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坞打面一天可以做几碗(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

越食记-诸暨篇

1.次坞打面: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

前几天,老越走在宁波清冷的街头,一碗”次坞打面“落胃,感受到了从里到外的温暖。So,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一碗面。

次坞打面一天可以做几碗(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1)

次坞打面

面是北方的面,汤是南方的汤

“次坞打面”目前在全国小吃界的地位还不高,但依老越看,这面是具备统杀南北的潜质的,因为它很好地融合了南北面条的特质。

一位来自北方的朋友,对于南方的面条向来不屑。

吃过次坞打面之后,才算改口:这面条还不错!

先来说面

“打面”,顾名思义,就是打出来的面。

纯手工制作的面条,是次坞打面的招牌,也是让他能够从普遍使用机器面的南方面条中脱颖而出的最大资本。

次坞打面一天可以做几碗(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2)

即使放在手工面的圈子里,打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般手工面的面团是用手揉出来的,比如兰州拉面。

所以,我们说揉面是一个力气活。

但是人的力气再大,也比不过棍子打压啊。

次坞打面的面团就是在案板上打压出来的。

一根1米多长的擀面杖,一头在墙壁上固定,打面师傅抓住另一头,一边走一边压案板上的面团,就像钟表上的时针一样来来回回地走,直到把一个面团压成一张薄薄的面皮,这个过程据说要个把小时。然后,师傅再把面皮折叠起来,用刀切成一根根的面条。

这样做出来的面条,自然是特别有韧性。

再来说汤

南方的面条,讲究的就是汤头。

或者准确地说,应该是“浇头”。

比如杭州的面条:

“片儿川”讲究的是雪菜、冬笋、肉片搭配的那鲜劲儿

“虾爆鳝”讲究的是河虾和鳝鱼用酱爆过后的鲜香味儿

“腰花面"讲究的是腰花爆炒的嫩劲儿

次坞打面浇头的讲究,单从那丰富的食材中就可见一般了

以三鲜面为例:雪菜、河虾、猪肚、笋片、香菇、青菜——把山珍海味、新鲜时蔬都囊括了进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还包含了诸暨的另一特产:蛋卷。

次坞打面一天可以做几碗(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3)

诸暨蛋卷

诸暨蛋卷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把新鲜肉末摊在蛋皮之上,团成卷,再用竹片夹住,用细绳紧紧缠绕。放上一天,蛋卷就成形了,切开后,横截面纹理清晰,颇为可爱。最妙的是,蛋卷放入口中,还带着些许嚼劲。大约是剁肉末时,手上是松着劲的,才有了这连筋带肉的口感。

古代史:北方血统的面条征服南方皇帝的胃

次坞打面,论血统,其实是属于北方的。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宋皇朝迁都杭州,北方的饮食文化就开始在杭州周边地区流散开来。

据说,有一个宫廷面点师因闯祸从宫中逃走,流落到次坞一带乡间,打面这种由北方面粉特制的面条,从此就在次坞民间流传开来。

到了元末,次坞打面又征服了一位开国皇帝的胃。

600多年前的一天,朱元璋带领大兵攻打杭州,驻扎在临近杭城的小镇次坞,杭州城里张士诚兄弟早已慌了手脚。朱元璋和他的大将徐达却信心满满。刚刚激战鄱阳湖,平定陈友谅,从尸山血河里爬起来的他,坐在营帐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天下就要到手了!"

听徐达和其他将士汇报完杭州城内的情况,朱元璋更显从容,信步从帐中走出,与将士们一同往次坞镇走去。

次坞打面一天可以做几碗(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4)

朱元璋

镇中居民早已纷纷躲避,仅有的几家店铺也早已上了排门。走约半时,他们听到一阵"啪、啪、啪"的有节奏的敲打声,从一家小小的店铺里传出来,一行人好奇地敲门探询。徐达因怕居民误会,特意报上姓名,说明来意。终于,排门被一扇扇地拿开,一张长方形的木桌子,一根被磨得溜光发亮的竹棍,以及一团和好的面呈现于眼前。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致,让店家做几碗面来尝尝,如果好吃,加倍封赏。

那店家夫妇一听,忙战战兢兢地动起手来。丈夫开始继续用竹棍"打面",妻子则从缸中掏出淹制好的雪菜,又拿出了上好的猪油、猪肉,开始爆炒。两人都使出了"绝活"。香气顿时从内里小房间中飘出,丈夫也已经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打好的面团切成条状,不一会儿,一碗面出炉。

徐达示意部下将面盛出少许让店家试吃,朱元璋摇手制止,并挑起面就吃起来。先头一声不吭,"埋头苦吃",待吃到停下来,一碗面已经下肚,此刻才连呼好吃,有劲道!

