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破釜沉舟有什么用(项羽的破釜沉舟)

人生到底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好?还是不留后路好?按照楚霸王项羽的“破釜沉舟”策略,就是做人做事要“至之死地而后生”!

项羽破釜沉舟有什么用(项羽的破釜沉舟)(1)

巨鹿之战,是决定秦朝命运和秦朝农民起义军的关键一役。虽然在战争初期,秦军占到了一些优势,但随着项羽带领各路联军,以非常冒险的战法,即“破釜沉舟”的战法,打败了秦军。在这场战事中,幸运的女神站在了项羽这边。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现在成了汉语成语,本来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后来转变为: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的引申意思。破釜沉舟的故事梗概如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主要是农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秦军另外一位将领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边数里外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边,因为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县) 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主将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即楚军)全部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当时项羽采用破釜沉舟之势,取得了战争胜利。那么,“破釜沉舟”到底是不是一个最好的策略呢?

项羽破釜沉舟有什么用(项羽的破釜沉舟)(2)

项羽带领自己军队,攻打章邯的时候,去的时候他们只拿三天粮食,上岸之后,项羽又令自己亲信将船烧毁,船被炸沉。这时,士兵才开始发现,自己已经处于没有退路的危险境地,前排将士纷纷下跪,拜托项羽帮助自己。他们纷纷大叫:希望将军能够带领我们杀出一条血路,让我们回家!

项羽“破釜沉舟的这一招用出之后,瞬间激励了手下的所有人。这些将士为能够生存下去,确实拿出以一敌十的勇气,秦国的20万杂牌军,在这些人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秦军逃的逃,死的死。项羽带领的那支队伍,先是破坏章邯的甬道,进而分割王雷的军队,章邯非常无奈,只好退守,巨鹿城里的赵国,看到援军来临,立刻起兵反抗王离,而诸侯国眼看着就要胜利,也纷纷前来帮忙,王离20万秦军被消灭,巨鹿城得到救援。

项羽破釜沉舟有什么用(项羽的破釜沉舟)(3)

尽管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通过项羽“破釜沉舟”的策略取得了胜利和逆袭,但后人对此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意见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气,都要有一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冒险精神。如果你什么事都等待,犹豫不决,那在徘徊和等待中就浪费了时间,也失去了机会。你要在遇到困难时,在两难或者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合理地、是非分明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必要的果断的措施,才能坚决地、顺利地解决问题。

另一种意见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所以说不上“破釜沉舟”好,还是不好。尽管做事有冲劲是好的,但过于极端的话,可能就会得到事与愿违的效果,最好还是给自己留点回旋余地才好。泼妇破釜沉舟是有勇无谋,这只是一个人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能仅靠蛮力就能破巧,才有资格使用这个策略,除非山穷水尽,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