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最后一名逆袭成功率大吗(考研复试逆袭的概率高吗)

说起复试逆袭,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足够强,就很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且看很多案例,来加强自己的判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考研复试最后一名逆袭成功率大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考研复试最后一名逆袭成功率大吗(考研复试逆袭的概率高吗)

考研复试最后一名逆袭成功率大吗

说起复试逆袭,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足够强,就很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并且看很多案例,来加强自己的判断。

每次聊到这个问题,也总有一堆人去讲,这个是要看复试比例的,这个是要看复试的形式的。

其实复试逆袭发生概率的大小,不能说跟这些完全无关,但关系也不算很大。

真正影响复试逆袭概率的,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的招生政策,这个当然也包括有话语权的具体每个老师;一方面来自于参与复试的人。

很多人说,有些学校复试比例太高了,并且复试成绩占比也很高,这就导致逆袭现象经常发生。

这种看法,基本上还是学生思维,只是站在了学生的视角看问题。实际上,一个学校为什么会制定比较高的复试比例?

最主要的原因依然是,对初试成绩的信任度低。

看到这里,大家别紧张,我说的信任度低,不是指学校或老师不相信你的成绩是自己实力的体现。

而是认为初试成绩只能反应很小的一部分自己在意的学生能力,所以要在复试的时候重点考察自己更看重的能力。

当然,你如果学生思维严重,你还会问,更看重的能力是什么?是不是具体的哪门专业课,或者毕业设计,或者英语等等。

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老师招研究生其实跟公司招聘员工,相亲市场找对象是一样的,主观因素的差异性多样性很高。

比如很早以前,我就说过,某些天坑专业的老师,只喜欢招来自农村的,看起来内向,甚至有点懦弱,但一看就很听话,任劳任怨的老实人,有些老师甚至为了制造自己“有恩于你”的效果,会故意不招本科来自985等名校的学生,专门去招双非,但成绩还不错的内向听话老实人,并且一定当面告诉他,自己本可以招那几个名校生的。

这其中用意,你自己揣摩吧!

只要复试不是和初试一样完全笔试,有标准答案给分,就会有人为操纵的空间,而这个人为操纵的空间并不是你以为的考场舞弊,给某些人开后门,而是要加入学校或老师的个人主观偏好因素。

这和公司招聘是一样的,一个公司不一定要招聘能力最强的人,他们还会扯一堆要符合公司的价值观的废话,那些符合公司价值观,指的就是自己招人的主观偏好。

现在说第二个因素,参与复试的学生。

如果把复试的主观因素都考虑进去后,复试的竞争中能否逆袭,其实取决于参与竞争的人的信息充分程度和准备充分度。

也就是说,逆袭发生的本质是别人大意了!

以前考研的热度其实没那么高,参与人数也不算多,所以关于复试的信息流出来的就很少,你很难在公开市场上买到复试的资料。

很多人进了复试,甚至都不知道复试的流程是什么,大概都考察哪些科目,都是到了考试前,学校公布日程的时候,才大概知道。

那这种情况下,匆忙上阵,很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或盲点。

而有些人则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了所谓的内部资料或信息,提前针对性地准备,最后肯定能表现不错。

这就像去面试程序员,一个除了大学的课程,啥也没准备,另一个则刷了三个月的题,你觉得技术面哪个通过的概率高?

信息不对称,部分人准备不充分,这才是以前很多人复试滑铁卢的主要原因,是别人的滑铁卢制造了另一些人的逆袭,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纯靠自己逆天的实力反超比分,这跟游戏里打排位赛根本不一回事。

而现在考研如此火爆,各种复试的信息也都很多了,凡是能进复试的人,基本上都会尽量搜集全信息,并且好好准备,这样当所有人都不可能大意的情况下,逆袭其实很难发生。

很多时候,你觉得你逆袭了,其实更可能是,你身上的某种品质更被某个老师看重罢了,这叫筛选,不叫逆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