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尖放血疗法能治疗什么病(耳尖放血治疗眼科疾病的疗效及护理)

为了探讨耳尖放血治疗眼科疾病的疗效。选择2011年1月-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门诊麦粒肿患者2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4例。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患者46例。

104例治疗组经耳尖穴放血后,治愈例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耳尖放血后,患者即感到眼灼热感减轻,局部肿胀缓解,眼睑有轻松感。

中医学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皆汇聚于耳,与耳气血相贯,耳穴与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相关连。

耳尖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的耳穴穴位之一。最常用的刺法是点刺放血,又称之为放血疗法,具有清热解毒、消坚散结、降压止晕等作用。主治:高血压、目赤肿痛、发热、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故耳尖穴行点刺放血法,能有效刺激耳穴,调节脏腑功能,平肝熄火,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医生先洗净双手,用安尔碘消毒耳轮处皮肤,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耳廓顶部,右手持三棱针以稳、准、轻快对准耳尖穴(耳尖穴在耳廓向前对折的正部突起处)快速刺入皮下1-2mm,出针后,双手在其周围挤压,并用消毒干棉球擦去血,放血3滴,每取一侧耳穴,双耳交替,3天为1个疗程,并嘱患者当日之内勿将伤口弄湿,以防感染。

麦粒肿

麦粒肿是眼科门诊常见的外眼疾病,是睑板腺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以偏食儿童易罹患此疾,且易反复发作。本病自初发期至溃脓期,无论中西药治疗或切开排脓手术,均给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不便及痛苦,因此应早期根治以控制炎症发展。

资料

早期麦粒肿共诊治208例,分两组,本组104例为治疗组,对照组 104例,本组男患25例,年龄15-46岁,女患79例,年龄5-57岁,青年人发病者居多。

疗效标准

痊愈:经治疗1次后,1-2d眼睑硬结完全消失,无疼痛,无异物感。

有效:经治疗1-3次后,局部充血、水肿消失,但触之有硬结,在4-6d内症状完全消失。

无效:经治疗3次后,局部充血、水肿、疼痛,触之硬结等症状变化不明显。

结果

本组104例早期麦粒肿患者,经耳尖穴放血后,治愈例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耳尖放血后,患者即感到眼灼热感减轻,局部肿胀缓解,眼睑有轻松感。

经一次治疗,本组治愈人数1d 40例,2d 45例,3d 11例,4d 5例,5d 3例;治愈率100%。对照组1d 3例,2d 18例,3d 48例,4d 30例,5d 5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急性卡他性眼结膜炎多由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细菌等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眼病、又称急性结膜炎;中医称之为天行赤眼,俗称红眼病,暴发火眼,多发病于春秋季节,具有流行性。

资料

本组46例病例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6岁;病程最短12h,最长4d。全组病例均有发病迅速,患眼显著结膜充血、刺痒、涩痛、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多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微热、口干、咽痛、便秘、鼻塞、流涕等症状。

疗效标准

痊愈:眼结膜充血、红肿、涩痛、异物感、多眵、畏光流泪等症状全部消失者。

好转:症状、体征均减轻、但未完全消失。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

46例治疗后,痊愈42例,好转4例,其中1次治愈18例,2次治愈20例,3次治愈4例。

护理要点

1.指导患者保持眼部清洁卫生,切忌用手揉搓眼睛,儿童患者叮嘱家长监督执行。

2.脓肿尚未充分形成时,不宜切开, 更不可挤压排脓或用针挑破,否则可使感染扩散。

3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

5.避免使用他人化妆品,以免交叉感染。

6.针刺不宜太深,切忌穿透耳廓或耳廓软骨。耳尖穴偶有皮下出血,无需特殊处置。

总结

耳尖放血是通过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常用治疗方法,主要作用退热、消炎。实验研究和临床表明,运用耳尖放血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供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杂病源流犀烛》亦云:“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素问、脏器发时论》也指出:“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皆因耳尖穴是经外奇穴,具有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平肝明目的作用,是治疗眼病的奇穴。耳尖放血操作简便、疗效快,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文章内容由卫计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转载分享,如有侵权,请留言卫计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删除。

耳朵尖放血疗法能治疗什么病(耳尖放血治疗眼科疾病的疗效及护理)(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