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做皇帝(刘秀光武中兴)

汉朝不是分西汉东汉吗?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刘邦,东汉的开国皇帝便是今天的主人公 汉光武帝刘秀 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刘秀出生于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父亲曾任南顿令,上篇件王莽的他推行"王田制"、王田奴婢政策、"五均六管"法等一系列所谓"新政",激化社会矛盾,加重人民负担,加上连年征战、灾荒频仍,到天凤元年(公元14年),已经是"缘边大饥,人相食"了。王莽的暴政加速农民起义的爆发,此时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刘秀与其兄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组成“舂陵军”。更始元年(23年),王莽新朝灭亡刘玄称帝,地皇四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刘玄定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后 又收编了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做皇帝(刘秀光武中兴)(1)

刘秀壁画

刘秀登基后 也是一堆烂摊子,由于王莽对外连年争战,加上刑法苛深,赋税沉重,致使各阶层人民都无法生活下去:农民在饥饿疾疫中大量丧生,被迫在官府劳动的工匠也大批饿死,各类豪族都揭竿而起,底层民众也是纷纷响应,所以各方势力仍然处于割据的状态,而刘秀登基以后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要平定这混乱的局面

首先平关中,平定原更始帝朝廷的郾王、宛王及楚黎王

其次征江淮灭刘永割据势力 刘永是西汉梁孝王刘武八世孙,公元25年11月趁刘永败亡时自立为帝,建武二年三月,盖延率军讨伐刘永于睢阳,建武三年,刘永粮尽突围,被部将所杀。建元五年,汉军歼刘永余军。

再就是灭张步割据势力 张步是新朝末年,占据琅邪郡,刘永封张步为辅汉大将军,张步趁机占领太山、东莱、济南等郡,建武五年十月,刘秀亲征,张步投降。建武八年,张步意图东山再起,被杀。

消灭董宪割据,董宪先依附赤眉军,后投奔梁永,建武六年,吴汉攻克董宪所在县,被汉军截杀。

消灭李宪割据 新朝灭亡时,自据庐江,李宪自称淮南王,建武三年称帝。建武四年,汉军围困长达一年,建武六年,舒城被攻陷,被部下杀。

建武八年,刘秀率军西征,孚器战败,建武九年春,魁器病死,其子投降刘秀。

消灭蜀地公孙述公孙述,新朝末年自称辅汉大将军,建武元年,称帝国号成家,建武十一年三月,岑彭率军攻蜀。公孙述派刺客暗杀岑彭大将军,但吴汉、臧宫等率军继续攻蜀。建武十二年十一月,吴汉与臧宫会师于成都围攻,公孙述负伤身亡。

这期间由于由于王莽在位时针对的少数民族发动战争污化,因而矛盾也日益尖锐化,连年对外争战也是不停。

汉光武帝刘秀做皇帝(刘秀光武中兴)(2)

刘修陵墓

汉光武帝经历十二年之久扫平了群雄割据,终于统一了中原。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的重任。

他在位三十二年,花去半生精力治国理政

刘秀从思想上,取百家之长,“以柔道行之”,这是刘秀治理国家的一大特色,表面沿用文景 时期的“无为而治”其实是最大的治理当时的状况。

在政治上,偃武修文,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精简地方机构,废除地方兵权,把大权紧紧地掌握在中枢机构之中。真正做到军令政令的统一,将大权便集于自己一身。

经济上,减轻赋税、解放奴婢,释放刑徒,提倡与民休息,轻赈薄赋,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在吏治方面,合理安排功臣,限制特权阶层 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云台二十八将”大多都是善始便是最好的说明。

在教育方面,推行儒学,提倡教化为先 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

在社会习俗方面,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光武帝一生节俭

汉光武帝刘秀做皇帝(刘秀光武中兴)(3)

刘秀

刘秀本身就有仁义之心,有学识,崇尚儒学。他可以说在人格上比较完美的人,爱部下将领,爱护百姓,会用人,会打仗。他的这些人格魅力团结了很多人,使很多人甘心为他所用。他勤政爱民的思想,在古代君主中是少有的。他处事公平公正,不仗势欺人,重情重义。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

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这位刘秀的历史知识呢 ,新手发文 感谢你留下宝贵的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