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

人的梦境多姿多样,有浪漫、有趣的美梦,也有可怕、令人不安的噩梦。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梦境确实可以表现你最近的状态。例如梦见被追赶,说明近期内心充满恐惧与担忧。

虽然健康的梦境可以协调身心平衡、促进大脑恢复、有助于身心健康。可如果睡眠质量不好,经常感到多梦,甚至是噩梦,那就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一种无声的提醒。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1)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2)

现代睡眠医学研究发现,梦境多发生在睡眠周期中的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正常人每晚会经历4-5个睡眠周期,而快速眼动睡眠期平均占据人每天睡眠时长的20%-25%左右。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3)

1953年,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将睡眠者从快速眼动睡眠过程中唤醒,约80%的人表示他们正在做梦。

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觉醒,正是人会感觉到做梦的原因。

生活中很多人表示自己睡眠质量好,从没有做过梦,而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如失眠的人,则往往会感觉一夜都在做梦。

其实这只是他们睡眠周期中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发生了变化,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做梦的人,只不过是记没记住罢了。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4)

据美国大学健康新闻的一项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85%的成年人至少会做1次噩梦,而更有8%-29%的人表示,他们每月都会做噩梦。这则数据显示出了噩梦的普遍性。

人们往往在噩梦出现后会对身边发生的事提高警惕,直到自认为平安度过后才放下心来。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5)

如果你经常做噩梦不胜其烦,那么可以试试在以下五种原因中找到答案:

1.心理创伤

据国际梦研究协会研究发现,人在经历爱人离开、亲人离世、财务困境等重大生活变化后,容易出现紧张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而这些情绪正是导致噩梦出现的原因之一。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6)

同样,工作生活压力大也会导致以上情绪的出现,从而导致噩梦的出现。

此外,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是导致做噩梦的普遍诱因。比如从战场上退伍下来的士兵们,他们因为在战场上受到的创伤而容易长期陷入梦魇当中。

2.疾病原因

据《荷兰医学期刊》发表过的一项对6000人做的研究发现,对于患有心律不齐以及胸痛的人,他们做噩梦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一倍之多!

这或许与心血管疾病引发的呼吸问题有关,大脑血管受损或血流不畅都容易导致大脑内的氧气含量降低,从而引发噩梦。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7)

此外,帕金森病、偏头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抑郁症等疾病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噩梦。

3.睡姿原因

睡眠时产生的生理刺激也会诱发噩梦的出现。比如睡觉时盖住口鼻、手部压在胸口上方或是俯卧睡姿等。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8)

这是因为人在睡眠时,心肺的呼吸活动会相对减弱,以上不良姿势都会阻碍睡眠时的正常呼吸,最终刺激大脑神经产生危机感进而导致噩梦的出现。

4.睡前饮食

过多地摄入食物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进而刺激大脑的活跃度,增加做梦时长。

据《国际心理生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晚餐添加辣椒、芥末等辛辣调味品,导致了该研究中60%的男性受试者出现了睡眠质量变差的情况。

同时辛辣食物还会增加身体的体温,干扰大脑在夜间的活动,从而可能影响梦的形成。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9)

5.药物影响

一些患者需要借助药物提高生活质量,但某些药物(如抗精神药物、扩张血管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因其特殊成分而会影响大脑中的化学物质,进而会导致噩梦的发生。

同时,戒断反应(放弃部分药物、戒烟戒酒等)导致的焦虑、紧张情绪也有可能导致噩梦的出现。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10)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11)

话说回来,做梦也许就是对记忆的二次加工、存储的过程,可以起到巩固大脑记忆、帮助人恢复精力等作用,因此,适当的梦是对人有益的。

即便是偶尔做噩梦也不必惊慌,噩梦只是将清醒时担忧的事情或压力转化为记忆,帮助大脑更好更容易的进行处理,减少清醒时大脑的负担,起到缓解身心压力的作用。

但如果噩梦导致的睡眠质量低下影响到你的日间生活,积极的找到原因、对症寻找帮助,能够让你尽快摆脱噩梦频发。

祝大家今晚好梦~

晚上做噩梦是身体出问题了吗(是身体在向我发送什么信号吗)(12)

审核医生:彭旭

责任编辑:刘岩

插画:刘岩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

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