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历史的星空伟人风采)

毛泽东:天府春意浓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历史的星空伟人风采)(1)

从灌县返回金牛坝时,路过莲花社,毛泽东见路边的田里有几个社员在干活。他叫车停下,跨过路边的小石桥朝田里走去。他见到的第一个人叫冉贵全,此公以懒散著名,天天赶场吃茶,很少做活路。懒王做梦都没想到会在家乡的田坎上见到毛主席,目瞪口呆一句话说不出。毛泽东跨进麦田,见有杂草,说:“要把草除干净。”冉只知点头。毛泽东又问:“每亩收多少斤?”

冉张口结舌,毛泽东伸出四个指头:“四百斤?”

冉终于开口:“差不多,每亩四百二三。”

那年月,粮食产量是极为敏感的话题,毛泽东问冉贵全:“粮食多了怎么办?”冉答: “卖给国家。”毛泽东问:“卖给国家,你们赞不赞成?”冉答:“当然赞成。”

在成都会议期间,毛主席十分关心成都的历史掌故和文化渊源。当他询问为什么这座城市名叫成都时,许多长期在成都工作的老同志都答不上来。当时公开发行的关于成都的历史、人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书籍很少。李井泉当即指示成都有关人员查阅、编辑关于成都的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经过一些“老成都”几天几夜的突击,最后编成了《成都的由来》一书送呈毛主席,并作为参考资料发给与会者。

毛主席对成都的历史,乃至对四川的历史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指示会务组翻印了《司马错伐蜀》一文。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司马错和张仪关于伐蜀伐韩的争论,而当时秦国的国君秦惠王是赞成伐蜀的。司马错认为:“欲富国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矣。”历史的发展果然证明司马错的先见之明,司马错伐蜀,取之,改为蜀郡,秦随之日益强大。从毛主席指示印发《司马错伐蜀》可以看出,毛主席是在借古喻今,意在拓展全党的新思路,以寻求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更好办法,其高瞻远瞩的历史气魄真是与众不同。

与此同时,毛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典章,如《薛涛集》《宋词选》《老残游记》《西厢记》等。毛主席阅读的金圣叹批本《西厢记》,是田家英同志费了好多周折,才从四川大学图书馆找到的。为鼓励与会领导多读书,毛主席还亲自选择宋代李清照的词《声声慢》,西汉词赋家枚乘的《七发》,近代邹容的《革命军》,还有苏联出版的《威廉士的土壤学说及其发展近况》等文章书籍,发给与会领导阅读。

毛主席还阅读了大量的与四川和成都有关的诗词,他让田家英把他选择的一些唐宋诗人写下的关于四川的诗词收录成册。那就是后来流传的毛主席手书的《诗词若干首》,其中收录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苏轼、陆游等人的诗词47首。随后又编印了《诗词若干首》第二辑,内容收录了杨慎、李廷兴、李攀龙、谢臻等人的诗词16首。毛主席在蓉时间不长,但阅读量却很大。与会者通过阅读毛主席推荐编印的诗词文章,受益匪浅。一些人更是温故知新,乐在其中!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历史的星空伟人风采)(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