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

很多人以为,皇帝的饭菜肯定是“御膳房”做的。其实,这是“清宫戏”的效果。历史上,只有清代设置御膳房,掌管宫内备办饮食及典礼筵宴,隶属内务府,位于紫禁城东路、南三所西侧。

那么战国时期的御膳房叫什么呢?

在《孟子·梁惠王上》上这样写道:“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从中不难发现战国时期给帝王做饭的称之为庖厨

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1)

其中“君子远庖厨”,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

到了秦朝,开始出现专门的机构,叫光禄寺。起先是秦代的一种制度。其中包含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澧膳馐之事,修其储谨其出纳之政,少卿备而为之贰,丞参领之。

秦朝又称主事之人为郎中令,汉初沿袭。到了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东汉末年又恢复郎中令的称呼。主管宫廷宿卫及侍从,是当时的诸官之长。

虽说光禄之名始于汉代,但到了魏晋,逐渐演化为主管宫廷膳食的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魏、晋之后的南朝宋、齐及北魏均称郎中令。到了南朝梁改名光禄卿,北齐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从此之后,光禄寺主管皇室膳食,并作为专职管理,与汉代执掌完全不同。

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2)

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3)

隋朝开皇初年,尚食局隶属于门下省,尚食定员二人,设有食医四人,唐朝改隶属于殿中省,尚食二人,食医8人。

唐朝则设有秘书、殿中、内侍三省,其长官也都称“监”。秘书省掌管经籍图书之事,下领著作局和司天台。殿中省和内侍省为内廷掌管皇帝诏旨传递和衣食起居等事的机构。

宋代时为殿中省尚食局,金、元尚食局属宣徽院。明代有尚膳监、光禄寺、尚食局同掌伙食。明朝时期有《宫廷睹记》记载,光禄寺拟好菜单,交给皇帝过目,转交尚膳监烹调,最后由尚食局伺候用餐。

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4)

有相关记载,尚食局内有尚食二人,正五品;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伺候皇帝用膳,并且每一道菜要尚食先试菜

尚食局下辖四司,分别是:司膳司,主管食品加工,烹饪;司酝司,主管酒的酝酿以及日常用酒;司药司主管医方药物,就是现在的药膳;司饎司,主管宫里的柴火,炭火等能源物资。

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5)

另外说说朝鲜的尚食局,朝鲜的尚食局大体上仿制唐朝,在高丽时代始设尚食局(상식국),负责侍候国王饮食。穆宗朝设有奉御、直长、食医等职位。文宗定奉御一人秩(正六品),直长二人(正七品),食医二人(正九品)。忠烈王三十四年改尚食局为“司膳署”,直至恭愍王五年恢复尚食局,十一年又改称司膳署,到十八年又改回尚食局。吏属包括书令史四人。改来改去还是原来的味道好。

上面说到明朝光禄寺,是专门供王朝中央政府膳馐的一个机构。有记载“上至玉食、庆典、祀典,下至各官供具,四夷赏宴,小至禁卫监局廪饩,皆出于此。”此时的光禄寺人员众多,涉及面广,宫中的各种大宴都由操办。经筵、日讲结束之后,赏赐大臣的酒饭也由光禄寺办理。

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6)

除了配合尚膳监、尚食局给皇上准备用膳,光禄寺还是一个庞大的物资采购部门:各地进贡的方物,如鱼、肉、茶及各种土特产等,也由光禄寺来收纳并处理。《明会典》记载:“凡岁派光禄寺牲口十万隻口:上半年五万隻口,下半年五万隻口、俱行浙江等布政司、两直隶各府派属徵解。”“隻”同“只”,足可见皇宫内一年消耗的物资有多么惊人。

虽说光禄寺是国营食堂,但大锅菜里口味也是众口难调,口味之差也是出了名的。《万历野获编》有“京师名实相违”条目:“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盖讥名实之不称也。” 名实相违就是有名声和实际相互违背的意思。虽然老百姓没吃过光禄寺饭菜,但他的难吃却都知道。原因很简单,他们做的饭菜都太讲究规矩,不合口味。

那皇帝怎么办呢?也吃这么难吃的饭菜吗?

当然,即使光禄寺的饭菜难吃,皇帝也得吃,因为这是制度,不然皇帝亲自下厨吗?

刘若愚是明代宦宫,他在《酌中志》中是这样写的:“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办之。至十三年,复令司礼掌印、掌厂、秉笔炤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 众所周知东厂主要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办理国家大案要案,专门查人、关人、打人,但人家伙食却并不差。

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7)

太监有权有钱,但钱再多没有用,不如及时行乐,吃好喝好。因此太监的银子主要用在口腹之欲上,所以差不多都是美食家。太监轮流给皇帝做饭,管东厂的他也管做饭。

朱元璋一生崇尚简朴,从没乱享奢靡,到了他的子孙后代奢靡之风日成气候。

到了清朝,大家都知道的御膳房就出生了。在内务府下设专门机构,管理皇帝、后妃及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员的饮食及典礼筵宴等事宜。顺治初年,分别称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茶房、膳房合并为“御茶膳房”,其长官为管理事务大臣。后称为 “御膳房”。

古代皇帝请大臣吃饭一般有什么菜(历朝历代给皇帝做饭的都叫御膳房吗)(8)

御茶膳房的下属机构有膳房、茶房、肉房、干肉房,其中膳房、茶房各设有银器库。

但确切来说御膳房这样的题词出现在皇帝膳房牌匾上是嘉庆年间才出现。单就论“膳”本身就有皇帝御用之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