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1)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甄嬛传》《如懿传》等火热的清宫戏,里面都有一个相同厉害的汉人角色,他是整个清朝296年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这位汉臣就是张廷玉。

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学士张英之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曾任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康雍乾三朝元老,做官长达50年。先后编纂《康熙字典》、《雍正实录》,充实《明史》、《国史馆》、《清会典》。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2)

张廷玉于康熙朝进入权力中枢,官至刑部左侍郎。雍正即位后,张廷玉开始大红大紫,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雍正年间,张廷玉完善奏折制度,它的确立是清朝官僚政治上的重大变化,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产生了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雍正朝设军机处,“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张廷玉创廷寄之法,既保证了中央政令的严格贯彻,速度又较前加快。军机处成为清朝的中枢机构并深深影响清代中后期的历史。他“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从内廷到朝房,请求指示和批阅文件的属吏常达数十人,他即使坐在轿中也经常批览文书,处决事务。傍晚回到家中,仍然“办次日应办之事。”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3)

雍正经常一天召见张廷玉两三次,说,“朕即位十一年来,朝廷之上近亲大臣中,只和你一天也没有分离过。”雍正视张廷玉为左右之臂、股肱大臣。

张廷玉得病时,雍正对近侍说:“朕连日来臂痛,你们知道吗?张廷玉患病,不是联的臂病又能是什么呢?”张廷玉同雍正“名曰君臣,情同契友”。《清史稿》也对张廷玉给予高度评价。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4)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他把“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当做座右铭。他在修《康熙朝实录》时删削了许多不利于雍正的文字。雍正赞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张廷玉身居要职数十年,凡是别人馈送之礼,价值超过百金则拒绝。雍正皇帝顾念张廷玉生活清苦,曾赏银两万两,张廷玉不敢收,雍正不许他推辞。他将此银用于激励士子学习或资助乡里穷困者。雍正将位于圆明园附近的澄怀园赏给了张廷玉,张廷玉因之号“澄怀主人”。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5)

雍正最赏识鄂尔泰、张廷玉,鉴于新君喜欢通过处罚前朝老臣来树立威望,雍正在弥留之际,以“将来二臣可配享太庙”的方式来保护二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鄂尔泰去世后,乾隆为防止张廷玉一党权势过大,开始对张廷玉抑制,对张廷玉做出了略带侮辱性的评价:说张廷玉不过是个写圣旨的,在本朝十几年没有一点辅改的功绩,只不过是因为他供职多年,如那些古时的器皿样,只是个摆设而已。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6)

乾隆十二年,张廷玉祈求退休。乾隆不高兴地说:“朕以为,作为人臣如果心意预先有辞官而去的想法,必将对一切事物漠然视之,敷衍了事疏于政务,年龄已到就奉身告退辞职,谁还会全力为国家管理实务?这是不能不加以辨别说明的。”

两年后,乾隆以张廷玉年逾古稀为由,准他不必早朝,他的内阁首辅位置由讷亲取而代之。张廷玉立即上疏请求辞去兼管吏部事务的职务,要求回乡,这次乾隆准了。张廷玉入朝谢恩,为自己身后配享太庙之事让乾隆给他写一份保证。这让乾隆很不高兴,但他还是写了首诗赐给张廷玉,在诗中表明不会改变先皇遗诏。第二天,张廷玉让儿子上朝代替自己谢皇恩。乾隆恼怒:“为自己要赏赐时能亲自上朝,可是谢恩时就不能亲自来了,这样对待朝廷给他的莫大恩惠,好像这都是他应该得到的,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7)

乾隆的怒言被张廷玉的门生大学士汪由敦暗中通风。张廷玉第三日早上进朝谢恩。乾隆猜想有人走漏消息,经查属实。乾隆斥责张廷玉“负恩植党”,削去张廷玉伯爵,罢去汪由敦协办大学士及尚书职。那些嫉妒张廷玉的朝臣见风使舵,称张廷玉没有资格享受死后配享太庙这一最高荣誉。乾隆谕示仍保留张廷玉配享太庙。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病死。初祭刚过,张廷玉不顾自己是永璜老师的身份,向乾隆皇帝奏请南归故里。乾隆斥责道:“你曾待候朕讲读,又曾是定安亲王的师傅,却是这样的冷漠无情到如此地步,这是有良心的人做的事吗?”还诏命把配享太庙的名单给他看,让他自己说是否够资格配享太庙。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8)

张廷玉惶恐万分请求罢允配享太庙,照律治罪。乾隆命讨论张廷玉是否有资格配享太庙。朝臣看出乾隆皇帝的心意,一致认为应该罢免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皇帝以此修改了雍正皇帝遗诏,罢除了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待遇。又有人揭发张廷玉的姻亲朱荃曾涉及吕留良案,皇帝降旨罚张廷玉白银一万五千两,并追缴以前赏赐的各种物品,查抄其在京住宅。张廷玉的其他党羽如汪由敦等人也都了受罚。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84岁的张廷玉病逝,乾隆宽恕了张廷玉的罪过,恩准其配享太庙,谥号文和。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对张廷玉之事仍念念不忘,认为他的一些观点和自己的一致,命刻碑记之。乾隆在碑后题记。

古人说“七十悬车”。张廷玉为清王朝呕心沥血,七十岁后才多次请求回乡养老,却惹了乾隆,遭受罢官、削夺爵位、免予配享的处分。按照乾隆的观点你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苛刻要求,加上打击摧残,七十多岁的张廷玉晚年在郁闷恐惧中度过了最后岁月。

俗语讲,“伴君如伴虎”一点不假。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武大臣(清朝296年只有一名人汉臣配享清廷太庙)(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