店家夫妇一碗一碗地将面端了上来,却不料朱元璋及其部将均是草民出身,胃口奇大,各人都吃下两三碗方罢。各个都赞不绝口,店主人夫妇这时才放下心来,手脚比划着向朱元璋等人介绍做面的要诀。

好不容易听懂了店主人的意思,朱元璋示意部将拿来银两,并连连夸赞主人做的面,真是"百吃不厌",等大捷之日,还要再来。

自此,次坞打面的名气开始传开来,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均纷纷涌来,只为一尝那"百吃不厌"的味道。

现代史:地主才吃得起的阿贵面馆

解放前夕,国弱民贫,普通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制作复杂的次坞打面自然也吃不起了,他们只有在招待特殊客人或麦子成熟的时节,为改善一下生活条件,才做一回"次坞打面"。

而地主和保长则会常常吃面,当时他们最喜欢去的要数俞贵松的"阿贵面馆",花三个铜钱,吃一碗雪菜肉丝面。看起来价格不高,但对于一年到头只能挣到"100碗"面钱的长工而言,这面也是价值不菲了。

解放后,阿贵的儿子俞庆夫继承了"阿贵面馆","打面棍"也由竹制换成了不易破损的木棍。可惜俞庆夫早逝,俞庆夫的两个儿子俞先有和俞满友接续薪火。解放后,开面馆做买卖不被允许,俞家的面馆也就关停了。(这段历史有待求证,老越只是道听途说,网上说法不一)

当代史:一个人撑起了一个产业

改革开放后,在俞先友的张罗下,俞家的面馆重新开业,并且打出了“先友打面”的招牌。

“打面”这个名头,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叫响。

据俞先友说,打面以前其实叫“坐杆面”,因为那时的面条是人坐在杆子上压出来的。俞先友对这种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改为用手持棍子来压面,并且用了”打面“这个形象的名字。

次坞打面一天可以做几碗(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5)

俞先友

到1985年前后,先友面馆的生意已经很红火,来吃面的队伍直直地排到了老街外头,6毛一碗的肉丝面,一天能卖出150碗。

从那时候起,镇里就有人时不时会来面馆里看他打面,向他讨教做面的本事。

90年代初,先友面馆又在诸暨轰动了一回。

当时有一位中央煤炭部的领导到诸暨视察工作,中午时分,到了次坞,要接待人员安排面食,于是大家就来到了先友面馆。俞仙有夫妇一听是大干部,立即做起了"蛋清打面"。不添水,纯蛋清和的面,直吃得中央领导连声称好。

大约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次坞镇菜场边已经开始一溜儿地开起了”打面店“。

直到现在,说起打面的源头,当地很多打面店的师傅还是会指向“先友面馆”所在的老街说:“喏,都是从先友那里学来的。”

现在,俞先友已经70多岁了。他的徒子徒孙已经把打面店开到了天南海北,也发展出了三鲜打面、猪肝打面、牛肉打面等诸多品种。俞先友却依然守着家里的老铺子,年复一年地做着最简单的肉丝面。

次坞打面一天可以做几碗(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6)

要问今天的次坞打面哪家强?”阿生打面“应该是排得上号的。

今年不到40岁的吴其生,在2014年注册了“阿生打面”品牌,打破传统打面的夫妻店模式,开启了连锁经营之路,据说目前已经在全国开出了220家加盟店。

未来史:地方政府也来掺和了

今年,次坞打面似乎迎来了发展良机。

2019年11月9日,诸暨市举行了“诸暨次坞打面”品牌启动仪式

现场发布了品牌logo和行业标准

诸暨农商银行将授予次坞打面5个亿的产业综合授信

开发最高额度为50万元的“打面贷”专属信贷产品

此前,诸暨市已经出台了《“诸暨次坞打面”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落实了1000万专项资金

对符合要求的旗舰店,给予一次性补助20万元

示范店,给予补助3至5万元

次坞打面一天可以做几碗(一碗可以统杀南北的面条)(7)

看起来,随着缙云烧饼、嵊州小吃、新昌炒年糕等地方小吃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诸暨人民也是坐不住了啊。

老越讲完了,您有没有兴趣来一碗吗?


老越吃的,不仅是味道,还有历史和文化!

喜欢请点击关注“越来了”

跟老越一起追寻“越文化“的根

发现一个最真实的绍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