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1)

乾隆十五年的一个早晨,皇宫门外,熙熙攘攘。那天是殿试成绩放榜的日子。此刻的纳兰府也已经苏醒过来,各人开始忙碌一天的工作。

纳兰容若拿起案边的经书,书角已经翻得起了毛边。昨天还有一词不解其味,所以今日一早还惦记着。他瞥了一眼妻子,她正在镜子前梳妆,云髻玉钗,相得益彰。眼前的景象,好似一幅动态的仕女图。

院子里突然传来一个小厮的呼喊声:“公子,中了!公子,中了!”小厮气喘吁吁地走进屋子。

纳兰容若倒了一杯水:“坐下歇歇,喝口水,慢慢说。”

小厮拿起杯子一饮而尽,“公子你考了二甲第七名。我这就去给老爷和夫人报喜。”

纳兰容若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的喜色,他看到妻子已经梳妆完毕,心里倒有点责备小厮破坏了刚才的清净气氛。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2)

妻子卢氏知道自己的丈夫同寻常人不同。他虽出身显赫,又有满腹经纶,但是却爱慕风雅,不爱官场。

三年前纳兰容若因病错过殿试,父母为他扼腕不已,他却处之淡然。他常常说官场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玷污心性。他的《眼儿媚》就表达了他对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

中年定不禁哀乐,其奈忆曾游。浣花微雨,采菱斜日,欲去还留。

人远罗浮,欲去还留,不能留。因为纳兰容若隶属正黄旗下,其父是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其母是一品诰命夫人。

面对这样显赫的家世,纳兰府对于容若的期许可想而知有多高。如若他不能考取功名,就是有损祖宗荣耀。

所幸的是纳兰容若娶了一位惺惺相惜的妻子卢氏,她不曾强迫过纳兰容若做什么,只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3)

可是说起来,纳兰容若最初的佳人并非卢氏。原本他在娶卢氏之前,就爱上了一个人,就是他的表妹。蓦地一相逢,回眸一笑,只觉仿佛前世约定的一般,便俘获了彼此的心。不久纳兰容若和表妹便定下婚约。恩爱十分,低眉回首容若都觉得顾盼生辉。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清淡字句,表妹的娇羞姿态容若的朝思暮想和跃然纸上。本以为到了日子便可将表妹迎娶至纳兰府,可是却没想到表妹被召进宫中。皇命难违,那一纸婚约此时就如同废纸。

容若伤心欲绝,不能迎娶自己的心上人,只能依从父母之命迎娶了卢氏为妻。

古代的词人最喜纳兰容若,不仅是因为他的词纯真性灵、扣动人心,更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无论是谁跟他在一起都会幸福。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4)

新婚那日,洞房之中,红烛之下,端坐着一位凤冠霞帔的女子。容若心里一动:这便是要与我共度一生的女子,不管她是河东狮吼还是小家碧玉,既然入了我纳兰府,做了我纳兰容若的妻子,我就要好好待她。

容若轻轻地挑掉了新娘的头纱,现出了一位桃腮带笑、媚眼含羞的女子,这便是卢氏。卢氏性情和顺温婉,于无声处渐渐地俘获了容若的心。

自是:蓝田种玉姻缘合,红叶题诗两相乐。婚后,容若与卢氏在庭院里弹琴赋诗: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庭柯沾露,蝉鸣停歇,烟纱轻掩。纳兰容若与卢氏好似一对神仙眷侣醉情山水之中。香肩并著不用言语,却对彼此了然于心。虽然世上有无数佳人,我却只与你一人共度一生,“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果婚姻是一场豪赌,那么卢氏便下对了赌注,拥有幸福的筹码。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5)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6)

许是他们这片深情羡煞了老天,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

容若望着往日里熟悉的院落,如今却变得异常陌生。黄叶萧萧、西风凄凉,残阳照在身上,只在身后留下一个孤单的影子。庭院扑萤、轻衫含香,欢声笑语都定格在往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语中的。很多时候,最美好的事情就在我们的身边,最值得守候的人就在我们的身旁。

有人说,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可是在你拥有的时候你并不会觉得那有多珍贵,只当成最寻常的小事,只有失去的时候,才后悔没去把握。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7)

三年过去了,容若的相思之情不减反增。初雨时节,天气微凉,他站在院落中央,衣角飞舞,闭眼寻觅,却嗅不出佳人的踪迹。在那种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下,纳兰容若却对原配怀有如此的深情,实属不易。这一片相思自会有人懂。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纳兰容若的这首《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作于卢氏丧三年之际。三年欢情三年悲歌,不觉距离第一次见卢氏已经六年了。自从卢氏离去后,常常在梦中相见。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8)

