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1)

大象无形

最大的象,是无形的,是看不见的,是无法感受的。

比如心灵,无形无象,无穷无限,大可容宇宙,小可穿无隙。

大象无形。大象即道,道是虚无的,是超越的,玄妙莫测的,是不可道,不可名,不可思议的。

无形之道,生长万物,规范万物。道是源头,是规律,物是支流,是具体。道超越物,无形超越有形。

无形,无限可能;有形,终究有限。局限于有形,解脱于无形。修行重在务虚,做事要在求实。

滴水入海,方得永恒。生命在悟道中升华,出于有形,归于无形。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2)

大音希声

最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是听不到的。

虚心静听天籁音,此时无声胜有声。

庄子说,“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简言之,大音希声,听者自取。

天籁即大道,以声喻道,与老子以水喻道、以朴喻道是一个道理。

人籁与地籁,耳听为实。天籁,寂而无声,唯“心斋”可听一二。

虚者,心斋也。以道为心,以虚为体。虚心,可闻天籁之音。

放空自己的内心,把知、欲、情等内在障碍清除,把俗、物、形等外在忘掉,达到虚静状态,我们才能听到世间最美妙的天籁之音。

因此,“常无,欲以观其妙”,方可领悟“大音希声”之神妙。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3)

大器免成

最大的器物,好像没有任何人为作用,如山川江河,皆自然而成就。

天地万物,皆源于道,皆遵循自然法则,天道无为,也无人为,即是自然成就。

“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天地人三才,人亦居其一。

“大器免成”,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粒橡树种子,自然成长,必定长成一株挺拔的橡树。

我们冲破世俗一切框框,突破自我局限,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大器免成,自我成就。

孔子曰,“君子不器”,君子心怀天下,超越一切具象与束缚,与道同行,率性而为。

“道法自然”,回归自然,尊重自然,顺其自然,做真实自己,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塑造。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4)

大方无隅

最广大的方域,好像没有边角一样。

物理空间无垠无限,让人无穷遐想。精神空间无边无际,真乃逍遥自在。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日月笼中鸟,乾坤浮上萍。

悟大道,开启内在智慧,光明本心,扩展我们的大心。

大心,大而无形,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其实,无大无小,无外无内,无我无物。

光明本心,扫除心灵尘垢,映照万象,清晰明了,何有烦忧。

大方无隅,大心无量,光风霁月!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5)

大成若缺

最圆满的东西,好像总存在缺陷。

最完美的事物,都是不完美的。

换言之,残缺是一种永恒之美!

著名雕塑维娜斯是断臂女神。

乔布斯的苹果被上帝咬掉了一口。

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人生。世界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美是相对的,有缺陷瑕疵才是真正的美。

我们的世界,佛称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

人生没有圆满,人生哪能尽如人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曾国藩晚年追求“求缺惜福”,书房改名“求缺斋”,越是求缺,最终福气越多。

大成若缺,有一点缺陷才好。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6)

大盈若冲

最充盈的东西,好像虚空一样。

老子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道就像一个大而无形空空如也的容器,包容一切,承受一切,有容器之用,就在于它的虚空。

空间,因其“空”,万物得以存在。天空,因其“空”,才有日月星辰、风云雨雪、气象万千。

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空的心灵才可以包容一切。

“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与感动。

修心亦是如此,修一颗虚无之心,无我执,无我见,无知无欲,回归本心。

《心经》云,“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世界本来就是虚虚实实,变易不居。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正因“若冲”,所以包容万千,千变万化皆在其中。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7)

大直若屈

最正直的(大道),远观就好像很弯曲一样。

反之亦然,弯弯曲曲的大道,远观也好像很正直。

司马迁说,“大直若诎,道固委蛇”,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而大道(事理)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

在坚硬而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有时候转个弯,变通一下,会更好地抵达目的地。

在修身处世方面,庄子说,“外化而内不化”。外柔内刚,外圆内方,为人随和,又不失个性原则。

既有社会性的成熟练达,顺从世俗规范,又保持独立的内在、自然本性的纯朴天真。

处世而言,内要有我,守护尊严;外要无我,以与世俗同居。

修身而言,内无我,无我见,无我执;外无我,无为无事,为而不争。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8)

大巧若拙

最灵巧的人,好像很笨拙。

大巧不工,重剑无锋。真正灵巧的人,并不表现灵巧,不露于外,而显得笨拙。

真正巧的是天工,而不是人为。越是朴拙的东西,越具永恒之美。

天地有大美而言。天地造化万物,灵巧之极,可不曾炫耀半语。

人法天地,亦当如此。不要过于注重外在的技巧,而更注重内在的自然天性,顺其自然。

庄子说,“外重者,内拙”,反之亦然,“内重者,外拙”。

大巧若拙,大巧于内,而外拙于外。于尘世之间穿梭,更易于游刃有余。

大巧是真巧,若拙不一定真拙,这是一种定力与毅力。

这就是真正的大巧若拙,巧在于内,而拙于外,却无往而不克。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9)

大辩若讷

最善辩的人,好像很木讷。

观点总是相对的,局限的,争辩是没有意义的,一切言辩皆是戏论。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世间没有不被评说的人,可以不赞同别人的观点,但要尊重别人表达的权利。

真正的善者或辩者,不会轻易表达观点,不言就是言,没有观点就是观点。

不言是一种境界,好辩是一种执著。太多争辩,就失去了内在的宁静。真正的大道,不是争辩而得,而是内观自省,道在人心。

说话出自天性,沉默来自智慧。有智慧的人,以守为攻,不言为言,无声胜有声。

会说是能力,不说是修养。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要在适时;要语不繁,达意则灵。

故沉默是金,智者寡言,大辩若讷。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10)

大白若辱

最纯洁的白色,好像杂含黑垢。

大白,好像有黑垢。是人的眼睛出了问题?还是视角或心态有了问题?

按照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理论,万物皆是阴阳合体,生命皆是雌雄同体。

世上并没有百分百的纯金,那么也就没有百分百的纯白,夹杂黑垢是自然而然的事。

同理,世间也没有百分百的对错、善恶、真假与美丑等等。

看待世界与人事,大白若辱,大辱也若白。

《围炉夜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看待一个人是善是恶,是廉是贪,要辩证而论。世上没有纯白或纯黑之物,也没有纯善或纯恶之人!

看待一件事是利是害,是福是祸,也当如此。不偏执,不盲从,换个视角,换位思考。

这是一个灰色的世界,或浅灰或深灰而已,没有纯粹的白昼与黑夜。

心有阳光,处处明媚;心怀善念,温暖人间!

道德经里面的十大智慧(道德经中的十大)(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