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玉兔迎春年俗日历)

多彩石家庄,非遗过大年。由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河北新闻网承办,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协办的“玉兔迎春——多彩石家庄 非遗过大年”活动正式开启!即日起至正月十五,我们将每日为您带来一项石家庄非遗项目,通过年俗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享非遗之美。今年春节,跟着小编一起来感受石家庄非遗里的浓浓年味儿吧。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玉兔迎春年俗日历)(1)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一首广为传唱的春节民谣里有着浓浓的年味,再配以不同的民风民俗、方言乡音,颇有一番风味。

今天(1月14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北方人常说的小年。是充满年俗烟火气的一个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很多地区有吃糖瓜的传统习俗。而与糖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家庄也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无极东阳糖瓜,甜甜蜜蜜过小年。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玉兔迎春年俗日历)(2)

无极东阳糖瓜。丁顺强摄

糖瓜,质地细腻、颜色洁白、酥脆甘甜,史书记载宋朝人祭灶时,使用一种称为“胶牙饧”的灶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曾写道:“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显然在古时它就已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肴。

无极东阳糖瓜制作技艺的发源地为该县东侯坊乡东阳村,流传传播于周围其他村落。东阳村地处无极县城西南二十华里处,紧邻磁河西南岸。当地壤土肥美,井泉甘冽,尤其盛产小麦、玉米、红薯等。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玉兔迎春年俗日历)(3)

无极东阳糖瓜。丁顺强摄

东阳糖瓜是以玉米和大麦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制作而成,具有质地细腻,颜色洁白,酥脆甘甜,入口即化,不沾不黏,余香留口,开胃解馋等特点。其制作始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买上几个糖瓜作为贡品来给灶王爷上供,意在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觜,叫他“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在当地这种民间习俗一直保持至今。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玉兔迎春年俗日历)(4)

素材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无极东阳糖瓜为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讲究、复杂。制作时将提前预备好的玉米面和大麦按5:1的比例混合,也就是5斤玉米面兑1斤大麦;通常每做一次糖瓜,首先准备20斤大麦,让其生芽并碾碎后备用;再将100斤玉米面蒸熟,和碾碎的麦芽混合后放入特制的大锅中,添加8至9担60℃-90℃的热水,一担水约50斤,进行发酵。大约4个小时后将发酵好的糖稀盛到另一口锅里开始熬糖。而熬糖火候很重要,需要不停地搅拌不能间断,每人每天需要重复上千次,直到将里面的水分全部蒸发完,糖稀的颜色从土黄变成微黄。最后将制作好的糖稀放在特制泥盆里倒到室外石碾盘上冷却。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拉丝成瓜,一般需用6至8人做一天。

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年俗(玉兔迎春年俗日历)(5)

素材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目前方圆几百里保留手工制作糖瓜技艺的只有东阳村李根法一家,香脆可口的美味、止咳化痰的绿色保健功效使这一传统技艺深受民间大众的喜爱。近几年来,各级媒体纷纷对这一民间传统技艺进行报道,使东阳糖瓜成为无极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名片。

编辑:曹秦雨

视觉:刘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