寒雨淅淅沥沥地滴在石阶上啪啪作响,这三年来的苦与乐也无人可说。虽然此时纳兰容若已“湘弦重理”重新娶妻,可是他对于卢氏的相思之情却一刻也不曾断过。

他的痴情让人动容,他的才华更是让人倾倒。

纳兰容若本来以为自己心已成灰,不可能再动情,可就在这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最重要的女子沈宛。

浙江乌程,有美人兮,柳娇花媚,宛转蛾眉。如果你觉得沈宛仅仅凭着这副花容月貌就能赢得纳兰容若的心,那也未免太小看他了。

沈宛不但有着娇花之貌,而且还擅长诗词歌赋,著有《选梦词》、《众香词》等。其中《菩萨蛮.依旧》一词,写得尤其凄婉动人。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9)

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你曾雁书传情,甜言蜜语惹我情意绵绵。谁可知,月户云窗更阑人静。

我曾蝶梦思君,独倚画楼待君马蹄声声。谁可知,幽梦惊醒难寻踪迹。这满腹的心事只有化作两行清泪,沾湿罗裳。

或许正是沈宛身上的这种凄婉的气质打动了纳兰容若,让容若把她引为知己。纳兰容若本身就是一个具备悲剧气质的词人,在他的词中,“情”字贯穿始终,成为词的灵魂,所以他的词才能够打动如此多的少女心。而沈宛的真纯、自然也打动了他。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纳兰性德 〔清代〕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赵秀亭在《纳兰丛话》中,提出纳兰容若的这首《浣溪沙》是借用唐传奇《霍小玉传》之事来写眼前人。文中指出“‘十八年’、‘紫玉钗’,皆为小玉传中明文‘吹花嚼蕊’,独切小玉身份;‘红绵粉冷’数句,亦可于小玉故事见其仿佛。容若身所遇、词所述,必为倡家女,决不可移贵家闺阁。此乃为沈宛作也,记新婚情事”。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10)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11)

自卢氏逝世后,纳兰容若虽又续弦官氏,迎娶侧室。却仍然无法填补感情的空白,他心中所念的仍然是同他琴瑟相和的卢氏。容若的好友实在是看不下他日日消沉,听闻江南有一名妓,名叫沈宛,字御婵,也是个性情女子,便有意让他们二人相识。

康熙二十三年岁末,由顾贞观做媒邀沈宛至京。沈宛此前就听闻纳兰容若的大名,感叹世间竟有容若这番有情有义的男子,若能相识,真乃三生有幸。此番相见,她更是被纳兰容若的风度所打动。

纳兰容若初见沈宛时,只觉好似一阵清风掠过心尖,暗香浮动惹人怜。不久,纳兰容若便纳沈宛为妾,这首《皖溪沙》即作于此时。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12)

女人们心中总有着美好的期望,希望世间的男子都能从一而终,一生一世一双人。所以即便容若的爱妻已逝,但沈宛还是希望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始终是他的亡妻。如若他又爱上了他人,只能感叹一句:世间男子多薄幸。

其实纳兰容若并没有错,他对卢氏的情之深,对沈宛的意之切并不矛盾。他并没有辜负卢氏,也没有欺骗沈宛。他只是在最好的时光里爱上了最好的人。卢氏永远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妻,沈宛永远是他身旁琴瑟相和的知音。

就像丰子恺所说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如果真的能如此安好便也罢了。康熙二十四年,沈宛怀了容若的孩子。这本是一件开心事,可是到了暮春时节,容若生病了。本来他应该在家养病,却受到好友的邀约。

照着容若的性子,这种纵情山水的酒宴自然要参加,于是他抱病和好友小聚。两三好友,小酒几壶,畅谈天地,纳兰容若完全忘记了自己有病在身。回到家后他一病不起,没多久便辞去人世,只留下沈宛和她肚子中的遗腹子在这尘世中。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13)

叹一声,人生长恨水长东。先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妹,后是伉俪情深、相濡以沫的卢氏,最后是相见恨晚、琴瑟和鸣的沈宛。

这一段段爱恋无不倾心动人,却都以遗憾收场。犹记得那个良宵佳夜,纳兰容若一人对月长饮。月色银霜,傲然独立,仰天长叹: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了解一位词人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便是欣赏他的词作。根据他们不同风格的词作,了解他们的生平。喜欢宋词的朋友,可以看这套词传全集,包括《纳兰容若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李煜词传》、《仓央嘉措诗传》和《李清照词传》。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14)

纳兰容若痴情还是薄情(谁念西风独自凉)(15)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