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比较活泼的词:爱唐宋词有时候

早年看电视剧《大染坊》,陈寿亭以一家民营企业对抗外侮,日本商人评价他,说国家太弱、个人太强,他的悲剧是注定的;这也让人想起《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她同样也是末世强人,所以,她的悲剧也是注定的。

大略与他们相仿的,还有南宋的辛弃疾。

辛弃疾比较活泼的词:爱唐宋词有时候(1)

(纪念馆里的辛弃疾像)

辛弃疾同样是个强人,他智勇兼备、文武全才,这样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定邦的盖世奇才却赶上了南宋这样一个皇帝苟且偷安、昏愦无志,大臣们得过且过、漫不经心的时代。

于是,胸怀大志的辛弃疾长期被朝廷弃用,他的一生是纠结困顿、无可奈何的一生,因此,一惯以豪迈奔放著称于世的“稼轩词”中,我们也常常能从中读出他愤懑憋屈的情绪,但也有一些词,是“苦恼人的笑”,是“愤懑中的诙谐”,比如这首《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比较活泼的词:爱唐宋词有时候(2)

(词意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是小令,很短,但全词三字用到“醉”字,而且这种“醉”全部以轻松的语气表达,似乎轻快诙谐,但实际上,这“醉”是词人的“遣愁”之醉,并不是词人贪杯,而是他需要借助醉酒来忘记现实的愁恨。

辛弃疾比较活泼的词:爱唐宋词有时候(3)

(丰子恺现代版词意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就让我活在醉里吧,活在当下,沉醉于当下的欢笑之中吧,哪儿有“愁”的工夫!这语气看似轻松,而轻松背后,实质上是在表达他日常的大部分情境,是充满了“愁”的状态。只有借助于醉,“愁”才得以暂时忘却!但词人却正话反说:醉酒真好,没工夫愁。实质上,他越是词句轻松,就越表达出他日常愁闷之沉重。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与上一句一样,这一句显然也是“醉话”,但却不是胡话。《孟子·尽心下》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思是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因为古书上的话,也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因此不可全信。但词人在这里翻出新意,实际在说,那些书上的“至理名言”,在当下的现实情境之中,往往行不通,也不管用,因此,信它们还不如不信。这样的“正话反说”,实际上正是他对现实状况不满的慨叹!

辛弃疾比较活泼的词:爱唐宋词有时候(4)

(问松:“我醉何如”)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到了下阙,词人回忆出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昨天晚上,我在松树边醉倒了,居然认为松树是个人,并与松树对话,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树枝在摇动,甚至认为松树要扶自己起来,于是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对松树喝道:“去!”这个场面中的词人是憨态可掬的,松树也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思维,显得活灵活现。

辛弃疾比较活泼的词:爱唐宋词有时候(5)

(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以“遣兴”为题,但实际上是借“醉酒”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自身处境的不满,因为只有在“醉”里,他才能“贪”得欢笑,现实之中,他是无法展颜一笑的,正因为欢笑难得,“借酒浇愁”中更显现实的痛苦与憋闷,因此全词的立意还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与愤慨,也借此表现出词人的耿介、旷达的性格。

近代词学家胡云翼先生在《宋词选》中说:

作者说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意思不是菲薄古人,否定一切古书的意义,而是针对当时政治上没有是非和古人至理名言被抛弃的现状,发出的激愤之辞。词中写醉态、狂态,都是对政治现实不满的一种表示。

词人佯醉佯狂,其主旨还是以文刺世,在当时那样的时代,他也没有别的选择,但正因如此,他诙谐旷达的个性与精彩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调皮、诙谐的词章,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更加丰满的辛弃疾。

(【爱唐宋词】之75,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