土地资源,促进三方深度合作、协同治理,探索并形成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企业、农户三方合作、互利共赢模式,将企业、村集体、农民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利益共同体,取代“一股了之”的做法,增强了各方将产业发展壮大的动力,彻底解决了猕猴桃产业发展中企业工作量大、村干部监督不力、群众参与意愿低等问题,为苏坝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牢了根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