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雷雨天津人艺(经典话剧的迷人艺术魅力)

文丨长沙市文联文学编辑,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朱敏

守不住的秘密,是该清醒还是继续沉沦?两世纠缠的宿怨,人性该如何自我救赎?一场雷雨,终结了三十年的爱恨情仇。梦醒人散,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带来的伦理闹剧该如何收场?

话剧雷雨天津人艺(经典话剧的迷人艺术魅力)(1)

6月16日晚,雅韵三湘—天津人艺版曹禺经典话剧《雷雨》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160分钟的演出结束后,现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充分彰显了这部人生必看经典话剧的迷人艺术魅力。

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层出不穷的戏剧冲突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以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直击灵魂。观众们随着演员的表演心绪起伏,仿佛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历经生死,体验了丰富而漫长的人生。渗透剧中悲天悯人的真挚情感、笼罩全剧的宿命情结,让观众的心弦余音颤抖,无法停歇。

话剧雷雨天津人艺(经典话剧的迷人艺术魅力)(2)

《雷雨》有着爆发式的戏剧冲突。其剧作运用“三一律”式的闭锁结构,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牵扯出过去三十年的恩恩怨怨。剧情环环相扣,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冲突尖锐激化。舞台上不仅凸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剧中人物都有着独特的经历与情感,又被命运之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悲剧早已潜伏在每句台词、每个伏笔中,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雷鸣电闪、倾盆暴雨。

《雷雨》特别注重内心化的戏剧冲突,其中鲁侍萍让女儿四凤指天发誓一段格外紧张激烈。侍萍因为年轻时走错路后悔莫及,希望女儿不要重蹈覆辙,强迫女儿发誓永不再见周家人。但四凤已是周萍的人并且怀有身孕,发誓就意味着将失去自己所爱、一生幸福。但母女情深,她也无法舍弃母亲。要在二者间做出抉择,她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再看舞台上的表现,四凤发誓时身体被雷电笼罩,伴随着她声嘶力竭的呼喊,氛围营造撼人心魄。

话剧雷雨天津人艺(经典话剧的迷人艺术魅力)(3)

《雷雨》的人物形象内涵丰富、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周朴园是摇摆于封建专制家长和资本家之间的“伪君子”。他对繁漪专制,逼她喝药、强迫看病等,气氛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难怪繁漪一直说自己身在囚笼、与“阎王”相伴。对曾经的恋人侍萍,周朴园看似情深恋旧,保留着30年前的老家具、保持着不开窗的旧习惯,却在再见侍萍的时候,一副自私势力的嘴脸。繁漪就像冰中的火焰,生命中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深沉的恨。她追求个性和自由,却在封建家庭里自卑无助甚至自虐。她爱起人来如火般热烈,恨起人来又如火一般把人烧毁。她一心想要逃离这个坟墓一样的家庭,却把希望寄托在了不靠谱的周萍身上。周萍是与父亲有许多相似之处的“渣男”。他诱骗继母,得手后又觉得这是他人生的污点,总想藏住忘掉。他看似真爱四凤,面对困难时却一味逃避,让人倍感虚伪。四凤的纯洁、善良与盲目服从,鲁贵的好赌、敲诈与市侩嘴脸,鲁妈的正直、隐忍与悲情苦绪,周冲的单纯、阳光与积极向上……一个周公馆,演绎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病态。舞台上的小小世界,可以说是旧中国的缩影。每个角色用鲜明的性格刻画出的,是一群人的人生。

与之相配的,是《雷雨》高度戏剧性的文学语言。这些来自生活并经反复锤炼的语言,看起来朴实无华,却高度个性化、动作化、口语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鲜明的性格特征,集中体现了语言的朴实美。

《雷雨》是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朽和罪恶,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贯穿着解放妇女、追求自由的思想。全剧洋溢着诗意之美,是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奠定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基础,代表中国话剧艺术由此走向成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至今共排演了十余版《雷雨》,每次新排、复排、重排都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长沙的这场演出是该剧院2022年全国巡演的首场。艺术家们用成熟的表演技巧、对人物和人性的深度刻画、对舞台的准确把握,贡献了一出思想与文艺的饕餮盛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