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盛为什么难治(他们都说我是脾虚)

医生:他们都说我是脾虚、寒湿盛,你看看是哪一种

在这个全民健康养生的年代,什么是你听的最多的?

医生:他们都说我是脾虚、寒湿盛,你看看是不是?

医生:他们看了看说我是湿热,你帮我看看,吃什么药祛湿?

虽然现在扫地阿姨都知道祛湿茶,但大多只是听别人说说而已,真正了解的有多少呢?

反正说说而已吗,也显得自己紧跟时代潮流。好像不知道祛湿茶、养生茶就不时尚了。

脾虚湿盛为什么难治(他们都说我是脾虚)(1)

那么湿气是个什么东西?

中医讲自然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是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本来就有的气候变化。湿是其中的一种。

湿为阴邪重浊而粘腻阻滞气的运动

中医上讲,人体中的湿气是由于内外两个方面而来。

内湿——贪吃生冷瓜果,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腻,化生痰浊等。

外湿——自然环境在的气候潮湿,长久处于空调房内,寒湿可侵入人体,伤及脾脏。

人体自身也有水气,供人体自身的使用,这个是生理功能,必须有的。

但是如果水气过多,超过人体使用量,人体超负荷运作不了,就成了湿气,也就是——湿淫。

看到了吧,称呼不一样,还是原来的小家伙们,只是叫法变了。

脾虚湿盛为什么难治(他们都说我是脾虚)(2)

为什么有人是湿热?而有人是寒湿呢?

湿邪进入人体后,会向两个方面转变,往哪个方面转换,主要根据人体内部环境有关。也就是你的体质有关系。

湿气入体,阳虚、阴盛之体变为寒湿。

人体阳气不足,阴寒气盛——表现为怕冷、畏寒喜暖、手足不温、性格忧郁、喜静、易感冒、一派阴气之象。就会往寒湿方向转换。

湿气入体,阴虚、阳盛之体变为湿热。

如果这个人身体好,平时阳气足足的,阳气足的人表现为喜欢活动,做事有激情,不易感冒,手脚不凉,一派阳刚之象。湿邪就会往湿热方向转换。

那么我们自己怎么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是湿热还是寒湿?

中医有望闻问切。那么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脾虚湿盛为什么难治(他们都说我是脾虚)(3)

看大便、小便、舌苔

大便

寒湿之人大便经常黏马桶,想解大便却解不出来,感觉解了出来,但一看很少,还不成形,有时候一天拉几次。

湿热之人大便也黏马桶,肛门有热的感觉,有时候大便正常,有时候很黏。

小便

寒湿之人小便清长,没什么味道,清透,基本和自来水差不多,一喝水就像解小便。

湿热之人小便颜色黄,气味重

舌苔

寒湿之人舌苔前面的边缘有像齿轮一样的印,就是齿痕舌,还有水想滑出来一样。

湿热之人舌苔是黄色的,而且舌苔很厚,口腔有异味,自己都闻得到。

寒湿之人的大便、小便、口腔里面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味道。

湿热之人由于有热,所以身上的气味都比较重,大便、小便、口腔都有很重的味道,自己都受不了,呵呵。

问和切这都是医生做的,你就乖乖的回答就好了。

湿热和寒湿都有哪些症状呢?

湿热表现——皮肤毛发油腻、毛孔粗大、长痘痘,经常眼屎湿又多;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面色晦暗或发黄,人变胖了,减肥难,平时睡觉起床后,头昏昏沉沉,感觉很累,身体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不清爽,大便黏马桶、小便黄少、嘴里有口气、体味重,特别是大小便气味儿大,容易有湿疹、脚气、汗臭,晨起口苦、口干。

脾虚湿盛为什么难治(他们都说我是脾虚)(4)

寒湿表现——腹胀、腹泻,不想吃东西,饭后肚子胀加重,大便稀不成形,觉得身体困重、乏力、不想说话,口淡不渴,面色萎黄,甚至出现肢体浮肿、乏力、舌有齿痕等,这种人虚胖的较多。喜欢用热的东西暖肚子,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大便稀,不成形。稍微吃些寒凉的,或一冷一热的食物,就很容易拉肚子。女性痛经、宫寒,男性生殖方面等等。

湿气致病犹如如油泼面,油进入面里面那就很难分离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千寒易除 一湿难去的道理。祛除湿气要选对方法,还一定要有耐心。

湿气和很多疾病都可以混淆在一起,导致临床上治疗困难,相信得过湿疹和荨麻疹的都有过痛苦的体验,医生每次开点药膏,开上几盒抗过敏的药物,吃了后会有好转,但是只要某一天忘记吃药,荨麻疹就会弥补全身,长期不愈,痛苦不堪。

脾虚湿盛为什么难治(他们都说我是脾虚)(5)

日常生活中祛湿气,健康养生

少喝冰镇饮料、不要暴饮暴食,尤其寒湿之人少吃、甚至不要吃水果。

没事敲打脾胃经脉,尤其这些穴位:天枢、足三里、丰隆等等。

多吃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这些湿热、寒湿都可以吃。

其实,还有一个改善办法。那就是运动

脾虚湿盛为什么难治(他们都说我是脾虚)(6)

运动不仅健脾胃,还能让你练出傲人健硕的肌肉,使肌肉发达丰满,结实有力。

现在知道有些人为什么练不出腹肌了吗?湿气太重,所以要想练就迷人腹肌,一定要先祛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